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食物浪费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8-27张兆宇

世界家苑 2019年7期
关键词:营业时间食堂浪费

张兆宇

当今社会,奢侈浪费之风越刮越烈,而食物浪费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大学生之中食物浪费也极其严重,这使得国家和社会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国家号召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情景下,如何建立生态文明的校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外的研究学者对于食物浪费现象非常重视,对于食物浪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已成为饮食的流行趋势。尽管有这种取向,但在餐饮中仍然产生大量的仍可食用的食物废物,由此产生了食物废物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其关于家庭食物浪费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精细量化分析的阶段,如对罗马尼亚家庭的食物浪费研究,“对244名罗马尼亚消费者不浪费食物的意向调查,包括规划购物程序,以及对造成食物浪费的行为,消费者违反主观规范、缺少知觉行为控制、道德态度错误和缺乏关注粮食浪费现象。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规划和购物程序是产生食物废弃物的重要因素。规划由食物废弃物的道德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购物例程。这意味着,为了改变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处理与食物相关活动的技能和工具。”国外关于大学生食物浪费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样本数据的采集数量也较少。即便如此,在仅有的少量研究中,国外学者依然进行了有效的量化分析。对于大学生的食物浪费严重的现状,国外学者进行了量化的描述,“在一个设计人口为540名大学生的研究中,6周时间内,每个有超过57克浪费食物的托盘一共积累了超过1.5吨的食物渣滓”,“研究者也发现,非常简单的提示型消息刺激了食物垃圾减少15%。”展现了大学生浪费的严重性。同时,国外研究者对于食物浪费的种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将被浪费的食物根据种类归于不同的食物浪费板块(FoodPartofWaste)在调查中,大学生无论性别,“在购买的323.0千克食物中有42.11千克被浪费”。浪费了购买的所有食物的学生比例为0.37%。有1.8%的女性和0.5%的男性浪费了他们购买的肉类,而0.3%的男性和女性没有浪费他们购买的大米。浪费了一半肉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约60%的男性和47%的女学生表明,食物价格是影响并决定他们用餐的主要因素。在食物浪费的对策上,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减少采购食物的资金;通过将仍有健康盈余的食物捐给当地的饥饿救济组织而不是扔在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炉”等。

1 高校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原因探析

1.1 高校学生的认知误区

社会对于食物浪费行为的实际漠视。在社会的宣传活动中,食物浪费行为是被批评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的食物浪费行为并没有遭受到实际性的惩罚,大多只是象征性的谴责,这就在客观上默许了食物浪费行为的存在。高校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自然对于社会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了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运行方式所影响,产生对于食物浪费的不正确认知,将食物浪费看作是可以接受的。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和改变之后,高校内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和重构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大学生对于食物浪费的不正确认知。

在目前的高校舆论导向中,教学改革、科研攻关、政治信仰等活动作为关注的焦点获得了最为核心的话语权。与这些活动相比,减少食物浪费活动的重要性不足,因此并不作为主要的话语形式之一在高校的媒体和舆论中出现。既然缺少媒体和舆论的影响,也就缺少了大众的关注程度,学校的职能机构就会削减这一方面的资源投入,学生的自主团体自然也缺少贯彻实施这一方面活动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少对于食物浪费现象的有效认知。大学生对于食物浪费呈不重要态度的原因是认为自身所浪费的食物并不多,不会对食物浪费的状况有明显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大量个体的轻微食物浪费行为的叠加会造成了严峻的食物浪费状况。表明大学生对于食物浪费的的认知还不够系统和成熟。

在媒体关注度较低、资源投入较少、教育活动不足等幾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学生群体对食物浪费状况缺少系统、有效的认知过程,出现了对于食物浪费行为的认知错误和认知匮乏。当个体的认知投射到个体行为时,就会导致食物浪费现象的出现。

1.2 我国饮食文化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浓厚饮食文化的国家,饮食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对于我国民众的社会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消极的饮食文化映射在大学生群体的就餐行为中,就有可能导致食物浪费现象的产生。

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许多饮食行为的规则一直被广泛遵守和执行。例如,在各种各样的集体就餐活动中,就餐活动的组织者为了展示就餐活动的诚意和热情,往往倾向于过量购买食物,由此造成实物数量超出就餐活动人群的最大承受范围,导致食物浪费的情况。还有,在集体就餐活动中,将所购买的食物全部吃掉也被广泛认为是缺乏礼貌和教养的行为方式,因此参与公共就餐活动的个体往往不会选择将食物吃干净,由此也会造成食物的浪费。而高校学生作为会社群体的一部分,也自然会受到这些饮食文化规则的影响。当集体活动的影响辐射在个人的就餐行为上,就会体现为高校学生认为食物浪费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许多消极的饮食文化例如点菜过量依然在社会中广泛存在,这对大学生的饮食观念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消极的方面对高校中食物浪费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3 高校食堂营业时间的影响

食堂的营业时间对于学生的食物浪费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与社会餐馆相比,食堂的主餐营业开始时间和营业结束时间都更早,造成了整体营业时间的部分前移。

在午餐的营业时间上,社会餐馆的营业高峰期为12点至1点半,而高校食堂的主要午餐营业时间段为11点至12点半,其营业的峰值与社会餐馆相比在时间轴上前移了一个小时。在晚餐的营业时间上,社会餐馆的主要营业时间是5点至7点,而高校食堂的晚餐主要营业时间为下午4点半至6点半,其营业峰值与社会餐馆相比在时间轴上前移了半个小时。由于就餐群体的就餐高峰时间与高校食堂的主营业时段并不完全一致,就造成了部分就餐群体为了实现就餐行为,更多的配合高校食堂的营业时间,被动的将自身的就餐时间前移而忽视自身的就餐意愿强烈程度。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在最初的营业时间内,就餐群体的就餐欲望并没有达到峰值,其就餐行为不够积极主动;另一方面,在应然的就餐时间的高峰末尾阶段高校食堂已经结束营业,使得一部分主观上希望实现就餐行为的群体积极性受到打击。

因此,综合考虑高校食堂的营业时间、社会餐馆的主流营业时间、就餐群体的就餐意愿和就餐积极性,我们可以认为高校食堂的营业时间与高校主要就餐群体的就餐时间出现了部分错配,导致就餐区体的就餐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客观上推动了食物浪费现象的产生。

1.4 就餐资源供给不足

在高校中,学生的就餐时间较为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大量的就餐人流量,由此导致学生在就餐时出现座位紧张的状况。拥挤的座位会影响学生的就餐情绪,因此学生更加倾向于压缩自身的就餐时间尽快离开食堂。在就餐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学生出现食物浪费的概率就会更大。

在就餐的高峰时间段内,食物供应的窗口往往会出现人流量负载的情况,就餐人群有可能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感受到拥挤,也有可能无法获得自身想要的食物。由此造成就餐情绪的不愉快,在就餐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食物浪费的状况。

在天气较为炎热时,高校的食堂内缺少足够的温度调节设备,因此食堂的温度较高,就餐环境不够理想。在实现就餐行为时,学生就餐情绪更像是完成任务。为了尽快的结束就餐,学生会选择浪费一些食物以减少就餐的时间。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就餐资源供给不足会在造成负面就餐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食物浪费状况的出现。

1.5 学校缺少制度措施进行食物浪费问题的矫治

在大部分社会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处理措施主要分为正向的激励机制和和反方向的惩罚机制。在食物浪费现象的治理过程中,反方向的惩罚机制由于其强制性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难以实施。但是正向的激励机制由于其绩效激励作用可以再食物浪费的矫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是正向的激励机制亦或是反向的惩罚机制都不显著存在,导致食物浪费状况没有得到制度性的矫正和治理。

2 减少高校大学生食物浪费的路径选择

2.1 高校学生缺少对食物浪费的正确认知

为了消减高校中的食物浪费行为的主观因素,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价值塑造,帮助其建立对于食物浪费状况的系统、有效认知。

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大在食物浪费这一方面的资源投入。虽然食物浪费问题的重要性无法与教学改革、科研攻关、政治信仰等相比,不会成为学校的主要议事问题。但是如果要更好的改善高校中的食物浪费状况,就必须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源。比如增加财政上的支持,给予高校食堂更多的补贴;增加相关的宣传活动,校内的传播媒体应当加大宣传节约食物的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制止食物浪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更多的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践行动中去。例如,学校应把节约美德与三好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结合起来,优先考虑节粮爱粮的学生;对粮食浪费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铺张浪费的学生不具备评奖助学金资格。另一方面,学生团体应该主动自觉地组织抵制食物浪费的主题活动。活动,例如参观被浪费的食物,让学生感受到食物浪费状况的严重程度;组织学生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体会食物生产中所凝结的大量劳动产出。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转变和完善对于食物浪费现象的认知,完成学生的价值观重塑。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对食物浪费的厌恶情绪,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的出现。

另外,在对食物浪费现象治理的过程中,学校和学生团里还要加强制度上的建设。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反向的惩罚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应当尽可能多的实施正向的激励措施,例如就餐行为实现“光盘”的学生可以获得餐券,就餐活动中剩余食物较少的学生可以获得水果等。通过正向激励机制的实施,激发学生们对于抵制食物浪费活动的参与热情,从制度上推动食物浪费行为的减少。

2.2 高校食堂也应该实现自身的改进和完善,减少造成食物浪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1)高校食堂营业时间的改变。由于高校食堂营业时间的整体迁移,一方面导致了一部分消极就餐者的出现,另一方面一部分主动就餐的就餐群体就餐积极性收到了压制,客观上导致了食物浪费状况的出现。因此,高校食堂需要改变自身的营业时间,将营业时间段在时间轴上整体延长,午餐的营业时间延长至中午一点,晚餐的营业时间延长至晚7点。以此减少消极就餐者的数量,保证主动就餐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减少食物浪费现象的出现。

(2)高校食堂应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食堂可以在现有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座椅保证高峰就餐时段的就餐人群的就餐位置,避免就餐高峰时段的座位紧张情况。可以在就餐高峰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增强高峰就餐时段的承压能力,让就餐者更快的获取自身的标的食物。通过以上的方式增加就餐者的就餐舒适度,提高就餐者的就餐热情,从而使就餐者具有积极的就餐情绪和主动的就餐意愿,以此减少食物浪费的现象。

(3)高校食堂应该适当的提高食堂的食物售卖价格。由于高校食堂的食物售卖价格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壓缩了食堂的盈利空间,导致食堂无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产品。因此,高校食堂可以有计划的在合理范围内提高食物的价格。一方面增加高校食堂的盈利空间,使其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产品,例如米质的提升、肉类的增加等,减少因食物的品质原因所导致的食物浪费行为。另一方面,食物价格的提升也会让就餐者在实施食物浪费行为时增加经济因素的考量。食物的价格越高,经济因素考量就越大,出现食物浪费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高校食堂适当合理的提高食物的出售价格有助于减少食品浪费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Whitehair .K.J, Shanklin.C.W, Brannon. L.A.Research: Written Messages Improve Edible Food Waste Behaviors in a University Dining Facility[J].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Jan,2013.

[2]  Stefan.V, Herpen.E.V, Tudoran A A, etal. Avoiding food waste by Romanian consumers: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and shopping routines[J]. In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Apr. 2013, Vol.28 Issue 7:375-381.

[3]  Rodriguez R. College Campuses Working to Wipe Out Food Waste; Universities Are Finding Innovative New Ways To Combat the Issue[N]. Fresno Bee, Apr.15.2013(MAIN NEWS FINAL).

[4]  Al-Domi.Hayder, Al-Rawajfeh.Hiba, Aboyousif.Fatima. Determining and Addressing Food Plate Waste in a Group of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Jordan[J]. 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 Sep.2011, Vol. 10 Issue 9:871-878.

[5]  Dominguez.Sarah, Moreno.Laura. Tightening The Belt By Reducing Food Waste[J]. BioCycle, Nov.2012, Vol. 53 Issue 11:29-31.

[6] 刘梦芸.湖北省大学生食堂粮食浪费预防与治理对策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6.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营业时间食堂浪费
日本24小时店下月缩短营业时间
肉,回锅里了
共享打印机在高校校园布点与营运的调查研究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谁更恐怖等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
食堂定律
爆笑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