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价值导向和应用衍生

2019-08-27周新江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9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应用

摘    要: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可以借助辅助设计的方法,促使我国相关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技术的使用能够改变具体的工作方式,运用创新化的工作形式,对各种工作不断予以完善。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的方式,来对总体的建设过程中,进行模拟和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使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使我国相关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价值导向和应用衍生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价值导向

1.1  三维渲染

三维模型是物体多边形的表示,具有可视化、立体性、直观性的优点,在建筑工程中离不开三维建模的帮助,而BIM技术就是建立三维渲染效果的主要方式。通过BIM技术,工程师可以将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按照4D模拟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在模型上进行修改,这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精准性,比之前二维图纸设计要便捷、严谨的多。除此之外,通过三维渲染,还可以借鉴其他同类工程的施工方案,与其他方案进行对比,经过多次测算得出最佳施工条件。

1.2  快速算量功能

BIM技術的另一大优点就是能整合整个建筑的所有信息,一般投标方中标后就会按照各方条件要求形成初步的BIM数据信息库,该信息库采用6D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计算。通过数据信息库,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施工中物料、人力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施工状态,是一种科学控制施工进度的方法。以前数据整合是建筑施工中的难点,由于计算机技术尚不够发达,人们需要依赖人力测算数据,不仅耗费人力,还易存在误差,现在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只要将建筑信息导入软件中生成模型就能清楚的感知施工情况。

1.3  施工计划精确化

在信息的完整整合下,BIM技术能快速掌握施工建设中的大量数据,管理者可以凭此调节工程进度,在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通过调节计划科有效提升物流效率,将各类资源科学的整合在一起,这也是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减少浪费的途径。有时,施工单位可以根据BIM技术控制施工物料的使用,对某些缓解进行限额领料,以此实现对资源浪费、资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同时在BIM技术的管理下,能减少建筑废物的产出,这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衍生

2.1  用三维立体检查来辅助现场管理

以往在进行房建工程前期设计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二维图纸,受限于二维图纸的立体型和空间性差,在进行煤气、水电管道的地下线路铺设设计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在实际进行铺设中也难以区分复杂线路的铺设设计要求,出现问题也难以修改,这样就会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而 BIM 技术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可视性,可以利用其创建三维立体功能来辅助工程设计和现场管理。在进行房建工程实际施工之前,先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利用 BIM技术建造一个可视化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进行管道和线路铺设设计,也可以将线路的设计进行直观的展示,在实际进行管道铺设和后期检查中也更加方便,也能够有效降低管道线路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某建筑物的三维立体图。

2.2  BIM技术在大型复杂工程中的应用

BIM对建筑施工尤其是大型复杂工程中装配式施工、设备管线安装的分析与优化等有着突出效果。制定施工规划设计图纸时,由于BIM建筑模型中的楼板、墙体等基础构件属于有机结合体,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遵照标准要求,将模型拆分成由各个工厂独立生产的建筑构件,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图纸加工整合。在应用BIM技术时,要严格遵守工厂的生产加工要求与统一设计准则合理拆分构件,确保拆分工艺多套组合,尽可能统一规格标准。

一方面,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预制构件在运至装配建筑施工现场后,要进行临场装配设计。在明确BIM构件拆分设计基本原则后,构建深化的立体建筑模型,且按照基本要求将完整的建筑构件拆分成各个工厂可直接加工生产的预制构件,进而高效完成预制构件装配与钢筋配置等基础工作。BIM的拆分设计可以更加全面且直观地表达各个基础构件的连接关系,完善拆分设计,以减小二维图纸设计的盲点,降低结构设计误差出现的概率,确保模型转化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安装领域发挥出优势价值。

2.3  算量方面的相关技术

在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应创建可运算的信息模型,使用此类信息,有助于进行各种构件的自动化识别处理,结合模型之内的物理与几何信息,正确开展构件的数量统计工作。BIM模型的应用,可取代传统的图纸设计形式,直接将施工数量信息、尺寸信息与材料信息等生成,可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2.4  在管理工作中的合理使用

在该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增强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以及水平,应合理使用先进的BIM技术,创建出针对性、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与体系,保证整体结构的管理效果符合具体的要求,促使整体工程的快速建设与管理,优化各方面工作机制与体系。具体管理措施为:

(1)对数据进行共享,实现科学化的协调管理工作目的。比如,在某工程项目中,地上区域与地下区域的面积分别为4136、564平方米,为正确的进行管理,应全面分析各个楼层的功能要求与结构特点,尤其是地下建筑工程,其对于功能与结构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地上区域的建筑系统非常庞大,应正确进行各个部分的处理,做好数据共享工作,以此形成良好的工程结构协调作用。在此期间,可以利用BIM技术方式创建共享交流平台,利用合理的协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共享方式,增强工作效果,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

(2)应正确的开展细化管理工作,结合BIM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规律等,实施相互对应的管理活动。在此期间,企业可以创建专业化的BIM技术精细化管理体系,自动化的更新数据信息,智能化开展各个部分建筑信息与数据的管理工作,转变以往的工程数据管理形式与格局,以此形成精细化的管控体系。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数据内容很多,相关部门可以使用此类数据,正确进行工程成本的管理与其他项目的控制,利用BIM数据端与相关信息终端的相互衔接,可以将各种造价数据、材料管理数据与施工管理数据等应用其中,正确开展数据的核对工作与更新工作,合理完成相关查阅任务。

(3)对项目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动态管理。施工阶段,建立5D模型对项目成本进行精细化分析,对各个时间节点段、各个工区以及各个工序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结合企业定额分析,对施工成本与施工阶段中各构件的中标单价的对应关系予以确认,从而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往项目建设完毕后,施工企业难以了解项目盈利状况,当存在亏损时,也难以分析其亏损部位与原因,将BIM技术运用于对成本的动态管理,结合施工进度,对BIM模型进行及时地分析与统计,能实现对成本的动态管理。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则对BIM模型进行及时调整,能在短时间内确定发生设计变更前后的造价变化,实现了对成本的动态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BIM技术的发展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来发挥相应的效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成熟,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变化,并且使得相关的企业,也改变了自身的发展形式,通过应用这项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冲.BIM技术在某行政楼施工阶段的应用与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8.

[2] 宋大勇.BIM技术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8):32~33.

[3] 田帅.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关键要素探究[J].江西建材,2018(13):114~115.

[4] 王锡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8(11):66~68+35.

[5] 王永明.簡析BIM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1):69~70.

作者简介:

周新江(1978—)男,汉族,本科,湖北省天门市,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初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BIM技术在配套服务用房项目的深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