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材料的变迁与发展
2019-08-27张雅婷
张雅婷
摘要:在漫长的岁月中,水彩材料作为一种人们能够共同接受的作画工具,它的表现形式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水彩画材料的变迁与发展时刻伴随着审美观念、文化内涵以及艺术形式等的变化,不断给水彩作品注入新的表现力、想象力、生命力、感染力,将不同材料所特有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水彩艺术逐步融入世界艺术潮流。
关键词:材料;变迁;发展;生命力;世界艺术潮流
1 水彩画的基础——材料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它是以水彩画材料为依托,通过材料的物理形态传达出中国画、油画、版画、沙画、手绘等绘画方式所不能传达的精神内涵,从而生长出新的枝干和嫩芽,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画味儿和画风。水彩画材料主要有按照颜色冷暖和明度排列的水彩画颜料、调色盒、饱含水分又富有弹性的画笔、吸水性较好的画纸、湿画法或室外写生便攜式水壶、画夹、小块海绵或吸水性较好的布等,通过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及画家独特的表现技法,使水彩画给人清爽神俊,浓淡相宜之感,形成一种潇洒风雅的格调。水彩画颜色的透明性,重色彩技法,干湿技法运用,使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感受着令人神清气爽的丝丝清风,游走于绿意盎然的热带雨林中亦或是望梅止渴的沙漠绿洲中,这种感觉实在令人神往、迷醉!
材料创新的目的在于生成新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材料审美的关键在于生成新叶的同时开花结果,创造诱人的累累硕果。随着水彩画的不断创新和艺术家创作观念的改变,水彩画材料逐步成为水彩创作的主干,从而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和人性欲望。不同的画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媒材表现其不同的创作理念。例如,在用笔上,除了专业的水彩笔,还有毛笔、彩铅、水粉笔、透明水彩液、油画笔、马克笔、底纹笔、油漆刷甚至刻刀等均可以作为水彩画笔;在用纸上,除了专业的水彩纸,还可以采用玻卡纸、高丽纸、素描纸,或用布、木板、玻璃、钢铁作为依托材料作的肌理纸;在用料上,除了专业的水彩颜料、水粉颜料、国画颜料、丙烯颜料外,还可用遮挡液、高丽粉、盐、油、酒精、浆糊、沙子、泥土、化学试剂等作为水彩颜料。此外,水在水彩作品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就像人类3天不喝水就会渴死,树木相隔一段时间不浇水就会枯萎一样,水彩作品需要依靠水分传送养料,给作品不断地施肥,促使其茁壮成长。中国水彩画家蒋跃在其作品《天山之秋》中用油画刀趁湿刮出秋树的一部分白色枝干,使画面显得生动自然,湖面“折光”也采用刀刮,刀刮之后的特殊效果更能突出表现水彩滋润含蓄、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水彩画不再只是一种静态的表现,它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强,画家们在作品中注入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2 水彩画的起源
广义上讲,水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了这种绘画形式。最早的水彩画起源于欧洲,如古代埃及人的画卷就是以水为媒介剂调合颜料在草纸上绘制而成的,还有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的洞穴壁画。早期的水彩画主要用来画草稿及习作,水彩颜料的雏形是一种用阿拉伯树胶加蛋白调和后加水稀释的色料。到公元九世纪,无论在希腊、罗马、叙利亚还是拜占庭,大多数细密画都是用水彩与铅白混合制成的一种不透明的水彩来画的。而此时正值查理曼大帝的卡洛林王朝,由于他十分重视手稿创作,所以召集了许多交替使用透明和不透明水彩的大画家。这种混合使用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后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已普遍将水彩应用于细密画中。因此,水彩画的范畴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随着18、19世纪欧洲水彩画的兴起,尤其是在特纳、格丁、博宁顿等诸多英国水彩画家的不懈努力下,才使得水彩画长出嫩绿的新芽。到十八世纪的英国,水彩画才真正脱离作画“中介”的命运,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因此,英国常被称为:“水彩画的故乡”。清朝末年水彩画传入我国,她首先在江南水乡落户,因此,江苏素有“水彩画之乡”之称。直到近三四百年,水彩才被编成较有秩序的历史。
事实上,水彩画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在水彩艺术的早期,人们认为水彩画没有油画那样丰富,缺少美学价值,也没有版画那样的经济价值,是用来速记色彩或勾勒草图,是一种附属、低级的画种。很多的水彩艺术家曾借用油画的绘制技巧来提高水彩画的表现能力,但到了后来,水彩画艺术在自己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从单色到淡彩,一步步迈向高度写实,到最后却是完全摒弃了油画技法的影响,又因水彩画的纯净、透明、自然与我国的传统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现在人们喜欢把水彩画比作富有迷人魅力的轻音乐,她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独特的水色尽情地抒发画家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激情与感受,令人心旷神怡。
3 水彩画材料的发展史
水彩画的材料主要是指颜料、画纸画笔和媒介。据资料记载,颜料在古代的欧洲,多是容易提取的矿物颜料,并且只有很少的几种颜色,比如:土黄、土红、炭黑等。8世纪时,欧洲的画家已经能够用烧碱来提炼植物颜料。朱砂,画家一直到中世纪才使用。而化学合成颜料直到近代才出现。18-19世纪,由于英格兰水彩画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水彩颜料的制造,当时盛行使用的三种水彩颜料一直沿用至今。这三种水彩颜料是:块状的盘装颜料、半干的盘装颜料和管装的湿颜料。19世纪中叶,法国人开始用糖和甘油来调和颜料,制成软硬相间的粘稠度很像油画颜料的管装水彩颜料。
媒介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好坏。在创作的精神活动和情绪的体验中,具体到构图形式和整体、构思、意境、形象刻画与风格等问题,都会涉及技法,而媒介材料又直接影响着技法。要学习好一门技法,首先要掌握各种媒介材料的不同性能,进而找到适合自己作品创作的综合方法,或获得一种新发现、新思维等,有利于作品审美价值的提高和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创造出更有表现力、想象力、生命力、感染力的水彩艺术作品。
水彩画能给人以独特的美感,主要在于水色交融挥洒淋漓的艺术语言,具有淳朴、清新、滋润、轻快的韵味。她变化多端、风格迥异的24重人格常被人比作富有魅力的画中女皇,这一刻或许晴空万里,下一刻就会乌云密布,让人捉摸不透。水彩从起初的“钢笔淡彩”,在技法上运用乌贼墨加淡彩,重视色调上的层次变化,到用水、蛋黄等胶状物的颜料调和在一起的“蛋彩画”,再到用专业水彩画笔、水彩画颜料作画的“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最后到依托多种物理材料的“创新型”水彩画,水彩画颜料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一般到特殊的辉煌历程。而在这段快乐而又苦涩的历程中,写生对水彩画家画作的精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早期的画工在野外携带方便的画纸和颜料对大自然进行描摹,完成了数幅速写式写实风景画。之后,许多画家纷纷效仿并在对大自然描摹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由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心灵鸡汤”。
3.1 材料发展初期
在油画出现之前,绘画经历了古代的胶彩画、丹培拉绘画和湿壁画几个阶段。丹培拉绘画孕育了水彩画,透明罩染,多层画法成了水彩画的主要画法之一。世界上现存的第一张水彩画,是五百多年前德国画家丢勒制作的。但水彩传入中国,仅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水彩画的技法,继承了丹培拉的技法和绘画语言。蛋彩画的作画环节,至今还在水彩画中沿用。要画好一幅蛋彩画,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纸基,水彩画的素底有软和硬、吸收性和非吸收性的区别。瓦特曼纸属于纸基较软、吸水性较大的纸。阿奇斯是属于纸基较硬、吸水性较小的纸。不同的画法应选用不同纸基的纸。其次起稿作画,先在纸上画素描稿,然后把素描稿透在石膏底板上,再用墨线勾出它的轮廓,从凡·爱克未完成的《圣巴尔巴拉》的底稿上,可以看到用乌贼墨汁和铅头笔勾线的素描稿,以及由远及近天空开始用透明色染,逐渐加入不透明颜料。这种由浅入深、多次罩染的完成方法和水彩画一样。最后,完善修改画面。
杨·凡爱克在15世纪初叶为促成丹培拉技法正式向油画过渡而发明了油画后,水彩画吸纳了油画的某些技法,使其不断成熟。丢勒也将油画细腻、透明的画风带到水彩绘画中。他将忠于光影、突出线条的油画技巧运用到水彩画中。16——17世纪,英国流行以墨水笔勾出的线描加一两种颜色绘制而成的实用目的很强的地形风土画,德国绘画巨匠丢勒也常用水彩画风景、动物和植物,他笔下的自然通过他的仔细观察和精心描绘,不仅展现出自然最真实的美,而且使得自然富有诗韵。他的作品《兔子》、《草地一角》被誉为早期水彩艺术的典范。
3.2 材料发展成熟期
18世纪中叶,由于英国艺术家对水彩风景的高度热忱,水彩画走向繁荣,成为独立的画种。艺术效果逐渐增强,笔法逐渐精确,使所描绘的风景更加形象生动。有“水彩画之父”之称的英国著名画家保罗·桑德比在不断的试验中对水彩艺术的技巧以及运用色彩表现光色、空间和诗情画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改变了过去水彩画为版画做的着色素描的局限,充分体现水彩颜料和技巧的丰富表现力,甩掉地形地势图的束缚,成为英国水彩画的先驱。他在水彩技法上,不仅研究色彩效果上的表现,同时在材料使用上有时也是钢笔、水彩、水粉兼用。《阳台上的温莎城堡》一画是桑德比的代表作之一。美国材料学家拉尔夫·迈耶认为:“现代透明水彩画技法是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初期,水彩色素描被单彩画所取代,接着单彩画又被一种更全面的技法所淘汰,这种技法色彩的运用更自由,更富想象力。”
到了19世纪前半叶,英国水彩画进入了黄金期,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众所周知的普通画科,不但涌现出大批水彩画家,而且出现了专门从事水彩画的地方派。美国、俄国、瑞典也纷纷效仿,相互吸收优秀的经验,涌现出大批优秀画家。之后随着水彩画的迅猛发展,逐步蔓延到了美洲大陆和亚洲等众多的国家,并于20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传入中国。
中国水彩画把中国书法、武术、木板水印等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逐步融入到了水彩画中,如中国书法中的“笔力遒劲”和武术中的“以柔克刚,刚柔并用”等融入水彩画中,使得西方水彩艺术与中国水彩艺术擦出艺术的火花,为以后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水彩画不仅继承了西方水彩画以“面”造型的方法,还加入了我国传统绘画当中特有的“线”,“线面结合”手法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出彩。著名水彩画家张树林绘画的技法,画中不仅有油画的浑厚质感,也有中国水墨画的渲染情趣。不但颇有时代气息,实中见虚、有着虚实相融朦胧的意境,而且又有整体浑洒的气势,给人留以想象的空间。他那些色块面积与浓度的铺成,色与光的协调,点线面的运动层次,这些纯视觉艺术的语言平衡,其实都来自于作者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也体现了画家心灵之中创造出的一种和谐意境。他的“傻妹子”系列作品中,点、线、面的灵活运用,黑白灰的巧妙结合,使中国文人哲学思想体系与水彩画艺术创新浑然一体,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得到业内人士广泛赞誉。张树林先生所表述的精神和传达的信息都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水彩画的碰撞交流是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水彩艺术也将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30多年以来,水彩画以独立身份跻身全国美展,全國性的水彩画大展频频举办,表明水彩画正在以180迈的速度飞速发展着。
水彩画的发展带动着水彩材料的发展创新,在用水、用笔、用色方面尤为突显。在用水上,由于水乃至纯至净之物,具有透明、灵动、多变的特性,中国水彩画借助水分的多少变幻出来的深浅、浓淡、干湿加入水墨画特有的皴、擦、点、染等技法,使得水彩画既有水色淋漓的效果,又具有中国水墨画的墨韵。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累积而成地表水转化为经过机器加工净化的自来水,然而水质的变化并没有影响水彩画作品抒情而空灵、清新而流畅、滋润而含蓄的艺术效果。
任何一种材料,只要能给画家带来他想要的画面效果都可以运用到水彩画中,各种媒介材料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各种对象的审美特征,但是画家们都必须清楚,手段和目的的区别,媒介材料无论如何运用,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表现画面的造型、构图、形式、色彩与风格。任何技法都必须与画家的精神世界高度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技法、概念上的交融使得所有绘画种类都在发生变化。水彩画不再只是一种静态的表现,它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强,需要画家们在作品中注入更为深刻的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