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设计策略
2019-08-29江华锋
江华锋
(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整体依然严重,很多城市河道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出现恶化,因此加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生态修复时,人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辅助适当的人工措施,稳步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恢复生态系统原本保持水土、调节当地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功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要做好水域和陆域之间的沟通,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
1 城市河道治理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很多城市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道过水面积降低的情况比比皆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人工渠化、裁弯取直等方式治理河道,严重影响其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对河道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简单来说,城市河道治理不仅要恢复其基本的生态功能,还要实现河道水的自净功能,达到改善环境、净化水体和美化环境的目的[1]。
2 城市河道面临的生态问题
2.1 行洪能力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住宅用地面积扩大,河道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河道底部堆积杂物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河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不仅如此,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导致城市污水治理难度加大。另外,一些河床长期堆积杂物并呈现硬化,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排洪能力、水文情况,影响防洪效果,造成河道治理难度加大,对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2]。
2.2 河道水质恶化
当前,城市地表径流整体水质较差,很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中,造成水质恶化。一旦城市水体丧失自净能力,就无法自我消除污染,最终出现发黑、发臭现象[3]。从实际情况来看,河道水质恶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城市河道监管力度较弱,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二是河道水质污染缺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三是环境保护人员对造成河道水质恶化的原因不够清楚,水污染防治缺乏针对性;四是重治理、轻保护,没有从根源消除水污染,河道水质改善后很快又被污染。
2.3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社会和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生态环境较之前有所好转,但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城市河道渠化、硬化导致土壤与水体的物质交换困难,使得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湿地面积较少,从而影响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3 河道管理与养护概述
从概念上来讲,河道管理与养护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结合人、物、信息等资源,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河床、堤防护岸、绿化及附属设施进行保养、维护,以预防和修复灾害性损坏,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河道管理与养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遵循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构建河流生态走廊,治理与控制河堤水土流失,在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二是做好河道保洁,根据管养要求或河道需要,在河道水域内和周边陆域范围内营造景观工程,清除垃圾、异味和四害,改善水环境。三是完善附属设施,如安全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照明设施、景观设施等,从而满足河道功能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城市河道本身的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河道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其扩散式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河道综合功能
4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生态修复设计策略
河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该系统主要由河岸区环境、流域区环境、河道内水环境以及河堤两岸区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由此可见,河道生态修复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治理过程,而不是针对某一部分的修复治理工作,如图2所示。
4.1 外源污染物控制
在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时,人们要做好外源污染物的控制。如果河水被污染,河道生态维护功能和河流景观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时,要优先治理河水。要想改善城市河道被污染的现状,人们要从源头做好控制,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强化河水的自净功能。
图2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模式
4.2 内源污染物控制
目前,我国很多河道沉积大量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河道长期受外界污染而形成的,并逐渐转变为内源污染物,从而严重影响河道水质。这些沉淀物大都以污泥的形式沉淀在河底,其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是导致河水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除了要控制河道的外部污染,还需要对内源污染加以管制,以降低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4.3 生态护坡技术
在应用生态技术时,人们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和构建自然景观的基本理念,在满足基本护坡要求的同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生态护坡的持久作用。在生态工程实施时,人们要关注生物效应和环境效应,从而实现水体与生物的相互涵养,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生态护坡技术要稳定边坡形态,确保生态系统可以自我修复并且良好运行。近年来,河道治理广泛使用生态护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生态护坡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拦截,从而给生态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4.4 河流生态系统设计案例
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水域为松山调蓄湖与罗田调蓄湖之间河段,该河段平均水深为50 cm。主要恢复挺水和浮叶植物,河岸带为直立驳岸,浮叶植物选择盆栽睡莲,河道中间水流较急,沉水植物-微生物功能群采用微生物附着基代替。植物配置原则有四点,具体包括生态安全原则、美化河岸线原则、净化原则、易于施工原则。植物种类选择如下:挺水植物选择芦苇、芦竹、香蒲,浮叶植物选择睡莲、粉绿狐尾藻。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人们要树立构建和谐生态的观念,不断提升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效果,注重水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的实效性,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