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范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9-08-27闫锋欣魏星王延斌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实施构建

闫锋欣 魏星 王延斌

摘要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农林类院校; U-S-B三级联动; 人才培养范式;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3-027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8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SB” Dynamic Linkage Talent Cultivation Paradigm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talent cultivation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uch as generally insufficient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new students, incompetent practical ability, poor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a new paradigm was proposed, which was called as “USB” dynamic linkage talent cultivation paradigm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In this paradigm,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used the benefits from government policy reforms to optimize the student enrollment,to select and send teacher and student to do scientific experiment or test new technologi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ion; all new research fruits and novel technologies will be commercial demonstrations or business solutions in extension basement.Som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inally,including strengthening staff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reforming teaching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action plan,so as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creat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Key word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Universitystationbasement dynamic linkage;Talent cultivation paradigm;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NY-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109021423); 农业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03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D0502006)。

作者简介 闫锋欣(1978—),男,河南宝丰人,讲师,博士,从事智能农机装备、机械设计及理论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1-14

农林类院校泛指以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为主要构成学科的高等教育院校[1]。国内外的农林类院校既包括康奈尔大学(美)、瓦赫宁根大学(荷兰)、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也包括北布里斯班TAFE技术学院(澳洲)、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类高职院校[2-3]。这些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有所不同,其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大多以农为本,课程体系涵盖主粮与特色作物、畜禽与渔业、经济林与草业等泛农业生产领域[4]。

近年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了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版的意见,为解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协调”等现象提供了政策指引[5]。同时,只有通过实验室的科学试验、田间的生产性实习和試验场站的实践训练,才能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技术需求,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掌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传统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最后对该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1 影响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农林类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类院校为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是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科技水平的重要源泉。近70年来,高等农业教育已累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160多万科技型人才,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原直属于农业部的各类农林院校划归教育部或者交由地方管理,农林类院校办学规模、生源数量和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①农林类院校数量逐步减少,办学规模和新生数量质量均有所下降[7]。农业生产中“脏、乱、差”的行业特征,技术门槛低、周期长、利润率低的产业特性,重工轻农的传统世俗观念,让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不愿报考农林类高校,综合性院校或其他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不愿攻读农林类研究生。加之近年来不少农林院校不愿再受限于“农”“林”学科之名,逐步趋向更名为“科技”“理工”等行业特色明显的院校名称,或者直接以所在地的城市命名。这些都导致农林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出现了生源数量总体不足、质量不佳的局面。

②人才培养逐步从田间实训和生产性实习转变为课堂理论与虚拟仿真实验[8]。“黑板上种菜,视频里养猪”,这些亟需学生动手实践的“实”课,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演变成与农业实际生产相脱节的“虚”课。农林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对农业、农村难有认同感,对于生产实际中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与农民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术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难以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个性品格和专业能力。

③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趋于表面化,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9]。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吃苦耐劳品质差,使得不少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过程中突然退出或直接放弃项目,“双创”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高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缺乏沟通和实际互动交流,“双创”项目成果和新技术孵化工作不到位,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工作难以落实彻底。由此可见,农林类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路径面临严重挑战。

2 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范式的构建

针对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提出一种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期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改革,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农林事业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范式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农林类院校(University)处于中心主导和上下连接的地位。高等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地方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和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让学生进入科学技术试验站、示范推广基地和专家大院,与一线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地方政府等政策红利,联合校外试验站、涉农企业等,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双创”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落地。

校属科学技术试验场站(Research & Development Station)主要为学校各类涉农科学试验提供试验条件和场地,确保小规模田间试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10]。在试验站内,科研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大多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主,通过接收其他专业的学生和承担其他学科科研人员的科学试验,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而且打造形成了一支学科交叉性的创新团队,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试验站的相关成果通过规模化组配繁育又成为示范推广基地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

农业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Demonstration & Extension Basement)为解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难、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偏差大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新途径[11]。学生在示范推广基地中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将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并判定其科学性,并在教师和学生的协同攻关下完成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最终解决;所形成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再通过示范基地的推广辐射,形成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服务工作。学生不仅对各类生产环节有了直接了解,而且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梳理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农林事业的投入热情,培养学生们的农业创新精神,解决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通过对实际生产环节的接触,有望培养一批具有农业创业意识的商业领军人才,能够全面契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

3 实施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建议

3.1 实施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在建设教师队伍时,应优先考虑本科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将承担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准入的基本条件之一,并根据评估结果动态优化调整专任教师的队伍构成和结构,着力改善不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不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于专任教师的选聘,应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制度,持续开展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实行教师持“岗前培训合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双证上岗的规章制度。为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可聘请科研院所和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来校任教,承担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发挥“专家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也可通过启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要求教师在进校后晋升支撑,或者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需要到专业领域的所属试验场站、示范推广基地、行业企业单位等进行实践锻炼。

3.2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对接国家和各省(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建设大类平台课程体系,实现大类人才招生与培养的一体化衔接,基于创新性的生源质量考评机制来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本科生-研究生相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本科生-研究生贯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2个学制阶段中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管理架构的一致性和共享性,使得本科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纵向跨层次、横向跨学科选课模式成为可能,真正落實本科生-研究生相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推行学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实习、示范性生产基地实训的“第二成绩单”制度,加强实践场所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和督促学生提升实践动手的能力和素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形成全方位、专业化的职业发展道路。

3.3 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计划

立足学校自身,面向产业实际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吸引优势企业到校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局面。通过与优势企业、高水平科研院所的优势互补合作,共建生产实践基地,共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新成果,丰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内容,带动专业升级改造,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出资,加大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投入力度,改造和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設水平,着力以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为依托,新建一批综合性实践教学场站,使之成为大学生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个性品格和专业能力的实践平台。

4 结语

近年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农林类院校通过选派师生在试验场站开展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在生产性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借力场站和基地所在地政府的优惠措施和政策,理顺和优化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内在规律,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致富和农民脱贫的三位立体化协调发展,更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走出了新路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以“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不断建立与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41个合作实践基地和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这些成果的获得,既生动注解了农林类院校U-S-B人才培养新范式的生命力,也为全面实施2.0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阳, 丁雪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创新发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3): 17-18.

[2] SOAM S K,KALPANA SASTRY R,RASHMI H B.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 An overview of GATS and police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India [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 2007, 13(1):49-68.

[3] MILLER R J,SOROKIN P,LACHUGA Y F,et al.A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i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 education, 2000, 29(1):68-77.

[4] RASMUSSEN J,KALTOFT P.Alternative versus conventional attitude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J].Biological agriculture & horticulture, 2003,20(4):347-363.

[5]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A/OL].(2018-09-17)[2019-0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810/t20181017_351891.html.

[6] 《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培养状况总体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12(3):3-8.

[7] 安泽会.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新趋势:基于15所农林院校《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1): 233-237.

[8] 陈向文,张曦文,高育森,等.农林类院校专业特色化工程实践改革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39(9):116-118,122.

[9] 陈光,安泽会,林琳,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18(2):68-71.

[10] 郭占锋.“试验站”: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索: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J].农村经济,2012(6):101-104.

[11] 王伟东.产业试验示范站(基地)对本科教学的支撑和反哺作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3):233-234.

猜你喜欢

实施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