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
2019-08-27汤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2期
汤顺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种民间的手艺。提到这项手艺,我总是止不住地流口水,这项古老但却流传到现在的技艺是——糖画。
街头的小巷中有两种江南的特色:一种是随风飘扬的江南烟柳,另一种便是糖人师傅。每当放学归来,我都能在糖人师傅的摊子面前看上一下午。飞天的凤凰,腾空的神龙,精美的铃兰花……皆出自于糖人师傅的巧手中。这项技艺,据说从清朝便有了,延续至今已拥有百年历史,经久不衰。
我小的时候,总是惦记着赶集,因为只要赶集,糖人师傅必定在赶集的队列之中,而我就能美滋滋的吃上糖了。金色的麦芽糖液滴在那块铁板上,迸发出一幅幅美丽的艺术品,作画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能亲眼看着期待的糖画出现,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
将精美的糖画放入嘴中时,其实我还有些犹豫,有些舍不得,但與吃作斗争我永远处于下风。唐人只能束手“就擒”,用味蕾去感受,在麦芽糖的香气中还有茉莉花的清香。虽如此,若是用舌舔开粘住牙齿的麦芽糖,麦芽糖的味道便如触电般掠过我的全身,有如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时那种过瘾的感觉。
最近在电视上看见一位糖画师傅,画了一下午的小猪佩奇。他接受采访时打趣道:“我快恨死这只长得像电吹风一样的猪了!”他又继而说:“不过要是还有人喜欢,我也做,这可是老祖宗的手艺,可不能丢。”忽然我童年的记忆一下子便被唤起来了,是呀,我好久没去老巷看一看了。
某天,我走进老巷子,巷子里的烟柳依旧还在,可是曾经陪伴我童年的那个糖师傅却不知所踪。好像,几年前糖人师傅便没做糖人了。
江南的烟柳一如既往的飘着,而我的“童年记忆”,却不见了。
(指导教师:岳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