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BRCA1/2突变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2019-08-28郑春海张祥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突变率基因突变分化

郑春海 张祥宇

乳腺癌为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已位居第一位。而由于乳腺癌侵袭生长和播散转移的存在,使得患者的晚期治愈率明显减低[1-2]。早期诊断乳腺癌,加强相关位点与标志物的早期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现代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是1个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功能丧失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5]。15%左右的乳腺癌有家族遗传背景,部分是由于高外显率基因突变造成的,主要就是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le gene 1,BRCA1)和BRCA2[6]。BRCA1和BRCA2基因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之一,其突变形式主要为移码突变、终止码突变、错义突变等,欧美人群中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1突变率较高,并且突变率与家族中具有乳腺癌病史的人数呈正相关[7-9]。相关研究出了发现BRCA1和BRCA2的致病性突变外,还有许多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肽(SNP)的现象,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希望为阐述乳腺癌的遗传病因机制以及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奠定基础。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肿瘤外科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采样前未经放化疗;女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患者在自愿条件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与病理资料完整;单侧发病;所有患者无血缘关系。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09±6.29)岁;分化程度:高分化74例,中分化36例,低分化30例;临床分期:Ⅰ期40例,Ⅱ期45例,Ⅲ期40例,Ⅳ期15例;转移情况:转移100例,未转移40例。

1.2 BRCA1和BRCA2突变检测

取所有患者的癌组织样本与癌旁组织标本,后者均肉眼下取自癌组织0.5 cm之外黏膜,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浸润。用酚/氯仿法提取组织样本的DNA,操作按天根Genomic DNA Kit 说明书进行,选择BRCA1和BRCA2的编码区、5'和3'端非翻译区、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用PCR(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由在线引物设计程序进行设计,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引物序列。PCR反应体系为25 μl,95 ℃ 3 min预变性后进行15个周期的温度递减循环,(94 ℃ 30 s,63 ℃~56 ℃ 1 min,每个周期递减0.5 ℃,72 ℃ 1 min),随后20个周期恒温循环(94 ℃ 30 s,56 ℃ 1 min,72 ℃ 1 min),72 ℃延伸10 min。所有扩增的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所检测到的位点在乳腺癌信息中心网站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突变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数据(BRCA1和BRCA2突变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对比为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为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BRCA1和BRCA2突变对比

乳腺癌组织的BRCA1和BRCA2突变率分别为13.6%和14.3%,癌旁组织分别为0.7%和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织的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对比(例,%)

2.2 BRCA1和BRCA2突变与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在140例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BRCA1、BRCA2突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BRCA1和BRCA2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例,%)

2.3 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的BRCA1与BRCA2突变呈现显著正相关性(γ=0.67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都为影响BRCA1、BRCA2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与表4。

表3 影响乳腺癌组织BRCA1突变的主要因素

表4 影响乳腺癌组织BRCA2突变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部分大城市已位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12]。现代研究证明乳腺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许多外显基因参与其中,改变了个体对乳腺癌发病因素的易感性[13-14]。不过当前我国只有不到15%的遗传性乳腺癌患者可检测到BRCA1、BRCA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多数遗传性乳腺癌的遗传因素并不明确[15]。

BRCA1和BRCA2是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发现的与家族性发病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BRCA1位于人类染色体17q2l带上,编码1863个氨基酸,具有23个外显子[16]。BRCA2位于人类染色体13q12带上,编码3418个氨基酸,包括27个外显子。BRCA1和BRCA2是两个功能复杂、涉及多条通路的关键基因,有研究显示BRCA1突变携带者,在50岁时患乳腺癌的累计发病风险为30%左右,到70岁时累计发病风险为80%左右,特别是BRCA1突变组的对侧乳腺癌发生率明显升高,并且总生存期较短[17]。本研究显示乳腺癌组织的BRCA1和BRCA2突变率分别为13.6%和14.3%,癌旁组织分别为0.7%和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有研究显示BRCA1和BRCA2是1个抑癌基因,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可造成机体对乳腺癌的易感性增高[18]。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原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25年累积发病率为50%左右,BRCA1突变者乳腺癌的年龄与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19]。

BRCA1和BRCA2相关性乳腺癌具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阴性率高、CerbB-2阴性率高、p53阳性率高特点。有研究显示在雌激素受体阴性且肿瘤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患者中,不论是否具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突变的检出率高达30%左右,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容易出现发病年龄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差、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20-21]。本研究显示在140例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BRCA1、BRCA2突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也有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人群BRCA1和BRCA2突变率的报道差别很大,来自遗传性乳腺癌家族的个体表现出最高的BRCA突变频率,BRCA突变可双侧乳腺癌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22-23]。

本研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的BRCA1与BRCA2突变呈现显著正相关性(γ=0.67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都为影响BRCA1、BRCA2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研究显示遗传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检出率更高,可达90%,带BRCA1基因的女性至70岁以前发生乳腺癌的机率为70%左右,且其发生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时间较散发性患者要早[24]。通过对携带BRCA1或者BRCA2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随访和监测,有利于乳腺癌的早发现。不过未对BRCA1和BRCA2突变相关性乳腺癌的免疫组化及病理特点进行详细回归分析,主要由于是样本数量比较少,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

总之,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比较常见,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显著相关。

猜你喜欢

突变率基因突变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南宁市1 027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E19-Del、L858R突变临床特征分析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热点突变的ARMS-LNA-qPCR检测方法建立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中国大陆地区汉族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