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干部在基层淬炼
2019-08-27陈文国
陈文国
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基层急需优秀干部,但基层条件差、生活苦,没有吸引力,有的干部不愿去,供需之间存在着矛盾,无法满足抓基层、打基础、乡村振兴的需要。为此,要推动优秀干部向基层聚集,应形成下得去、留得住、上得来、干得久的循环链,促进他们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
樹起风向标,打造创业高地,保证下得去。基层缺乏吸引力,不单单是物质生活条件不佳,更重要的是价值实现空间有限。针对基层“做事条件差,创业舞台小,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要立足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比较优势,全方位强化抓基层打基础的社会氛围,将基层作为干事创业主战场,搞好基础配套,优化创业环境,保证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预期,吸引优秀人才进驻扎根,踏踏实实、甩开膀子干出一番事业。要主打成长感、存在感、成就感这三张王牌,从干部渴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尊重的高层次需求出发,打造有利于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自身价值的创业环境,以此来吸引优秀干部。同时,注意避免盲目给待遇、给好处,通过物质条件吸引人才的做法。
筑好新支点,配套政策扶持,保证留得住。基层能否留住人才,政策因素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基层一线,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政策更是成为不可替代的条件。针对一些干部到基层“报个到、点个卯,不管做事有多少”的现象,要用好政策杠杆,撬动优秀人才资源,让其安心、真心、用心、苦心,扎下根来做事,以弥补基层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要采取保留编制办法,其原身份、岗位不变,并根据在基层表现正常晋升。要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给到基层工作的干部留足职级晋升空间,激发其留下来的动力。要向重要工作、项目倾斜,使服务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干部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要调整津贴补贴政策,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津补贴力度,做到越往基层,津补贴越多,形成以基层为重的鲜明导向。
破除天花板,疏通上升渠道,保证上得来。客观上讲,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现象,越是缺乏流动的领域,职业倦怠问题就越突出。而基层因流动慢,更是职业倦怠的“重灾区”。解决基层有人来、有事干的问题,关键在于形成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针对基层“天花板来得早,向上走路子窄”造成向上流动阻断的现象,要在破拆和疏通上下功夫,保证优秀干部既能干得好,也能上得来。要树立面向基层选人的鲜明导向,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任和提拔干部的重要条件,重点从基层优秀人才中选拔干部。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套路,加大从基层破格选拔优秀干部的力度,做到“爬台阶不唯台阶”,加快干部成长进步的速度。同时,可加大上派锻炼的力度,组织基层优秀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从中发现有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干部,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既拓展了干部来源渠道,也为人才向基层流动腾出了空间。
完善循环链,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干得久。抓基层、打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朝夕之力,需要久久为功。针对一些地区和单位“一干三两年,干完就换班”的短期行为,要做好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工作。要将基层发展建设进一步精准定位,统筹做好优秀人才、富集发展资源、先进技术力量等的配置,形成更为科学的发展架构。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和边远地区优秀人才的管理,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统一、共性管理与个性管理相呼应,外加压力,内施助力,规避其成长进步过程中的风险,保证其有质量、有效率地成长进步。要做好干部循环全链条的节点对接及经常性维护工作,协调组织、人事、编制、民政、公安、社保等部门步调一致,为优秀干部循环发展保驾护航,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推动大循环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抚顺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