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研究

2019-08-27许志琳林万雷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开发思政

许志琳 林万雷

摘  要:据调查显示“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舞蹈“课程思政”对学生人文、艺术、美育、德育等课程学习发展优势,提出了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对策,旨在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育院校应就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育人目标重新设置,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体育舞蹈  课程  思政  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40-02

1  研究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自建国以来共进行了八次课改,但唯分数论的观念变化不大。通过对湖北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采访了解到:县级初高中体育课被占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应是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数至上,不抓素质教育,致使中小学生德、智、体、艺、美等素质不高。为此2013年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出“高雅艺术”教育进校园;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018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这说明,新时代体育教育要求突出“健康第一”,对学生加强艺术、审美等素质教育。体育舞蹈是一项兼体、艺、美教育的艺术表演项目,借助该项目的教育功能,能较好实现学校体育课程“健康第一”、体艺美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大学体育院校应借助推进 “高雅艺术教育进校园”的良好锲机开发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为体育舞蹈课程更好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贮备相关人才;体育院校应就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育人目标重新设置,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2  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育人优势

2.1 体育舞蹈的健身优势

德国有学者发现:舞者跳1.5min的快步舞的心律变化与跑800m的运动员并无区别[1]。加拿大学者利格对22名女学生进行测试,跳3min牛仔舞后學生的心率最高可达210次/min,最低心率为187次/min[1], 与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达标中的3分钟踩箱运动的心律相仿。所以说体育舞蹈运动可以增强舞者的体质。且较传统体育项目更具时尚性,学生更喜欢,容易接受。

2.2 体育舞蹈的美育优势

体育舞蹈练习要求舞者始终保持挺拔、优美的姿势,所以长期学习舞蹈,舞者的身体姿态会变得更加优美,另外体育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基本步伐和身体动作来诠释舞蹈的,这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接受舞蹈文化美、舞蹈艺术美、舞蹈服饰美、音乐美的熏陶,久而久之舞者的文化、艺术、审美等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审美能力也得以提升。

2.3 体育舞蹈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优势

体育舞蹈团体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3],长期的舞蹈学习,可以提高舞者之间团结合作精神。对每个成员来说,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成员之间需要协作沟通,换位思考,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包容心,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而团队管理者通过训练和比赛,也提高了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

2.4 体育舞蹈对舞者的人文和艺术教育优势

体育舞蹈的人文知识、舞美、音乐美和艺术美对舞蹈者的气质、形象、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良好作用。经常参与体育舞蹈学习的人的气质、形象、人文艺术气息一定较其它体育项目的人好,其次,体育舞蹈训练很枯燥和辛苦的,所以,体育舞蹈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舞者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细、积极进取、尊重规则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和人文精神正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

2.5 体育舞蹈对舞者的“开智”优势

体育舞蹈课程学习可达到强身健体和开智的作用。因为体育舞蹈学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舞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欣赏音乐、享受艺术和舞蹈意蕴美,学习中愉悦了身心,这有利于提高舞蹈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舞者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舞蹈套路的创编与学习,可激发舞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舞者大脑反应更灵活、动作更灵敏,从而起到“开智”的作用。

3  开发体育舞蹈“课程思政”的对策

3.1 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体育舞蹈有邀舞礼仪基本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培养男士的绅士风度和女士高雅的气质;体育舞蹈的技术课教学,教师精益求精的言传身教,可以培养舞者的细心、专心和恒心;体育舞蹈需要双人配合,可让舞者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继而提高舞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当然,老师在课堂中还要注重多元教学方式,培养舞者终身学习的习惯。这种贯穿于课堂始终的“思政”育人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3.2 通过比赛开发体育舞蹈“思政教育”

搭建“专业技能展演”、“体育舞蹈比赛”实践育人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讲解取得成绩应具备的素质(如精湛技术、得体的着装、高雅的气质、较强的表现力等),学生通过表演、比赛培养他们公平竞争、积极进取、遵守规则、顽强自信、胜不娇败不馁、会合作、能包容的优良品质。

3.3 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带领学生到社区做义务健身指导员,学生通过为社区做义务健身指导员,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公益心,学生也将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历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4 “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外,形成长效机制

将体育舞蹈育人资源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中,以加大体育舞蹈“课程思政”的影响力;这应从领导层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建立课程教学“双大纲”,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师导学”制度,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形成“课程育人、课外活动育人、运动竞赛育人、社会服务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和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格局[3]。

3.5 开发课程育人资源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学校层面应加强全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培养,如开办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班,编制“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会和示范公开课,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授课形式创新等方面推进改革,进而培育一批示范课和教学名师[3]。其次,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课程思政”意识,这种双管齐下对“课程思政”可起到落地生根的功效。

4  结语

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是体育课“课程思政”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落实“成都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开发体育舞蹈课程育人资源,学校领导层面需要制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建立保障、督导与评价机制,教师则需要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和国家战略意识;只有学校和教师双方面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人文、审美、艺术素养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将帅,肖子一,邢恩倩.體育舞蹈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推广与研究[J].体艺教育,2016(3):159.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

[3] 何忠.“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11):85-88.

[4] 李骏.党波涛.公共艺术课程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0-32.

[5] 万丽君,罗晶.十年坚守不忘初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记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10周年[EB/OL].(2018-03-19).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8-03/19/content_17032099.htm.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开发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