四川省油菜产业强劲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8-29蒲晓斌冯林四川油菜创新团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蒲晓斌 冯林/1.四川油菜创新团队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经广泛调研和抽样测产调查表明,由于各级政府对油菜生产的政策支撑力度大,油菜良种覆盖度高;油菜种植基础好,栽培技术措施到位;苗期气候适宜有利于高产苗架的形成和物质积累,花期气候适宜有利于开花授粉,青荚期气候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充实,从总体趋势上看,2019年四川省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均在2018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油菜产量构成的四要素(每公顷植株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均在2018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或持平。
在2017年以前,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位。2017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2019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稳步上升。由于油菜种植基础一直很好,预测202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仍将持续稳步小幅上升。
在全国油菜产业有所萎缩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油菜产业能持续强劲发展,基于以下八大因素。
1)气象因素。2018~2019年,油菜苗期雨水较充足,光照适宜,搭起了油菜高产苗架;根肿病、菌核病及草害、虫害发生比往年较轻;盛花前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但紧接着是持续的晴好天气,又由于油菜是无限花序,花时很长,以上天气两相抵消,对油菜授粉结实、角果发育和籽粒充实并未造成负面影响,仅使成熟期略推迟3~5 d,但是单位面积产量却有所提高。
2)在四川省的农业种植结构中,油菜具有很悠久的传统种植习惯。油菜和小麦是四川省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冬季作物,由于四川小麦的面粉品质在全国并不占优势,导致多数农民选择种植油菜。
3)四川居民长期偏爱消费浓香菜籽油,特别是川菜和火锅对菜籽油需求量大。
4)四川省油菜产业的长期项目及经费支撑。比如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重点资助46个产油大县中的25个;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川“1岗位+3试验站”)和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13个岗位),共建设有20余个长期定点示范基地县;还有四川省油料作物育种攻关、栽培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及中试熟化项目等。自2018年以来,四川省更是实施了“天府菜油”行动,投入了10多亿,打造“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建设了10个规模在0.67万hm2以上的浓香菜籽油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实施了“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方案”“油菜丰产高效栽培协同推广项目”、油菜“双增”(增产增效)“双减”(减肥减药)项目。此外,四川省将于2020年对13.33万hm2油菜进行种植补贴试点,每公顷补贴2 250元。
5)四川省油菜具有品种优势(育种单位多)、栽培优势(种植历史长,以稻-油、油-玉轮作模式为主)。
6)四川省不仅拥有规模较大的油脂加工企业,小型油脂加工作坊更是遍布乡村,能充分满足菜籽就地加工的需求。
7)农机具的改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跨区作业、购机补贴及农机作业补贴、每年举办大量农机作业(如机耕、机播、机栽、机防、机收、秸秆机械化打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等)现场观摩会等,使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对油菜机械化作业接受度越来越高。
8)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少数民族地区高原油菜面积有逐年扩大趋势。在过去,凉山州彝族地区居民多以马铃薯烧着吃、煮着吃裹腹,甘孜州和阿坝州藏族地区居民以吃糌粑和酥油茶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少数民族居民们越来越习惯用菜籽油炒菜吃。此外,发展高原油菜,还可促进观光旅游,实现农旅、农牧融合发展;加强高原油菜生产,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