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不足和策略分析

2019-08-27黄健

消费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控管理策略分析事业单位

黄健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运行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行与控制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就尤为重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当前还是在初步探索阶段,许多单位在内控上还存在意识不足,制度不合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差的问题,监督也很难起到督促作用,所以当前为配合事业单位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 制度 策略分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必要性

(一)推进财政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在财税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提高内控的有效性中,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有效性是符合当前财税改革大趋势的行动。它不仅可以推进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整合单位的资源,促进预算、资产、会计等内容的有效结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利于权力制衡监督,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转型,服务人民,简政放权,这不能是一句空话。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建设人民满易的服务型政府,权利的运用不能无所限制。政府在执行职能时要注重自己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对权利的监督。所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让权力不再肆意行使,事业单位涉及到许多关于百姓生活的职能,这需要一定的内部控制将事业单位自身的权力和运行放在一个安全的制度层面上才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更是政府部门成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之一。

(三)加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在某些程度上和我国的政府行政单位是一样的,虽然性质上他是政府下属的职能单位,但是它同时具有公益和服务的职能,还有政府赋予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力。这样的属性如果缺少监督和制约机制,事业单位的权力将会走向腐败和失去制衡,不作为、懒政、怠政甚至贪污腐败现象都会发生,这就需要通过内控管理来防止这样的情形出现,对事业单位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通过惩罚机制、防范机制达到权力的制约目的。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会计基础能力影响到财务信息的质量之外还会影响在财务改革进行中的进度和能否及时适应新的制度运行。这也就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各项决策和执行,目前有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由于长期的工作模式造成没有接触先进企业的财务工作方式,而且仍以预算会计模式为主,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常常无法做到十分全面,从原始报销凭证审核流程到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债务债权清理都存在着问题。所有的财务信息都是构成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要素,基础信息有误,内控制度就难以贯彻好,影响事业单位运行的同时也影响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效率。

(二)事业内控层面建设不足

据针对中部地区某县级市的事业单位调查,不到一半的被调查人员反映单位内有了内控牵头部门,开始进行内控建设。只有20%的人员表示单位专门为内控制度增设了职能部门,也就是还有许多开始进行内控建设的单位也只是兼职进行,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制度建设。还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可能只是在内控上观望或者简单的选读相关制度,还没有单独进行内控制度建设。谈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许多单位并没有进行这个环节的建设,更有许多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认为风险几乎不会出现,缺乏重视。笔者预測如果深入调查在设置职能部门的事业单位中一定还存在着关键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轮岗制度的缺陷,这样的缺陷将会直接导致内控制度徒有其表,人员建设是制度执行的保障,各个事业单位需要积极重视起来。

三、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效果的策略

(一)科学预算编制和使用,强化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

任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焦点都离不开预算。决定某一个时期单位资金走向的也正是预算的编制和使用。因此,科学的进行预算的编制和使用,让资金更合理科学的发挥其价值。只有不断的尝试探索科学的预算编制和使用才能改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第一,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来约束预算,在时间和款项上保证符合标准要求,进而使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第二,审计监督部门要发挥作用,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查,对预算使用过程中的单位资金走向和支出有明确的数据清单。监督执行者的工作,审核预算的使用是否合理,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单位预算进行完善。最后,要建立预算合理的调节机制,针对单位预算的使用、进度、结果要进行分析和评价,预算的使用人员也要培养节约开支的意识,在确保快捷、高效的完成预算工作的同时尽量节约支出,从内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此外,事业单位也应致力于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加强单位内部财务与业务之间的沟通联系,才能使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加融洽,使财务与业务的工作衔接得更好,以减少单位的重复性支出,让资金使用在刀刃上。

(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外部监督效果

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效果首先要看内控的第一道防线,控制监督体系能否坚守。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隐藏在内部的问题和漏洞,降低单位运作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要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即主管机构、内审机关和社会中介机构三方的监督作用。通过内外合力,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结合发挥评价督促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二次控制,能够协助管理者履行职责,不再让内部监督成为虚设。

第一,设立合理的内审组织机构,保证制度落实。事业单位内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内审,明确工作内容和权限,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其次,有效的监督就要保证独立性。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是许多年的顽疾,所谓自己监督自己,在落实上总是难以达到百分百的要求。因此应当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预算委员会。不属于被审计单位。只有审计机构不受被审计单位控制才能真正执行审计功能,不会畏首畏脚,瞻前顾后,能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情况。最后,审计技术的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改变审计方法和态度,从传统的经验审计转变为现代技术审计,注重审计技术的创新发展,顺应时代的需要。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借助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来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要善于综合利用财政、税务、银行、保险等部门的检查结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

(三)规范会计工作

规范会计工作,就是规范制度和人员执行力度,规范监督制度。这样才能够让会计在工作中剔除非法开支,计算合法开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如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这是会计工作的本质,是内控制度的前提。会计科组内设置专人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针对使用中的办公设备和过去退下去的办公设备进行使用年限的详细记录,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要在会计核算时候注明。进行单位预算时要将项目细化,明确支出的细节,实时跟进预算完成进度,有了增减项目要及时做出调整。注意会计工作的严密性和监督性,也就是绝对不能因为单位小或者工作人员少就使用同一会计人员进行记账与复核的工作,职能人员设置上可以因地制宜,不能贪图省事。

结语。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控制约束力不强、内外监督不力等问题。结合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性和我国实际国情,尽快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道远的工作,仅靠调查研究只做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各级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方便在理论上完善体系规范。

猜你喜欢

内控管理策略分析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