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椰飘香 味蕾回乡
2019-08-27韩宝镇
韩宝镇
香浓味美的咖椰酱、浓郁芬芳的香麻油、松软可口的包点和色彩艳丽的娘惹糕,这些伴随着许多新加坡人成长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不仅融合了当地多元文化的美食精髓,也凸显了南洋独有的风情特色。
从二战后至今陪伴许多新加坡人度过无数早餐和茶点时光的丰一咖椰(Fong Yit Kaya),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食品品牌和规模最大的咖椰制造商,当地卖给商家的咖椰,有八成是它供应的。
向丰一咖椰获取产品的商家包括酒店、咖啡店、茶座、面包店、餐馆和供应商。另外,公众也可通过各大超级市场,购得丰一咖椰产品。然而,在10年前,尽管它已是当地咖椰的主要供应商,但其主要客户仍不知道它们是在向这家公司购买咖椰。
“润物细无声”对于品牌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属于家族企业第三代接班人的吴玫娴(34岁,业务经理)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由于公司当初缺乏品牌概念,因此,得面对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咖椰生产商同行的激烈竞争。
品牌“寂寂无名”挑战严峻
“当时,许多人都沒有听说过我们的品牌,尽管市场上的咖椰主要都是我们生产的。因此,人们都从成本的角度来做比较,总会问‘比起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咖椰,你们的为什么这么贵?”吴玫娴说。
结果,咖椰只是沦为另一种面包酱,没有额外价值可言。吴玫娴在加入公司后,马上发现品牌“寂寂无名”给公司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于是开始着手为公司进行品牌塑造。
她表示,公司多年来持续努力塑造品牌。同当年相比,公司如今的情况已改善,客户和消费者都知道丰一品牌代表的是对品质和产品的承诺。
咖椰是利用椰奶、鸡蛋、糖和斑兰叶制作的面包酱,深烙于许多新加坡人的成长记忆里。至今已有74年历史的丰一咖椰,其当年问世过程相当耐人寻味,居然是创办人无师自通、靠着试验制作而来,而当初所完善的咖椰食谱和制作方法,也延续至今。
其历程始于1945年,当时吴玫娴的祖父吴芳泽发现人们都喜欢用咖椰来涂面包,于是萌生了亲自制作咖椰来售卖的念头。吴玫娴娓娓道来:“他买了一罐娘惹咖椰来品尝,然后就试着制作起来。他把做好的咖椰让客户尝试,然后不断修正,最终把食谱定了下来。”
祖父原本是把咖椰连同面包一起售卖,但人们都很喜欢他制作的咖椰,随着咖椰的销量越来越红火,他也决定只专注于咖椰的生意。
最初,祖父和祖母王亚兰组成夫妻档在家中大量制作咖椰,然后挨家挨户去售卖。1964年,吴玫娴的父亲吴生发因家中经济困难,不得已放弃学业,协助家里煮咖椰和做生意。在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家中的产量也渐渐不足以应付。1974年,他们搬迁到新加坡永康花园的店屋,父亲开始引进机器设备进行大量生产,不但解决了产量的问题,更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近年,公司也搬到了新工厂,包括货仓在内,总面积为7000平方英尺(约650平方米)。新工厂的流程完全是单向的,可避免交叉污染,提升了产品的卫生条件。
创自家品牌生产低糖咖椰
为了让传统的咖椰历久弥新,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除了丰一咖椰品牌所保留的原味咖椰,公司也开始走上探索多元化口味之路。
12年前,公司同新加坡理工学院合作,创立了XO咖椰品牌,开始生产低糖咖椰。4年前,公司内部研发具有实验精神的新产品,特别推出Kayamila系列的4款咖椰,包括原味、海盐焦糖、香草斑兰及酸柑柑橘。
谈到加入家族公司的缘起,吴玫娴说,她从小就跟哥哥在工厂帮忙,但她并不认为辛苦,反而觉得好玩,而且向来都喜欢吃咖椰。她在大学主修营销,毕业后在公关界任职。由于听到母亲感叹公司没有新点子,传统的家业缺乏帮手,她工作一年后辞职,加入家族企业。她当时心想:“我有丰富的营销知识,何不把它运用在我有热忱的业务和产品上。家里需要我帮忙,就帮忙吧。”
吴玫娴的哥哥修读的是食品科学与科技,在她之前加入家族企业。兄妹的所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对发展家业有重大影响。谈到公司的生存之道,吴玫娴表示,多年来,公司悉心聆听消费者的需要,注重原料和产品的品质,在业务发展上量力而为。尽管公司与时俱进采用了一些新科技,但并没有盲目科技化,需要保留传统的部分仍然予以保留,以免影响产品传统的口味。她说:“咖椰的制作需要隔水蒸和慢煮,以及采用天然材料,这些传统的手法我们都刻意保留。”
盼唤起年轻人对咖椰的热爱
目前,公司通过自动化包装科技的创新,既避免了污染、保持卫生,也能在不改变产品性质的情况下,延长产品保质期。其各个品牌的产品都不使用防腐剂,也不含人造香料。公司也尝试利用社交媒体重塑人们对咖椰的认识,一改人们认为年长一辈才食用咖椰的老印象。
吴玫娴希望能够唤起年轻人对咖椰的热爱,“咖椰不仅是面包酱,也可以用来制作糕饼甜点。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发掘更多的吃法,尝试新的咖椰口味搭配,让传统美食世代相传”。
丰一咖椰也放眼海外,目前所在的海外市场有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公司也探索进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美和欧洲市场。此外,公司也通过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设立了电商销售渠道,以此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吴玫娴说:“我们在天猫获得了良好的反馈,这令人鼓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太肯定在天猫的新加坡馆会获得怎样的效果,但是没想到我们的产品销量取得了可观的增长。”自从在天猫登场以来,销量每年同比增长两倍,而单是双十一“光棍节”一天的销量,就是公司在天猫3个月的销量。
谈到对公司的期许和愿景,吴玫娴说:“我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去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新加坡食品,以及产品对我们的意义。”
·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