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肝母细胞瘤60例治疗及预后研究

2019-08-28葛丽丽宋银森张现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危险度母细胞上皮

葛丽丽 宋银森 张现伟

肝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1种肝脏恶性肿瘤,约占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的60%[1]。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胚胎时肝脏细胞结缔组织分化发育异常、遗传因素以及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等因素有关[2-3]。现阶段也出现了更多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肝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4-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治疗及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诊断收治的肝母细胞瘤患儿6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明确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或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肝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均正常,且未合并机体器官功能障碍。

1.2 研究方法

对60例患儿临床资料及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学AFP等),影像学检查(腹部CT、腹部B超等)。根据患儿临床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以及血清AFP水平资料,将其分为标危组以及高危组,其中标危组为Pretext分期Ⅰ~Ⅲ期且血清AFP>100 ng/ml;高危组为Pretext分期Ⅳ期或血清AFP≤100 ng/ml或Pretext分期Ⅰ~Ⅲ期但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肿瘤破裂或腹膜内出血;肿瘤侵犯下腔静脉、肝静脉或门静脉;远处转移;肝外腹内疾病;肿瘤侵犯淋巴结。

对患儿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治疗结束后进行门诊随访,治疗结束后3个月每个月进行门诊复查,3个月~2年每三个月进行1次门诊复查,2年至5年每半年进行一次门诊复查,门诊复查内容包括血清AFP以及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或CT检查。

1.3 病理分型

参照2003年版《诊断外科病理学》中肝母细胞瘤分型标准[6],根据肿瘤所含有的组织成分将其分为上皮型(包括胚胎性、胎儿型、小细胞未分化性、混合上皮型、胆管母细胞型以及粗大小梁型)以及混合型(包括伴有或不伴有畸胎瘤样特征型)。

1.4 治疗

对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本研究60例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分为化疗后开放手术治疗组、化疗后高强度聚焦超声介导(HIFU)手术治疗组以及直接开放手术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术后化疗方案参照COG以及SIOPEL所推荐的肝母细胞瘤化疗方案,患儿术后化疗均采用C5V/C5VD方案。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患儿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组间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6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1.46±0.72)岁。根据国际儿童肿瘤协会肝脏组(SIOP)的Pretext分期法对患儿首次入院时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分期,其中Ⅰ期患儿7例、Ⅱ期患儿21例、Ⅲ期患儿23例、Ⅳ期患儿9例。60例患儿中,44例(73.33%)以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其余8例(13.33%)表现为腹胀、纳差,4例(6.67%)黄疸、消瘦;3例(5.00%)腹痛;1例(1.67%)发热。本组60例患儿中,病理类型上皮型47例,包括胎儿型31例、胚胎型12例、混合上皮型3例、粗大小梁型1例;病理类型混合型11例;无法明确病理类型2例。按照患儿危险度分组,其中标危组41例、高危组19例。按照患儿治疗情况,其中化疗后开放手术组28例、化疗后HIFU手术组19例、直接开放手术组13例。

2.2 总体生存情况

60例患儿随访时间3~94个月,1年生存率88.33%、2年生存率76.67%、3年生存率68.33%,生存情况见图1。

图1 6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生存情况

2.3 疾病危险度对患儿生存情况的影响

比较标危组与高危组患儿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标危组患儿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高危组(χ2=30.295,P<0.05),见图2。

图2 不同危险度患儿生存情况分析

2.4 治疗方案对患儿生存情况的影响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儿生存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案患儿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χ2=0.047,P>0.05),见图3。

图3 不同治疗方案患儿生存情况分析

3 讨论

肝母细胞瘤与肝细胞癌在组织发生上有所不同,又被成为幼儿型肝癌,主要由胚胎性肝上皮组织间或含有骨样、软骨以及胚胎性间叶组织所构成的1种肝脏恶性肿瘤[7-8]。肝母细胞瘤是小儿时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且男孩多于女孩[9]。本研究6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1.46±0.72)岁,与相关流行病学报道结果相似[10-11]。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点主要为疾病初期症状多不典型,部分患儿家长偶然发现右上腹部肿块,疾病后期可出现上腹部或全腹膨隆、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发热、黄疸、腹壁静脉曲张等[12-13]。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其种类向着胸腔方向生长,而腹部肿块不明显,导致膈肌因肿瘤而抬高而出现呼吸困难[14]。

根据肝母细胞瘤组织成分可将其病理类型分为上皮型以及混合型,上皮型细胞根据其分化程度由低到高又分为间变型、胚胎型、胎儿型;而混合型主要以上皮为主的结构中出现部分间叶成分,常见的为成熟的软骨、骨、骨样组织,偶尔可见类似纤维肉瘤或肌源性肉瘤梭形细胞[15-16]。本研究60例患儿中,病理类型上皮型47例,包括胎儿型31例、胚胎型12例、混合上皮型3例、粗大小梁型1例;病理类型混合型11例;无法明确病理类型2例。

根据SIOPEL提出的小儿肝母细胞瘤诊疗指南,所有患儿均应完善治疗前病理类型,降低误诊而延误治疗的风险,同时可进行危险度分组,从而指导患儿临床治疗与临床预后[17-18]。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危险度患儿临床预后,结果显示,标危组患儿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高危组(P<0.05),提示危险度分组对患儿临床预后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本研究对60例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分为化疗后开放手术治疗组、化疗后HIFU手术治疗组以及直接开放手术组。有报道显示,HIFU治疗小儿肝母细胞瘤具有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诸多有点,但是可能对儿童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9-20]。对比分析三种治疗方式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组患儿治疗后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同时与患儿临床分期等多种因素有关,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探讨分析不同质量方案对小儿肝母细胞瘤临床预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化疗后开放手术、化疗后HIFU手术以及直接开放手术对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前危险度可作为患儿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危险度母细胞上皮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