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在肩,责任担起来
2019-08-28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二小学分校执行校长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二小学分校执行校长 马 丽
马丽带领团员和队员们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展活动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学习、奋斗、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见证了这40年来祖国举世瞩目的变迁。从少先队员到少先队辅导员的成长经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少先队事业的一路前行。
记忆深处少先队员的光荣岁月
我曾是一名少先队员,还当过中队委,做过光荣的升旗手,参加过少先队合唱队、鼓号队,采访过“学习赖宁的好队员”……在我的记忆里,“红领巾广播”一通知鼓号队的队员们到升旗台前集合,伙伴们便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从鼓号队队员的选拨到训练,大事小事大队辅导员王克瑜老师都亲力亲为。不论严寒酷暑,我们每周的训练从没间断过。在鼓号队里,“老带新”是传统,“一对一”是常态,从敲准鼓点到吹上高音,从单曲循环立定演奏到步调一致地变换各种队形,我们相聚在星星火炬旗帜下,成长在激昂奋进的鼓号队声中,那份作为少先队员的骄傲与自豪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向各行各业先进青年敬献红领巾的情景。榜样的力量、红色的种子也是在那时种进了我的心田……
难以忘怀少先队辅导员的如歌芳华
2001年,我走出大学校门,踏进书林第二小学的校门,成为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大队辅导员。我的前任辅导员王华祝老师做了一辈子少先队辅导员,被誉为“永不褪色的红领巾”。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基础深厚,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率先开展了“少儿图书玩具交易会”“我来当大队委”“一分钱行动”等深受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在当时影响很大。九十年代,学校少先队大队与“手拉手”学校联合开展的“昆明市水资源考察”活动曾代表云南省进京参展,获全国少先队“五自”学习实践活动一等奖……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我怀着满腔热情,决心让薪火传承得更加辉煌。
马丽与老师王华祝在中国少年先锋队云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合影
★传承创新,做好接班人
我拜王华祝老师为师,虚心求教,在他的言传身教中,从头学起,迅速进入角色,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传承与创新。
学校少先队的“我来当大队委”活动每年都定期开展。大队委员工作的核心是自主,服务是基础。于是,我将大队委员竞选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从自荐、推荐到竞选、投票,在此过程中还增加了宣传拉票、竞选演说、才艺展示等环节。竞选成功后,大队委员要宣誓、签订岗位责任书、跟岗锻炼做实习大队委员……这些让许多队员铭记于心的活动,正是对大队委员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好的锻炼。
时至今日,在学校少代会上,大队委竞选仍保留着“为学校发展提意见、建议”和“少先队知识现场问答”两个环节,激发队员们的民主意识,畅通他们向学校提意见、建议的渠道。“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大队委员们,在各种少先队活动的历练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升入初中后,他们大多是推优入团的好苗子。
昔日的优秀大队委员已成长为团员。近期,他们回到校园重拾少先队时光。我带领他们和新任大队委员,一起来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学习,开展“团队携手追寻‘五四精神’”活动,共同了解青年运动史,为“队——团——党”育人链条再扣紧一环。
马丽带领团员、队员们一起了解青年运动史
在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学校少先队形成了深受队员们喜爱的三大特色品牌活动:“三大典礼”——蒙童养正之开学典礼、硕果累累之结业典礼、扬帆启航之毕业典礼;“三大节日”——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多彩艺术节、体育文化节;“三大活动”——“我来当大队委”“少儿图书玩具交易会”“雷锋银行”。
★踏实肯干,当好引路人
在校长的支持和王华祝老师的鼓励下,我将传统的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发展为长期开展、常态可为的“雷锋银行”活动。学校的“雷锋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设在少先队大队部里。每个中队可申请开户,领取一本专属的“雷锋存折”,存储队员们拾金不昧、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雷锋行为,作为中队的财富。后来,这一活动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有效激励了队员们的积极参与,成为“不存金钱,存精神”的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典范。
书林第二小学“雷锋银行”成立仪式
在我的鼓励下,队员们还自主开展了“校园公益服务月”“《春城晚报》义卖”“种百合,献爱心”“书林爱心基金”等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更让学雷锋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积极传播着正能量。
在11年的大队辅导员职业生涯里,我参与策划开展的“‘洋快餐’调查”“学做小报童”“送给家长的‘招待券’”“做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小蜜蜂”等优秀少先队活动案例,已被《云南省少先队工作实用手册》收录。为了在实践的沃土上播撒科研的种子,我和伙伴们还完成了“充分发挥德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实效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先队实践活动研究”“小学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实践研究”等多项少先队课题研究,收获了荣誉和成长。
★研究探索,诚做“书林人”
2014年,书林第二小学西苑分校成立,我从大队辅导员走上了执行校长的岗位。尽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仍紧抓少先队工作,逐渐调整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新岗位。
学校少先队秉承“书林漫步,让星星火炬点亮信仰”的工作理念,形成了“2143”少先队工作模式,即:追求“两有”目标,把有意义的活动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活动做得有意义;紧紧围绕“自主”这个特性,让活动体现自主性,发挥队员的自主能力;架构选拔、培训、建设、激励“四大”机制,打造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形成“三大”特色活动品牌,发挥少先队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为保证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的常态、有效开展,我带领辅导员们积极承办昆明市少工委少先队活动课教学研讨活动,定期举行“少先队活动课竞赛”,邀请云南省少先队工作专家来校培训、点评……
这些都促进了大、中队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昆明市少先队改革工作纪实专题片《梦想开始的地方》记录了我们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学校少先队大队再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殊荣,“晨曦中队”和“卓越中队”也在全国“动感中队”评选中榜上有名。
激情拥抱少先队事业的美好未来
2018年,在少先队改革的第一个春天里,我暂时告别校园,挂职云南省少工委副主任,与少先队事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努力学习,二是做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三是宣传好云南少先队。
这一年,我心无旁骛,专注于与少先队相关的各种学习。学无止境,与志同道合的少先队工作者们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记得柯英老师带领昆明的优秀青年少先队辅导员一起策划“守护未来”沙龙时,大家从两个话题的切入点到分享的论点、案例,再聚焦到少先队的主责主业,一直讨论到深夜。老、中、青三代少先队工作者的思想碰撞中让我萌发了新灵感。我们在“让我为你戴上红花”“向最可爱的人敬礼!”“我与边防军叔叔走边关”“界碑的故事”等活动背后,挖掘出了红色基因。于是,我与年轻的少先队辅导员们又一起品读红色故事,分享红色活动,更被老一辈少先队辅导员的“红色气质”感动,主动在“思想引领、政治启蒙”上进行探索。正是这样的“习得”,植根于心,难以忘怀。
这一年,我深入云南省各州市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常被边疆最基层的少先队辅导员感动。在德宏州的一个贫困县里,我看到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时统一穿白衬衣,佩戴红领巾。尽管白衬衣的样式不一,但他们骄傲地说这是他们活动时的“标配”,我真诚地为他们强烈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点赞。
这一年,我到井冈山参加了“红色基因代代传”全国骨干辅导员培训班,与各地少先队辅导员们交流互动。我努力宣传云南少先队,让更多人了解已融入多民族特色的边疆少先队风采。
这一年,我成了“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志愿编辑之一,经常与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少先队同行微信交流,深感少先队天地广阔。
聚焦少先队主责主业,我们任重道远。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目的地!红领巾在肩,责任担起来。今后,我愿与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们一起拥抱新时代,走向少先队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