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

2019-08-27冯甜甜张艺凡于茜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9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

冯甜甜 张艺凡 于茜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达到新阶段,城市发展重心由增量向存量转移,存量地块的调整与优化对城市更新有重要意义。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智慧城市家具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在批判的地区主义潮流下,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基于批判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途径,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城市个性化发展,塑造和谐统一的城市人文环境。

关键词:批判;地区主义;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建筑设计

1  引言

城市如同生命体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有序的综合有机体,而充满人性的多样化相互交错的城市功能正是永葆城市活力的因素,而且也是可持续性城市的必备条件。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和方向,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将城市的精神、文化等融入城市的物质建设与发展中去,形成反映城市个性特色的精神实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和内涵,展现城市更深层次的内在潜能。

2  城市与批判的地区主义

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萎靡必定是在整个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连锁反应的自然产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入侵,“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一个普遍的概念而无处不在,并进入各个领域,表现为追求并实现现代化。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趋势兴起,把“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根本,极大地解放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柯布西耶,密斯为首的现代主义大师在工业化大发展时期提出许多建筑设计的新思路。然而,一味追随,简约化建筑的“盒子”一朝盛行。如是建筑的普适性越强,其自身的可识别性就越弱,城市的可识别性也随之降低,必然导致了城市空间与形态的趋同现象,这无疑促使人们展开了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地区主义应运而生。

“批判的地区主义”并不是指那种在气候、文化和工艺的综合反应下产生的乡土建筑,而是以实质环境、社会和文化的特定性作为设计的限定,充分认识独特性的价值,从而达到在充分享受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又维系可持续、多样性的地区文化。建立一种基于场所的、面向世界开放的及以地区为基础的世界文化,反映和服务于那些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有限机体,使其体现自己的意志。

3  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当前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构成类型更为复杂。同时长期的粗放型建设使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虽有指标方面的保证,但系统性较弱,破碎化严重。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需要保留传统城市结构,并逐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秩序化和系统化。

3.1  丰富城市公共空间功能

传统城市常具有非常多样化、复杂的邻里关系,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日常生活,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真实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常常创造这些建成空间的多重使用方式,甚至将边缘空间转化为快乐的、丰富的空间场所。而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公共空间形态与尺度的混乱以及功能协调性不强而导致其日常性的缺失。公共空间更新要考虑的不仅是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调查公共活动空间使用者的行为和活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行为、心理指向等对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组织规划,使其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生活化”。各种活动在公共空间之中平行交错地发生,这就需要动态灵活的混合功能区为多样和差异化的活动提供场所,最佳的设计应对人的需求做出敏感的反应,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迎合人们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3.2  植入城市本土文化

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底蕴孕育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因此城市空间经常揭示人们对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记忆和感知,把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融入公共空间,无疑会提高空间的集聚效应,从而提高居民广泛进行交往活动的可能。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敏锐把握当下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变化,开发和使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打破原有居民的良好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3.3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菜市场作为城市基础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暗角,常常质朴而真实地存在于城市的灰色地带。菜市场的面貌往往伴随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给城市风貌的整洁带来了很大挑战。以菜市场设计为例,通过城市“泛人性化”的理念植入达成形式、空间与功能上的统一。除了满足基本的买卖菜品功能要求外,还需要拓展性的功能考虑,诸如城市客厅的娱乐休闲场所、缓解矛盾的城市过渡空间等。通过引入小型广场、绿色植物、改善维护材料等推动菜市场的生态更新,可持续发展。改造菜市场是市井记忆的现代重构,此举响应“民本位”的城市发展需求,打造了城市公共空间中独有的人文交流与市井氛围。以点及面,挖掘摊位设计的创新点,以绿色生态建筑的介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  设计师对城市空间更新的影响

批判地区主义建筑师如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建造场地”的概念,还有建筑师路易斯·康的自然论及被康影响的安藤忠雄等等,设计上通过结合地形,当地气候,自然光线等,与周边环境充分结合,使建筑是被奠基在每一寸特殊地形轮廓和地方肌理的精细质感之中。

提到大师作品,大家往往最先在意的是其酷炫的外观效果,而忽视探究营造空间的手法与意义。事实上,在地区性的凸显过程中,建筑师是具有主观的能动性的。对于越来越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更新设计理念对工具和思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从“立面思维”进入到“空间思维”,让建筑流动起来,内外空间、骨骼表皮、交通联系等被整合成一个逻辑,设计师不必受限于立面的概念,而是完全从空间关系的方法推演设计本身,多角度研究空间类型的组合,更好的把握設计整体。可以相信,多样化的时代需求能够改变那些流于表面化的设计思想,让设计回归本源——空间环境设计!

5  结语

设计营造的环境对其使用人群的价值观的影响才是设计的根本。建筑师在设计创作时,仍然首先要解决“做什么”、“为何做”、“怎样做”这三大根本纲要问题。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下,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解释社会需要,贴合环境并借助一定的构件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你对建筑基地,建筑用途的理解,进而对与之相关的受众造成一定的影响,反思并对批判的地区性做出进一步的改观,完善客观想法。

从智慧城市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一方面要借助景观设计和绿色交通,构建更加适宜的尺度,提升实体公共空间活力,另一方面要促进信息时代下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融合,服务城市生活的本质。公共空间设计是始于“建造”的一种过程,抛除繁杂的、多余的形式或装饰,在精确的细部中建筑自有其本体的魅力。手段与理念,相辅相成,通过注入更新理念的方式来塑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好地帮助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侯晓蕾.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J].风景园林,2019(6):8~12.

[2] 许懿.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探索探究[J].规划与设计,2019(2):116~117.

[3] 张薇,韩天骄.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研究[J].江苏建材,2017(6):52~55.

作者简介:

冯甜甜(199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衡阳,学历:本科,学校: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BUBA台灯设计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