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小型工程管理模式遇到的问题及优化分析
2019-08-27杨磊
杨磊
摘 要:工程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工程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工程管理的影响。在文中则主要就针对现行小型工程管理模式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措施,为加强小型工程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型工程;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1 理论概述
1.1 工程管理理论
(1)目标管理理论。通过企业所有人员工程制定总目标,由总目标分解分目标,并经过企业职工“内部约束”机制完成目标。工程管理将分解的目标叫做“标段”或是“分包”。
(2)过程控制理论。提出了过程管理的划分,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为企业管理过程制定框架,指导了项目参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搭建,形成了项目部、部门、专业公司三套交叉的管理系统,形成了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3)信息管理理论。该理论将概率统计、计算机、运筹学作为了工具。强调依靠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决策;认为决策分两个部分,即考虑是否“上马”与考虑如何“上马”。所有管理信息都在这个信息系统当中予以体现。该理论思想最近几年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管理当中。
1.2 全生命周期理论
建筑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PLM),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定义为从立意开始到产品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内,用高效率的方式对产品进行管理的企业行为。一般包括立意、定义、实现、使用、退市等几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中包括度量指标、人员、组织结构、方法、设備、应用系统、数据/文档、过程、产品[1]九个要素。
2 现行管理模式
2.1 EPC管理模式
主要以业主委托总包单位为管理核心,由总包单位实现对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的控制,完成业主委托的建设任务。
2.2 CM管理模式
该模式可以说是有限的“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工程管理模式。投资方与CM单位联合成为管理的核心,由CM单位派出技术人员与业主一同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全程参与。
2.3 PMC管理模式
投资方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项目管理承包商与投资方签订委托合同,并同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
2.4 其他模式
(1)DB是不包括设备材料采购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2)PPP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外提供服务,并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
(3)BOT由政府特许某个公司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并取得收益,在协议收益满后移交政府。该种模式是最接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
3 现行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
3.1 目标管理冲突问题
管理人员缺少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对工程未进行精细化决策,对工程所面对的问题估计不足,导致对设计要求反复变更、追加,进而使得设计效率低下。同时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往往停留在口头表达上,难以直观的给决策者、投资人、管理者进行展示。管理者的所有想法不会一次性反馈给设计人员,这种反馈是持续的、反复的,造成了设计效率低下。最后是对设计进度、质量的设置不合理目标,过渡压缩设计进度倒逼设计单位降低设计质量。
3.2 后续环节衔接问题
设计单位具备规划设计能力,但是缺乏对某一类苗木品种的栽植养护技术的长期储备,导致了设计与实施的脱节。更为严重的是难以对设计单位的这种过错追偿,所有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都要投资人、管理者、使用者、施工单位承担。设计人员有意无意轻视了使用这些构建会对后期维护养护带来的难题,使得项目竣工后短时间内反复维修,大量人力物力浪费流失,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而与此同时管理里者又要求设计单位加班加点完成设计任务,以便进入清单编制与招投标环节。这就导致了招标图纸与实际施工图纸的差距过大,使得后期实施阶段造价逐步失去了控制。
3.3 可视化设计问题
虽然各种设计软件已经可以满足大量的建筑建模的要求,但还是难以实现对植物、文化产品等内容的有效展示。而传统的园林设计单位往往面向苗木规划设计多,大体量建筑设计少,自然也就不重视可视化设计能力的建设。
4 管理模式优化
4.1 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由于设计与施工同为一家企业,所以其设计与施工的利益高度一致,有效避免了设计与施工脱节。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大量获得施工阶段的技术支撑,增强施工图纸“落地”能力。由于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由外部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关系,即降低了工程管理者管理难度,又使得设计者会充分考虑实施、运营阶段的各类问题。另外对于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来说,也降低了集成其他特殊专业设计能力的难度。这种模式可以使得企业逐步向高水平的“托拉斯”发展,降低了工程设计风险。设计施工一体化也可以使得对设计失误的追偿成为可能,由于同时承担着设计、施工职能,而在项目当中施工费用占比很高,所以工程管理者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去对设计造成的损失进行追偿。
4.2 以BIM为核心的管理工具
设计单位将自身的设计流程再造,一方面成立设计院、所最高管理者直接负责的BIM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搭设专业与BIM、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沟通管理体系。所有专业都能共享BIM成果,同时以定期询问、开会、汇报的形式,要求各专业对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个方案的设计出炉必须经过BIM设计阶段,近所有可能将方案精细化,竭力避免施工、运营阶段出现因设计不严谨、不合理导致的问题。
4.3 全生命周期评审机构
在目前的公园景区的建设项目评审当中,往往只是进行技术评审、景观评审,评审的主要依据就是规范、经验。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种理念进行管理,就要对项目成果进行全生命周期评审。伴随评审而生的是,要对所有现行规范进行梳理,设置出系统化的全生命周期规范作为评审依据。
5 总结
本文总结了小型园林工程设计阶段遇到问题,包括目标管理冲突问题、后续环节衔接问题、可视化设计问题。根据现在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以BIM为核心的管理工具、全生命周期评审机构等对策。
参考文献:
[1] 约翰斯达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