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咖喱, 缤纷色彩绘就的美食风味
2019-08-27
咖喱,一种起源于南亚的食品,最早在印度次大陆出现。17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印度开展殖民统治,把这些香料带到欧洲,同时又随着南亚的移民传入东南亚,咖喱便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并结合不同的饮食文化而演变出不同风格的吃法。
“咖喱”一词源于印度泰米尔语,意为“许多香料在一起的酱”,姜、大蒜、洋葱、姜黄、香茅、柠檬叶、辣椒、豆蔻等等东南亚的特有香料都是制作咖喱酱不可或缺的食材,不同的食材经过不同的搭配,在不同的国家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缤纷的色彩又成就了不同的东南亚美食风味。
泰国:色彩与香料的对决
泰国咖喱分为红咖喱、绿咖喱和黄咖喱三大类,最基本的材料有红头洋葱、大蒜、食盐、虾酱、香菜根、辣椒香茅、南姜、豆蔻、孜然、香菜籽和白胡椒粒,再根据不同颜色的咖喱制作需求添加其他的香料,有的咖喱汤所需要的香料多达16种。
可盐可甜的黄咖喱,是无所不能的搭配小能手,它可以和肉类或海鲜一起在油锅中翻滚,也可以与各类新鲜时蔬一起在水中沸腾,甚至可以直接用来煮一碗咖喱汤拌面拌饭。令无数人欲罢不能的咖喱蟹,就是黄咖喱与鲜嫩螃蟹的完美结合,让人连螃蟹壳和手指都不想放过。
红咖喱的红色来源于干指天椒,加入豆蔻花、花生粉和柠檬叶,与其他基础调味料一起捣碎成泥,泰北的地方特色菜——咖喱猪肉汤就出自红咖喱之手,习惯不放椰浆的泰北菜更是让红咖喱的冲劲发挥得淋漓尽致。
绿咖喱把干辣椒换成了新鲜的辣椒,看起来小清新,却是最辣的,第一次吃的人经常被它辣得掉眼泪,口感上集酸、辣、甜于一身。泰国中部菜绿咖喱鸡是绿咖喱的典型菜式之一,丰富多样的果蔬,加上大量的椰浆,最大程度地淡化了青咖喱的辣度。最適合在食用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后,来一碗白米饭,一份绿咖喱鸡汤,解腻又解馋。
马来西亚:唯有爱与叻沙不可辜负
马来西亚咖喱一般会加入芭蕉叶、椰丝及椰浆等当地特产来减轻咖喱的辛辣度,提升食材的香味,属于清新平和的种类。马来西亚的咖喱料理拉沙面,是把面放入咖喱汤内,配上黄豆芽、蚶、鸡肉、长豆、羊角豆等,对马来西亚人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美食。
马来西亚的叻沙分为咖喱叻沙、亚参叻沙、砂拉越叻沙和东海岸叻沙等,咖喱叻沙中以娘惹叻沙最为经典。汤头内加入大量的椰奶,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及浓稠度。浓郁的咖喱和椰奶的香味,是南洋的独特风味。
与香味浓郁的咖喱叻沙不同,亚参叻沙味道较辣也较酸,汤底主要以淡水鱼为主料,并在熬制的过程中加上姜花、南姜、香茅、红葱头、辣椒、叻沙叶、巴拉盏、罗望子和亚参果片等熬制而成,烫好的面里加上已切成丝或碎片的凤梨、黄瓜、洋葱、莴苣、姜花、辣椒等材料,再淋上熬好的汤底,感受香料在舌尖的激荡。
新加坡:温和是对千奇百味的包容
新加坡毗邻马来西亚,咖喱口味与马来西亚最为相似,但与马来西亚喜欢用大量的椰奶加持相比,适中的椰奶搭配适中的辣度,造就了最温和、最清香和最百搭咖喱。
新加坡咖喱免去了泰国咖喱繁琐的制作过程,没有马来西亚咖喱大量香料的汇合,只需一包简单的咖喱料包就可以搭配任何喜欢的食材。咖喱鱼头是新加坡独有的咖喱菜式,也是印度菜、中式菜、马来菜和娘惹菜相互融合的美食结晶。以一大块石斑鱼头或红鲷鱼头为主料,与各类蔬菜炖煮,盛在一大碗热腾腾的咖喱汤中端上桌。汤味辛辣香浓,鱼头鲜嫩美味,辣到直呼过瘾。
咖喱源于印度,飘洋到欧洲,又在东南亚生根发芽,并孕育出不同的咖喱风味和菜色。善用香料的东南亚人,吸收外来的饮食文化,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国家特色的菜系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特有的风味。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咖喱搭配不同的食材,在东南亚不同的地域中发挥出多彩的味觉优势。善于吸收,善于借鉴,并善于改良创新,让咖喱在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大融合下,变成另一番模样在东南亚的土地上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