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丘陵精品桃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2019-08-27王成荣杨军张金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王成荣 杨军 张金云

摘要 针对江淮丘陵区域桃园面积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结合连续几年优质高效桃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从选择优良适销品种、采用适宜机械化的栽培模式、配套长枝修剪等轻简化管理技术,并突出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及土壤改良剂应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和优化施肥措施、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病虫害和疏花疏果实行健康栽培管理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江淮丘陵区域黏重土壤条件下精品桃生产的关键适用技术,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 江淮丘陵;精品桃;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04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1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Aiming at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area of peah orchard in the Jianghuai hilly regi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declining,combi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s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peach orchard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from the selection of excellent and marketable varieties, the adoption of suitable mechanized cultivation mode, and the support of longpruning and other simplified management techniques,highlight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logical fertilizers and soil amendments,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facilities and optimization of fertilization measures,green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and healthy cultivation management, etc were introduced. The key applicable technology for fine peach production under regional heavy soil conditions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dustry.

Key words Jianghuai hills;Fine peach; Cultivation management; Key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王成荣(1962—),男,安徽六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园艺果树和农技推广工作。*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果树育种与生理生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4-26;修回日期 2019-05-09

桃是我国重要栽培果树,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17年我国桃收获面积约73.33万hm2,总产量1 430万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8.72%和65.03%,均居世界首位。桃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多为内销的鲜食桃,近年总量已经趋于饱和,优质果品不足。安徽省桃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桃生产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安徽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截至2018年10月,生产面积达7.47万hm2。江淮丘陵区域的桃产业已发展成为主要水果产业,多为露地鲜食桃,占全省桃栽培面积的30%以上,大都品种雷同、熟期相近、上市集中。受全国大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江淮丘陵区域的部分早中熟品质较差的普通桃已出现过剩滞销现象,早熟精品、晚熟黄肉及套袋的优质高档桃仍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在8~10元/kg,出现两极分化。江淮丘陵区域近30%以上的桃园仍种植老品种,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品种不对路、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果品质量差、产出效益低、安全有隐患等问题愈发突出,结构性过剩日趋严重,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只有将果实品质放在首位、降低劳动力成本、强化栽培管理、生产安全优质的精品桃果品,江淮丘陵区域的桃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选优适销品种

1.1 突出优势 江淮丘陵区域的年平均气温15.6 ℃左右,降水量1 100 mm左右,无霜期220 d左右,年日照2 000~3 000 h。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等对桃早、中熟品种有独特的生态优势,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熟的露地桃,同一品种比北方露地桃早上市10~15 d,赶在北方冷棚桃成熟销售的中期上市,且具有早、脆、甜、艳的特色,品质优、风味好、销路畅、价格高。6月中旬以后,随着北方各产区桃大量上市,逐渐失去市场和价格优势。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伏旱,会增加桃晚熟品种病虫防治和肥水管理的压力。

1.2 区域布局 充分利用江淮丘陵区域的生态气候资源优势,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以品质为核心,开展规模布局。从市场消费角度看是物以稀为贵,从产地销售角度看是物以多为贵,量少不够车装。突出区域特色,

以早、中熟品种为主导,调优现有主要产区的早、中熟品种结构,适宜发展晚熟黄肉桃品种。走优质化、精品化道路,逐步形成高品质、有特色、成规模的核心优势产区。

1.3 选择原则 突出优良品种这个核心要素,瞄准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选择熟期早、坐果好、产量稳、品质优、果形好、着色靓和硬肉不软的品种。根据历年产销经验,特早熟品种果实发育期短,果型小,风味品质相对较差,所占比例宜控制在20%以内。

产地批发远距离销售的桃园,宜选择品质好、有特色、肉不软、耐储运的品种。观光采摘销售的城郊桃园,宜发展果型新颖、色美味佳的新奇特品种,注重成熟期配套,延长采摘期。网络直销宜发展果型大、品质好、颜色艳、风味佳、肉不软、耐储运的品种,注重成熟期配套。

1.4 品种选择 根据近年市场销售反馈和桃果品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宜优先发展优质特色品种。如黄肉油蟠桃、黄肉蟠桃、白肉蟠桃、黄桃、红肉桃、油桃等品种[1]。目前优质、高端的黄肉油蟠桃、黄肉蟠桃增效空间更大。

1.4.1 蟠桃。蟠桃果肉较薄,果核较小,食用方便,同等栽培条件下风味优于圆桃,倍受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国蟠桃栽培面积很小,发展潜力很大。蟠桃可选择的优质品种见表1。

1.4.2 圆桃。黄肉桃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目前套袋果在市场深受欢迎,质优价高,畅销不衰。油桃主要发展大果型、耐储运、风味浓的黄肉品种,套袋管理,市场畅销,价格居高。目前白肉桃栽培面积最大,宜采用果型较大、品质更好、耐储运的优质品种更新换代。红肉桃花色苷和铁含量高,更有营养价值,观光采摘园可适当发展熟期配套的红肉桃品种,如中油墨玉、中桃2-30、朱砂红、透心红等。其他圆桃可选择品种见表2。

2 实行健康栽培

2.1 改良土壤 江淮丘陵土壤多为黏盘黄棕壤和马干土,多数地块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土壤黏重,养分贫瘠,缺水易旱,栽植的桃树根系浅,长势差,抗旱能力弱。如不彻底改良土壤,很难生产出优质、丰产、靓丽的精致果品。要破除小树少施有机肥,大树多施有机肥的旧观念,倡导从整地建园开始着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1.1 增施有机肥。新建桃园整地回填土时,在定植沟底集中施有机肥,是改良桃树根下土壤的唯一一次机会,效果最好,在土壤黏重瘠薄的江淮丘陵区域建桃园,这一措施尤为重要。沟底可先用各种秸秆、杂草、稻壳等与挖出的底土生土混合均匀回填,或直接用羊粪、猪粪等粪肥与底土混合回填,一般需粪肥45 t/hm2左右,配以适量的复合肥。粪肥应先腐熟后使用,分散深施,不能与新栽的桃苗根系直接接触。

2.1.2 增施生物菌肥。从建园整地时开始,使用优质生物有机肥,培养和提高桃园土壤的生物肥力。利用生物有机肥所含的木霉菌等生物菌抑制桃园的细菌、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增加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提升土壤速效氮(N)、钾(K2O5)等养分含量,促进主干和主枝的伸长和增粗生長[2] 。可选择使用含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褐球固氮菌、哈茨木霉菌和酵母菌5种生物菌的生物有机肥(如江苏科邦的“嘉诚”生物有机肥,引进美国微生物菌专利技术,下同)。该类生物有机肥具有固氮、解磷、解钾等提高肥效,与根系共生、分泌植物激素、富集活化中微量元素等促根生长,抑制病原菌侵染、降解病菌细胞壁、空间位点和营养竞争,诱导抗性、抗根部真细菌病害等抗病抗逆,降解木质素和环境友好等系列作用。

2.1.3 增施土壤改良剂。桃园使用优质腐殖酸钾土壤改良剂,可促进根系发育,发根快,须根多,增加对养分、水分的吸收,使茎杆健壮、枝叶繁茂;能促进根系对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利用率;降低土壤有害物质对桃树的影响;刺激生长,增强抗逆、抗病能力,解除药害、肥害[3]。可选用40%腐殖酸钾颗粒剂(如兴农金优根)225~300 kg/hm2根际周围撒施,与土壤混匀,利用雨水溶解下渗。也可用10%腐殖酸钾液态制剂(如兴农特优根),稀释300~500倍滴灌。土壤改良剂持续使用效果更佳。

2.1.4 持续改土。为提高江淮丘陵区域的桃园有机质含量,应连续集中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桃园每年秋施基肥时,在桃树根两侧或环根沟施22.5 t/hm2左右腐熟的粪肥和1.5~3.0 t/hm2生物有机肥,使每行桃树根际土壤逐渐形成1.5 m左右的疏松带,有机质含量达3.0%左右,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和活性不断提高。

2.2 实行起垄栽培

桃树根系好氧性强,耐旱忌涝。相同气候区域,桃树在疏松的砂壤土流胶轻,黏重的土壤流胶重。起垄栽培的流胶比不起垄的轻。江淮丘陵区域在黏重土壤建桃园,提倡起垄栽培,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耕性,提高土壤透气性,可增强树体抗流胶能力,有效预防流胶发生[4]。栽植前一年秋季全园深翻,坡地应沿排水方向按确定的行距,挖宽60~80  cm、深70  cm的定植沟,确保排水顺畅[5]。

深翻后的疏松土壤所起的垄垄高不低于70 cm,垄宽按行距大小定位,整理成垄状栽植行。垄面整为中间高两边坡的“坡垄”。垄的两面整成缓坡状,两垄之间的垄沟沟沿不宜陡深,应矮平顺直,排水流畅,便于机械化作业。

2.3 推广生草栽培 桃园禁止使用除草剂,实行生草栽培,减少对桃树根系和枝干的伤害,增加土壤的保蓄水能力,提高土壤湿度,改善园内生态环境,增强抗旱、抗逆能力。涵养天敌,降低桃园虫害防治压力。

2.3.1 生草选择

2.3.1.1 自然生草。可选留桃园自生的禾本科类如黑麦草、早熟禾、野燕麦和其他矮秆杂草。采用自然生草要挖除局部滋生的高秆蒿草和恶性茅草。

2.3.1.2 桃园种草。宜选用豆科类,有固氮根瘤菌,能增加土壤氮养分含量,如白三叶、紫花苜蓿、绿豆、黑豆、毛叶苕子等。鼠毛草是耐严寒而不耐高温的草本植物,夏季高温时死亡,便于果园管理,秋冬季旺盛生长,有利于桃园防冻、防火,是值得推广的优质绿肥草种之一。种植鼠毛草要注意夏季高温季节防火。

2.3.2 生草处理。桃园生草高度应控制在20 cm以内,草长的过深时,应采用割草机割2~3次,覆盖在果园里腐烂,以便及时转换成有机质还田。生草处理的关键技术是每年9月20日前深翻桃园,将草和表土翻下去,深层生土和草根翻上来,促进草根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创造养分丰富、疏松多孔的根层环境[6]。持续生草、割草、深翻,有助于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吸收营养,提升桃果实品质[7]。

4 优化施肥措施

针对江淮丘陵部分桃园存在全年只施一次化肥的“一炮轰”现象,倡导增加肥料投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创造疏松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平衡供应桃树生长结果所需要的养分。

4.1 早施基肥 桃树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生物菌肥和适量化肥。于9月20日前结合果园深翻时施入。早施肥切断部分根系,相当于根系修剪,能及时生根恢复,利于养分吸收,充实枝条,饱满花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肥按照斤果斤肥的标准,粪肥(腐熟的羊粪、猪粪、牛粪等)22.5 t/hm2+生物有机肥2.25~3.00 t/hm2或[生物菌剂300 kg/hm2(如科邦“嘉多利”)+饼肥或有机肥2.25~3.00 t/hm2]+45%(15-10-20)硫酸钾复合肥450~600 kg/hm2,充分拌土混匀施入。

4.2 巧施追肥 桃树追肥主要是萌芽肥、膨大肥、转色增质肥和采果后月子肥。萌芽期消耗的主要是储存养分,基肥足萌芽肥可以不施。膨大肥、转色增质肥对培育精品果十分重要。应注重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促进膨大期细胞壁增长,提高果实抗软化能力,提升光合作用能力,促进新梢叶片生长和果实生长发育,同时配合使用生物菌剂和腐殖酸钾土壤调理剂,调节生长,促进根系發育,增加养分水分吸收,增强抗病逆能力。

早中熟品种施膨大肥应在开花后14~21 d,或硬核前15 d左右,转色增质肥在采收前30 d左右。晚熟品种果实生长发育速度慢、时间长,膨大肥和转色增质肥中间要加施一次配方与膨大肥相近的追肥,满足果实充分生长发育需求。月子肥果实采收后尽快施入,利于充实枝条,促进花芽分化。

追肥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施肥。将水溶肥、土壤改良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稀释300~500倍滴灌,滴肥完成后继续滴清水20~30 min冲洗管道和滴头。追肥名称、配方用量见表 3。

5 绿色防控病虫害

主要是防控桃树流胶、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及真菌性(霉斑、褐斑)穿孔病和蚜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叶蝉、绿盲蝽、潜叶蛾等病虫害。江淮丘陵区域桃树流胶严重,造成树势弱、树冠矮、产量低、经济寿命短,加之部分区域细菌性穿孔病已经开始流行和传播,成为桃产业发展的2个重大威胁。

5.1 规范防控措施 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选择用药等措施,突出果品安全,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根据历年病虫害防治记载和经验积累,制定和完善桃园绿色防控周年工作历。

5.2 彻底清园 结合桃园冬季修剪和土壤耕翻,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病僵果,集中烧毁。

5.3 刮涂树杆 刮除桃树枝干上的老皮、粗皮、翘皮,清理流胶伤口和病斑,将清理下的树皮、病残体集中烧毁,病斑涂抹杀菌剂,树干和主枝上刷涂白剂[14]。

5.4 深翻树盘 结合冬前施肥,深翻树盘20~30 cm,冻死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5.5 物理防治

5.5.1 黏虫黄板诱杀。利用蚜虫、叶蝉等害虫的趋黄敏感性诱杀。露地桃园开始可先悬挂3~5片诱虫板监测预报虫情,当诱虫量明显增加时,每1 hm2在叶片稀疏的枝条上悬挂规格25 cm×30 cm的黄色诱虫板450片左右,并根据虫口密度适当增加粘虫黄板的数量。诱杀桃树上的有翅蚜和叶蝉[15]。诱虫板上粘的害虫数量较多时,可用钢锯条或竹片将虫体刮掉,继续使用,时间可达90 d(如安徽浩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黏虫板)。

5.5.2 性诱剂诱杀。在桃园内树冠外围挂性信息素诱芯,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减少落卵量,压低害虫数量。可采用船型诱捕器,悬挂时间为5月中旬,悬挂于阴面开阔处,高度1.6 m左右,直线排列,一般1 hm2挂诱捕器30~45个。诱芯28~42 d更换1次[16]。胶板上粘满虫子后及时更换,集中处理。

5.5.3 迷向防治技术。迷向法主要防治梨小食心虫,1 hm2桃园设置迷向管495个左右,使果园充满高浓度的性信息素,造成雌、雄蛾不能相遇交配,未受精卵不能孵化而保护桃园,简单方便,减少甚至不用农药。一年一个生长季仅需使用一次,持续保护180 d以上(如安徽浩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迷向管)。

5.5.4 杀虫灯诱杀。利用昆虫具有趋光性和对特定光谱范围光线敏感的习性,在桃园悬挂太阳能诱虫灯杀灭害虫,该类杀虫灯具有光控、雨控、防雷击等特点,一盏杀虫灯管辖1 hm2左右桃园。一般悬挂于1.6~1.7 m高处效果较好。19:00开,24:00关;02:00开,05:00关。主要诱杀晚间活动的害虫,缩短误杀天敌时间,减少能耗,延长杀虫灯的使用寿命。降低虫害和虫媒病害,减少杀虫剂用量。

5.6 药剂防治 发生前重在防,发生后重在控。严格按时施药才会有好的防效。应选择进口或国产品牌农药,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配,迟滞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5.6.1 防治时间。露红开花前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清园,落花75%左右喷1次药防治病虫害。这2期用药的时间把握、药剂选择和喷药质量是防控桃园病虫害的关键。生长结果期一般晴天10~15 d喷药1次,阴雨天7~10 d一次,并根据病虫测报和实际发生情况适当调整。采收前20 d停止用药。采收后要根据天气和桃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继续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

5.6.2 虫害药剂。综合考虑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虫害防治。可选择20%吡虫啉(或吡蚜酮、噻虫嗪、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5.7%甲维盐乳油、5%阿维菌素、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5.6.3 病害药剂。病害主要考虑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防治。可选择33.5%喹啉铜(或40%噻唑锌、噻菌铜)+春蕾霉素(或中生菌素)+10%苯醚甲环唑[或阿米妙收(325 g/L苯甲·嘧菌酯)、爱苗(3%苯·甲环唑)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WG)、80%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戊唑醇、氟硅唑等]+有机助剂(如成禾佳信安融乐TM)+磷酸二氢钾(或水溶肥)等叶面肥。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盆栽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柑桔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