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职学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2019-08-27莫沉
莫沉
摘 要:以广西南宁市5所高职院校为对象,随机选择在校大学生320人展开主题为高职学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的调研,重点从受访学生参与项目类型、参与目的和体脂率等方面收集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着手分析影响受访学生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提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主要包含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健身、科学运用健身APP资源、学校加大引导扶持力度等。
关键词:南宁市高职学生 力量型健身运动 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040-02
1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和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为对象,随机选择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实施过程为:首先,编订《高职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体验调查问卷》,涉及受访学生个人信息项,参与力量型健身项目的认知体验等内容,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后期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其次,随机与受访的170名高职生进行访谈,了解影响他们提升健身效果的因素。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与力量型健身项目类型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整理如下:(1)俯卧撑型力量项目,主要包含释手俯卧撑、俯卧撑等,占比77.8%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2)哑铃型力量项目,主要包含哑铃飞鸟、哑铃弯举等,占比62.5%的受访学生选择该类。(3)腹肌训练型力量项目,主要包含卷腹、平板支撑等,占比50.7%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4)其他类力量项目,主要包含各种形式的机械练习、核心肌肉改造等,占比27.9%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
2.2 学生参与力量型健身的目的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整理如下:(1)梦想拥有健美的身材。占比90.6%的受訪学生选择该项,说明健美身材是大部分高职生选择参与力量型健身的主要目的。(2)希望吸引异性的关注。占比74.5%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说明力量健身已成为大部分受访高职生用于进行异性社交的方法之一。(3)想通过练习获得学院开设的健身类选修课学分。占比58.8%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说明超过半数的受访高职生将力量型健身作为获取学分的渠道。(4)想通过力量型健身增强身体素质。占比47.6%的受访学生选择该项。
2.3 受访学生的体脂率
体脂率是能够有效反映高职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的科学指标,具体的评估参照标准为:(1)男生:4%~10%为完美健身效果状态,11%~20%为理想型健身效果状态,21%~30%为一般型健身效果状态,30%以上为无健身效果状态;(2)女生:8%~16%为完美健身效果状态,17%~25%为理想型健身效果状态,26%~40%为一般型健身效果状态,41%以上为无健身效果状态。对受访学生的体脂率综合测试统计结果显示:健身效果为“完美”的学生占比为2.5%,为“理想”的学生占比为22.6%,为“一般”的学生占比为30.2%,为“无效果”的学生占比44.7%。
3 影响受访高职生力量型健身效果的因素分析
3.1 主观因素
由表1可知,“缺乏时间”是影响受访高职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的最重要主观因素,占比65.3%,其次分别是“方法不对”,占比52.6%,“缺乏毅力”,占比48.2%,以及“其他”,占比20.7%。进一步对受访高职生的访谈发现:日常琐事繁多,加之自身没有掌握专业的健身方法等因素叠加,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健身运动质量。
3.2 客观因素
由表2可知,“缺乏引导”是影响受访高职生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效果的最重要客观因素,占比58.2%,其次分别是“缺乏器材”,占比44.9%,“缺少场地”,占比38.5%,以及“其他”,占比21.3%。进一步对受访高职生的访谈发现:学院没有专业化的健身器材和场地,以及缺乏专业教练的引导等因素叠加,导致他们的力量健身效果得不到持续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大部分受访高职生能够积极参与力量型健身运动,但普遍存在参与目的过于功利、参与项目相对单一等问题。(2)取得“完美”和“理想”力量健身效果的受访高职生占比较低。(3)影响高职生力量型健身效果的主要主观因素为缺乏时间和方法不对,而主要的客观因素为缺乏引导和缺乏器材。
4.2 建议
首先,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健身。建议高职生树立“碎片健身”的理念,可有效利用课间休息、睡觉前、学习间隙等琐碎时间,进行5~10分钟的突击力量型健身活动,项目应以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不需要器材且能够空手练习的为主,通过参与“碎片健身”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使力量型健身运动真正融入高职生的生活。其次,科学运用健身APP资源。鉴于受访院校普遍存在缺乏专业化健身器材和场地资源的问题,建议高职生科学运用健身APP资源进行自主健身,例如:KEEP是一款可供选择的力量型健身APP,内含丰富的力量型健身课程,并能够对参与者的健身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量身定做的健身计划,且不需要专业的场地和器材便可达成效果,建议高职生在课后时间利用该APP进行自主力量健身。最后,学校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建议受访高校尽快制定短、中和长期投入计划,争取在3-5年时间内建成校内力量型健身场馆,并引入专业化的教练人才,设置相应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为坚持或有意参与力量型健身的高职生提供专业化的引导帮扶。
参考文献
[1] 徐敏.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创新途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82-85.
[2] 董云峰.大同大学学生健身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师友,2018(5):43-45.
[3] 郑松,陈聪.成都市大学生课外健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