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2019-08-27祝宝基
祝宝基
摘要: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策路径和评价指标的方面,鲜有对乡村振兴绩效评价的关注。文章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应用Shapley法、三角模糊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功能要素和成本要素进行指标赋权及数据的量化集结,并以价值系数作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的评判标准,以期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的高低进行判断,分析乡村振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优化措施的提出指明方向。
Abstract: At present,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mostly focuses on countermeasure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re is little concern about ru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and applies Shapley method,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perform indicator weighting and quantitative aggregation of data of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and cost, and uses the value coefficient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in order to judge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analyz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and the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關键词:价值工程;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模糊数法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rural revitaliz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fuzzy number method
0 引言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农村基建重点、民生领域、多元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关于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加速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还亟需对乡村振兴工程施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构建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模型,以便精确对乡村振兴工程的绩效高低做出实时的判别,并提供更合适的解决对策。价值工程(VE)由美国工程师迈尔斯提出,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实现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管理思想理论体系[1]。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并发展价值工程相关概念,并通过与我国社会国情、经济现状相结合,从我国制造业到社会生产和管理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我国相关国家战略项目实施的绩效评估中很少应用价值工程相关理论。
目前,于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在我国逐渐形成体系。吴忠权[2]认为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要求采取多渠道进行开发乡村人力资本:乡村人力资本流动可由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力资本的新动能也可由教育在打造,乡村人力资本的市场适应性可通过培训增强,乡村人力资本的持久性可通过保健措施提高,乡村人力资本的活力可通过劳动力迁移激发。鲍荣[3],赵品绩[4],刘玉文[5]等分别从保护挖掘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基层党建、软实力培育等角度研究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路径。郑家琪[6],韦家华[7]等基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出了乡村振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对于乡村振兴工程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策路径和评价指标的方面,鲜有对于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的探索。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和专家意见的收集,确定功能要素指标和成本要素指标的内容,并将价值工程理论原理运用到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体系与模型的构建中,并通过对功能要素指标和成本素指标的赋权,进而实现对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量化集结,确定价值系数V的数值,并依据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标准对所得的V值进行判定,以期实现对乡村振兴工程推进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工程的现实价值,降低实现工程目标的投入成本。
1 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成本分析
随着社会行为主体的改变,乡村区域由单一的地理空间向复合的物质流、空间流转变,文化、社会、农业生产等综合空间属性代替了主导的农业生产功能[8],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复合价值的实现已成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的关键依据。乡村振兴工程的绩效水平可由价值工程中的价值系数加以呈现,而价值系数是功能指标和成本指标量化之后的比值,因此,构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中之重是相关功能指标和成本指标的选取。
1.1 功能分析
随着对我国乡村综合发展的方式逐渐重视,乡村发展的内涵开始从专注农业生产的地方,拓展到社会治理、生活水平、文化传承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改变则意味着从功能视角对乡村振兴工程进行评价成为了可能。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工程的根系所在,因此有学者尝试从乡村经济、综合发展、乡村活力、乡村性、地域功能等视角建立功能指标对乡村振兴工程进行评价[9],使得乡村振兴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了严谨的界定和测度;而后,有学者基于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建立了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10]。本文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并结合乡村振兴功能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乡村产业功能、乡村生活提升功能、乡村社会治理功能、乡村生态宜居功能和乡村文明建设功能等5大功能指标。
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5大功能指标的内在属性具有不同的特征。乡村产业功能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也是目前乡村振兴推进的重要方面和首要目标,乡村产业的兴旺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和拓展的保障;乡村生活提升功能是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农民生活富裕、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才具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乡村社会治理功能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社会治理有效、行政处理高效、人员各司其职,这是乡村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生态宜居功能是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生产、健康生活,乡村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犧牲环境为代价;乡村文明建设功能决定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保持淳朴乡风、重视传承文化,乡村的发展才可能形成特色、有根可寻。这5大功能指标发展重点不同,结合乡村振兴推进的阶段性特征,以期能够构建一套更为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际意义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体系。
1.2 成本分析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投入的资源是极其庞大的,投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于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涉及投入资源的属性不同,将成本指标分为了经济成本、社会治理成本、人文成本、生态成本等4大方面。乡村振兴的推进最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经济资源,资金的投入机制和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点项目的建设和重点区域的开发,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成本指标中的核心要素便是经济成本;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政治资源的倾斜作为制度保障,建设财政经费的优先使用、优惠政策的专利通道、乡村制度的优化改革都需要大量社会治理成本的投入,社会治理成本是其他成本高效转化的保障;人文的投入对乡村振兴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粘合作用,物质和制度的效力不能完全决定乡村振兴的推进速度,同时乡村的习俗、文化背景、道德水准、价值观念等都是制约着乡村振兴实施,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产生关键影响,人文成本的投入可以借助这只手的推力促进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生态成本[11],是为了恢复或者促进为实现乡村振兴某些功能服务的生态力所产生的成本,这种成本具有宏观调控、整体性、公益性特征。这4大成本指标的属性各不相不同,在乡村振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产生的效力亦是不同,可根据其相关联的功能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价值工程的价值系数(V: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由功能(F:已实现效益功能)和成本决定(C:投入资源成本)比值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由乡村产业功能、乡村生活提升功能、乡村社会治理功能、乡村生态宜居功能和乡村文明建设功能等5大功能指标和经济成本、社会治理成本、文化成本、生态成本等4大成本指标组成。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乡村振兴评价和乡村振兴组织绩效评价等相关文献中的指标进行整理,并根据指标属性分类将绩效评价指标按照成本要素和功能要素梳理汇总,以此作为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体系中要素指标的初始参考集合,最后通过对乡村振兴研究相关专家或参与工作人员求证咨询,从指标体系建立的平衡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对初始的指标集合进行了分析、归类与整理,希望可以对成本指标和功能指标进行更加科学的演绎,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归类汇总,由此,构建了集科学性、可行性和突出重点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设置了包含9个一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可行性调查问卷”,期望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对评价指标因素于绩效评价的实际可操作性、效度进行检验,以期望验证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的结构维度。特选择了10名乡村振兴理论的研究专家、25名乡村基础政府工作人员和50名农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使得获得的数据更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2.2.1 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结构一致性验证是检验是评价指标体系信度重要方法。应用数据处理工具SPSS 20.0中的Cronbach a系数法,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数据整理汇总,将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进行验证,并得到了表2的结果。可看到表2中Cronbach a系数值均大于0.6,因此,本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
2.2.2 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本文是从内容效度的角度来检验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或参与实践人员对各指标项与研究主旨的贴合度进行逐个评测,来确定评价指标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联程度。用此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的效度检验,根据表3各指标体系的效度检测结果所示,功能指标由于以乡村振兴提出的5个维度为基础,都具有较高的效度,其中F11、F12、F21、F22、F41的效度比皆为1,其他指标的效度也皆高于0.6,因此,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效度。
3 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价值工程在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研究可知,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关系展现了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的结果。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功能要素和成本要素是组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基础要素,而各个数据也应以其为基本依据进行定量测度。因此,在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时,可从价值工程的构成要素功能和成本两者来进行构思。
3.1 确定指标层因素权重
功能要素和成本要素构成了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且各指标层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制约关系,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Shapley值法是一种注重指标相互作用和权重分配均衡性的非可加测度权重确定方法,由于传统基于可加测度的权重确定方法不再适用本评价模型的指标赋权,Shapley值法在指标层因素权重赋值的应用成为了最佳选择。
Shapley值法对指标层因素的赋权过程如下所示:
3.2 确定准则层因素权重
乡村产业功能、乡村生活提升功能、乡村社会治理功能、乡村生态宜居功能、乡村文明建设功能和成本投入等方面构成了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因素。本文采用处理模糊性较强的定性数据的三角模糊数法可以考虑到准则层因素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和制约关系,并消除评估人员的个人认知和评估对象的相对模糊,减少在准则层因素的赋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三角数法对准则层因素的赋权过程如下所示: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乡村振兴实施的具有实施过程较长、相关利益方复杂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信息纷繁琐碎且难以获得。所以,评价人员根据过程实施的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效果判值,程度语义评估值可以更好的将评价偏好表述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应用梯形模糊数法可对评價人员的意见信息进行数据量化,并综合加权获得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的输出。
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的过程如下所示:
3.4 价值系数的确定
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信息的量化过程,进而求得了可量化乡村振兴实施效果水平高低的成本系数和功能系数,并应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得到最终的价值系数:
3.5 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开展评价可获得功能实现效果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点,并据此提升实施过程中的功能成效和投入成本转化效率。乡村振兴的实施,既不能因为追求时间而盲目的投入成本,也不能只为降低成本而忽略了进度,需要达到一种最满意平衡状态。因此,评价可从乡村振兴绩效水平的高低切入,通过将功能指标体系和成本指标体系的量化计算的到可靠的价值系数值,完成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的现实评价,并运用价值工程的经典衡量标准V=1对价值工程的优化方向进行分析。
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标准及其情况分析如下:
绩效指标评价的最后一步是借助价值系数对乡村振兴工程的绩效水平高低进行判定。因此,为了更为准确的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与资源投入效率水准进行判断,降低在绩效评判过程中存在着的数据和绩效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误差,本文选择了依据数理统计知识的置信区间对绩效水平高低进行更为科学和可靠的判断,并通过根据国家政策振兴和执行的评价相关文献及实践论述,制定了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标准及对应系数,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基于价值工程的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结果将以标准线V=1为界划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V极靠近1的情况,即功能与成本的相适应水平为最优,达到项目管理绩效的最满意状态,乡村振兴的资源投入与功能成效达到最佳匹配度,实现预期价值;
②当V远离1且小于1的情况,即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现有功能效果的资源投入成本偏高,为获得现有绩效水平投入了超额陈本,应对项目功能和资源投入机制进行分析修正,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当V远离1且大于1的情况,此时应先将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实现的功能实际有效性进行核查,分析所有实现乡村振兴的功能是否合理和实际意义:一是若存在功能不合理并失去实际的作用则应对这部分功能进行削减或修正,以优化实现乡村振兴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若实现目标合理并现实意义丰富,但资源投入却低于预期或后续投入出现脱节,则应对项目必要功能完成的质量是否全部达标情况进行核查,并追加资源投入或完善资源投入机制,以确保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处于合理范围。
对上述三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可为造成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不达标的原因查找提供了线索,并可基于评价结果和价值工程方案再创造环节,对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的修正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改进意见与方向。
4 结论
价值工程理论已在我国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和专家意见的收集,确定了功能要素指标和成本要素指标的内容,并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体系与模型,采用Shapley方法、三角模糊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功能要素和成本要素进行指标赋权及数据的量化集结,以价值系数作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的评判标准,不仅能够对乡村振兴工程绩效水平的高低进行判断,还能对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展开分析,最后基于数理统计知识的置信区间制定了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系数,并对其不同数值反映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绩效优化措施的提出指明方向。未来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项目管理理论构建乡村振兴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指标的赋权不仅可以配合层次分析法,而且可以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他一些潜在方法共同使用以使得赋权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查金保.奥运场馆总承包成本风险的价值工程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7.
[2]吴忠权.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06):44-52.
[3]鲍荣,刘世倩.保护挖掘乡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N].衡水日报,2018-11-12(A03).
[4]赵品绩,王海霞.三产融合,打通乡村产业振兴脉络[J].农村经营管理,2018(11):20.
[5]刘文玉.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N].甘肃日报,2018-10-30(005).
[6]郑家琪,杨同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38-40.
[7]韦家华,连漪.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9):82-85.
[8]Hall C,Mcvittie A, Moran D. What does the public want from agriculture and the countryside? A review of evidence and method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4, 20 (2):211-225.
[9]Elands B H M, Wiersum K F, Forestr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European exploration of socio-political discourses[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1 (3):5-16.
[10]李树德,李瑾.天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6):60-64.
[11]唐双娥,郑太福.生态成本控制的公私法局限[J].社会科学家,2006(01):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