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次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影响及干预的研究

2019-08-27陈柳利陈玲林卫霞万诚许锦泉陈泽元潘朝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陈柳利 陈玲 林卫霞 万诚 许锦泉 陈泽元 潘朝东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次数对其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名一级亲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次数分为初治组(n=100)与复治组(n=200),复治组分为复治未干预亚组(n=100)与复治干预亚组(n=100)。对比各组家属的症状自评评分量表(SCL-90)与疾病家庭负担评分量表(FBS)的评分情况。结果:复治未干预亚组SCL-90评分、FBS评分情况相比初治组与复治干预亚组均显著更高(P<0.05)。复治干预亚组干预后SCL-90评分、FB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次数会导致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使其在照护过程中维持健康心态,为患者带来正能量。

【关键词】 住院次数;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 精神分裂症; 行为转变理论; 心理行为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cs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relatives,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behavioral therapy on the family of schizophrenics.Method:300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includ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of patients,th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treatment group(n=100)and the retreatment group(n=200),the retreatment groups was divided into retreatment without intervention subgroup(n=100)and retreatment intervention subgroup(n=100).SCL-90 score and FBS score of eac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CL-90 score and FBS score in the retreatment without intervention sub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retreatment intervention subgroup(P<0.05).The SCL-90 score and FB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sub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ll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transformation theory to the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maintain their healthy mentality in the care process,bring positive energy to patients.

【Key words】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ehavioral change theory; Psychobehavioral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City,Zhanjiang 52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4.04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精神性疾病,该病主要指患者的个性发生改变,行为、情感及思维发生分裂,在临床中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行为、思想严重脱离现实[1-3]。此类患者往往因认知功能受损害且其病情反复迁延、易加重恶化等导致预后效果差,并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主要指的是与患者存在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一级家庭成员,患者家属往往因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迁延不愈,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精神痛苦不断加剧。临床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往往存在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伴随焦虑、恐惧一级抑郁等负性情绪[4-6]。本研究主要以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次数对其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心理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00名一级亲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次数分为初治组(n=100)与复治组(n=200),复治组分为复治未干预亚组(n=100)与复治干预亚组(n=100)。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依据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7]。(1)纳入标准: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年龄18~80岁,性别、学历层次、工作等均不限;该亲属与患者之间存在有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或婚姻关系等,且与患者的生活时间≥6个月;患者亲属均有独立的表达能力且意识清晰,接受医务人员的干预并配合调查。初治组纳入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复治组纳入住院次数≥2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2)排除标准:近6个月内发生离异或丧偶等事件亲属;既往存在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病史的亲属;合并慢性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的重大疾病亲属。纳入受检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内容通过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通过症状自评评分量表(SCL-90)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症状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90条目,可分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以及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以分值越高表示受检者的症状程度越严重。SCL-90量表评判标准:以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总评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评分>43分表示受检者存在较明显心理问题[8-9]。(2)采用Pai制定的疾病家庭负担评分量表(FB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情况进行评分,量表评分维度包含患者家庭关系、日常生活情况、经济负担情况、家庭成员的躯体健康情况、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休闲娱乐活动,共包括24条目,应用3级评分进行评分,其中,评分1~3分表示家属从无负担至沉重负担,以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家属的负担程度越重[10-11]。

1.2.2 干预方法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复治干预亚组家属开展心理行为治疗干预。该心理治疗方法依据受干预对象的即时行为状态展开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剖析,从而为受干预对象制定一套渐进式的有效心理干预策略,引导受干预者情绪的正性转归[12-15]。依据行为转变理论可分成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及维持期5个不同阶段。针对患者家属在陪护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呈现心理活动差异进行分阶段心理治疗。该心理行为治疗分为A、B两个不同阶段进行。

1.2.2.1 A阶段心理行为治疗 主要针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无意图期与意图期。该阶段心理行为治疗核心目标是激励患者家属产生内驱动力,医务人员经SCL-90量表与FBS量表调查后,针对性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宣教。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家属介绍关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生、发展方向、治疗手段及疾病归转等基本知识,使患者家属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对医护人员治疗手段开展的认同感与依从性,让患者家属了解到医护干预行为(包括给药治疗、约束干预)对患者病情归转的重要意义。对“无意图期”阶段家属,医务人员将心理行为治疗侧重点放在疾病基础内容的宣教,对部分否认病情及对精神分裂症认识错误的家属,可通过多次开展宣教活动使其正确认识该疾病;对“意图期”阶段家属则侧重于提升其对医护干预手段的认同感,使之正确了解医护行为对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意义。

1.2.2.2 B阶段护理 主要针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准备期、行动期及维持期。该阶段家属已初步认识到其自身对患者治疗与病情归转的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将干预目标侧重于巩固患者家属的内在驱动力上。护理人员可通过进行回馈性倾听,与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鼓励其主动倾诉心声,根据语言阐述中的焦虑、抑郁、担忧等负性情绪展开心理疏导,使患者家属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呈现双向影响、双向促进,明确保持乐观心态在一定意义上也能为患者提供家庭与社会层次的正能量,教导患者家属做好心理排压工作,不要因为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加剧其心理负担。对“行动期”与“维持期”家属,心理治疗师每月组织患者家属参加2~3次集体心理治疗,对每位家属进行至少1次单独访谈。集体治疗以组建心理治疗小组,纳入本亚组所有患者家属,小组内营造互助、理解、支持、合作的气氛,建立保密、平等、不指责的治疗原则。小组成员可在交流中逐步涉及其个人问题,鼓励各小组成员宣泄其负性情感,相互信任,接纳其他成员。治疗师通过集体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示范、社会交往训练、场景模拟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调节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并将话题引入改善自身,为患者提供正向心理支持的方向,促使患者家属积极改善其自身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其掌握正确的负性情绪排解办法,一旦出现负性情绪需及时进行干预控制,指导患者家属采用深呼吸、听轻音乐、吃甜食以及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等方法纾解情绪。

1.3 观察指标 初治组与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均于患者当次入院后3 d进行评分调查;复治干预亚组家属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评分调查。对比各组家属各时期的症状自评评分量表(SCL-90)与疾病家庭负担评分量表(FBS)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有研究数据展开统计处理分析。各组各时间段SCL-90量表与FBS量表调查评分结果采用(x±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描述,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治组与复治组两亚组家属一般资料比较 初治组中,男52名,女48名;年龄18~66岁,平均(35.2±13.3)岁;亲属关系:父母48名,子女26名,配偶14名,其他12名;学历水平:37名在初中及以下,63名在高中及以上;职业:在职工作者68名,无业或退休32名。复治未干预亚组中,男50名,女50名;年龄19~64岁,平均(35.8±15.1)岁;亲属关系:父母42名,子女28名,配偶16名,其他14名;学历水平:32名初中及以下,68名在高中及以上;职业:在职工作者70名,无业或退休30名。复治干预亚组中,男52名,女48名;年龄19~62岁,平均(35.1±16.3)岁;亲属关系:父母44名,子女24名,配偶18名,其他14名;学历水平:30名初中及以下,70名在高中及以上;職业:在职工作者72名,无业或退休28名。初治组与复治组两亚组亲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初治组家属与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SCL-90评分情况对比 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SCL-90评分中的各项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评分与初治组家属相比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初治组家属与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的FBS评分情况对比 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FBS各项评分相比初治组家属均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复治干预亚组家属干预前后SCL-90评分情况对比 干预后复治干预亚组家属SCL-90评分中各项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复治干预亚组家属干预前后FBS评分情况对比 干预后复治干预亚组家属FBS各项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精神性疾病,该病多见青年患者,患者在临床特征表现是行为、情感以及思维障礙[16-18]。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病理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脑结构变化等[19]。我国当前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 600万,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过780万[20]。当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同时现阶段我国的精神卫生管理工作也相对较为滞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进行长期的临床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是此类患者的主要家庭成员,往往在照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临床工作中发现,家属往往在身体、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也需要对家属予以密切关注,通过干预方法以使患者家属在心理与生活状态上保持正常[21]。当前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多数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临床上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以及紧张等负性情绪。部分家属同时可能在个性上存在缺陷,具有易感素质,甚至可能存在与患者类似的认知偏差或人格偏离,对此类患者的再次发病住院治疗,其家属可能对患者的治愈失去信心,易产生无力感,因此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22]。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SCL-90评分中各项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评分与初治组家属评分相比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未干预亚组家属FBS各项评分相比初治组家属均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SCL-90评分、FBS评分比初治组均更差,即住院次数可能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通过分析患者家属心理健康较差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反复性发作,病情的迁延不愈加重了患者家属与患者间的沟通障碍,患者家属的情感支持缺失,当患者再次住院时,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被激发,导致其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睡眠障碍,严重者影响到躯体感觉。(2)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社会偏见与歧视,在居家康复过程中,患者家属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心生自卑感,患者再次住院时,家属也会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其情绪进一步恶化。(3)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当患者再次住院后,家属担心患者日后将陷入长期不良状况,从而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针对上述原因,本院通过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复治家属开展心理行为干预与治疗。该干预方法依据受干预对象的即时行为状态展开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剖析,从而为受干预对象制定一套渐进式的有效心理干预策略,引导受干预者情绪的正性转归,研究基于患者家属的情绪现状分阶段开展心理行为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复治干预亚组家属SCL-90评分中各项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复治干预亚组家属FBS各项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次数会导致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使其在照护过程中维持健康心态,为患者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冯辉,陈玉明,庄晓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8):968-972.

[2]陈良虎,姚琳,吴雪芬,等.综合干预对农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32):293-294.

[3]姚建军,吴越,杨雀屏,等.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疗效及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5):327-330.

[4]那龙,贾晋萍.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10-112.

[5]高德芳,赵永红,张传波,等.情志顺势心理治疗对妊娠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2):123-125.

[6]胡建平,冼怀柏,何汝冰,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6):138-141.

[7]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8]李琴芳.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2):111.

[9]杜燕平,杜俊林,龙桂兰,等.多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其家属心理健康问题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6-7.

[10]刘晓东,张代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88-1390.

[11]李运智,刘宏,闫春林,等.知识-信念-行为教育理论在高风险压疮患者家属教育中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281-283.

[12]王祥全,王晓峰,李国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城镇居民体育健身促进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7,39(4):1-6.

[13]雷光青.健康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经典行为改变理论的对比解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764-767.

[14]李书会,郭萍.行为转变理论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1,26(6):74-76.

[15]贺育华,赵秋利,梁娜,等.行为改变理论在饮食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36):4481-4484.

[16]白大政.探析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缺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8):64-66.

[17]陈华.家属同步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3):35-38.

[18]艾宪英.团体互动式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属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14-16.

[19]赵妮谊,赵畅,梅咏.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87-88.

[20]陈世军.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1):59.

[21]何艺,宾捷.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291-1293.

[22]王飞,张伟.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230-1231.

(收稿日期:2019-03-01)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精神分裂症实施延续健康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关于精神分裂症,你该知道的二三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