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2019-08-27林威力
林威力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患者摔倒肩峰直接着地是造成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伴有局部严重疼痛感、局部红肿,伤肢外展有疼痛感,且做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手法复位后制动较为困难。肩锁关节脱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手术是纠正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的固定方法获得的临床疗效不同[1-2]。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6~72岁,平均(45.58±2.16)岁;脱位肩关节侧别:左侧14例,右侧6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5.68±2.28)岁;左侧肩关节脱位13例,右侧肩关节脱位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脱位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2)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或麻醉禁忌证;(3)患者基本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治疗,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4)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排除标准[4]:(1)合并其他关节脱位或骨折;(2)有药物过敏史;(3)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4)合并语言障碍,理解或表达能力不清;(5)随访丢失者。
1.2 研究方法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复位前先用模板测量钢板,确定手术所需钢板长度和弯度,根据测量的长度截取等长度的钢板,并用钢板弯折器进行预弯。取仰卧位,将患处肩胛部垫高,行颈从、臂丛神经麻醉。在肩峰做8 cm弧形切口,内端至中部锁骨,将破损的关节盘去除,对脱位关节进行复位,钢板钩突要紧贴在肩峰下部,于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缘插入钢板,用AO/ASIF螺钉固定钢板,固定部位是肩峰下缘至锁骨。完成复位后,依次对三角肌、斜方肌、肩锁韧带、关节囊进行修复,不修补喙锁韧带。完成修复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对照组):取仰卧位,将患处肩胛部垫高,行颈从神经麻醉,消毒铺巾,在肩喙突前后横跨锁骨外1/3至肩峰处做10 cm切口,将三角肌和斜方肌切开分离,充分暴露肩峰、肩锁关节、锁骨外侧1/3,在锁骨中上1/3处打孔,并穿入1根直径为0.6 mm的软钢丝,向下压锁骨外侧端,对肩锁关节进行复位,从肩峰外侧低位向内,斜向上打入2枚直径为1.8 mm的克氏针,“8”字交叉钢丝,肩锁关节环绕两枚克氏针,外展上抬患肢肩关节,收紧、打结。依次修复受损的肩锁、喙锁韧带、肩锁关节囊,逐层缝合。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6.18±3.28 68.84±4.56 8.26±1.33 12.13±2.63对照组 46.29±3.24 82.51±4.17 11.24±1.23 15.78±2.61 t 值 9.802 9.893 7.356 4.405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5-6]:优: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自如,肩锁关节间隙<5 mm,疼痛症状消失,患者肩部肌力恢复正常;良: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受限,有轻微疼痛感,肩锁关节间隙5~10 mm,肩部肌力部分恢复;差:治疗后肩锁关节仍然脱位,肩关节活动十分受限,且伴有明显、严重疼痛感,肩部肌力未恢复。计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
观察指标:(1)计量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准确统计,并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2)计数指标:①汇总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肩关节疼痛、内固定松动、上举活动受限,计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②对两组患者术后再脱位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两组的再脱位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中:优10例,良9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中:优4例,良10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为7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0.05。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小,且切口长度更小,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所示。
2.3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肩关节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肩关节疼痛2例,内固定松动2例,上举活动受限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0.05。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再脱位发生率
观察组中有0例患者发生再脱位,再脱位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再脱位,再脱位发生率为1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548>0.05。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肩部损伤疾病,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等。其中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取内固定容易等特征,但这种治疗方法本身存在诸多不足,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滑脱等问题,会影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7-8]。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上,通过固定在锁骨上的钢板和穿越肩峰骨质的钩限制在肩锁关节水平、垂直、旋转三方面移动,不仅可以维持关节的稳定习惯,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关节功能,对于肩锁关节的早期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并且,锁骨钩钢板外端的钩状结构可插于肩峰后下方,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肩袖的影响,钢板内端下压固定在锁骨上,可利用自身强度和杠杆原理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量,复位时将肩峰作为支点,可以起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同时能够积极避免内固定物松动脱出现象的发生[9-10]。由此可见,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主要具备固定效果好、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行功能训练等优势。
此次研究比较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上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前者的治疗优势更为突出,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相对较高。治疗有效性高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这主要是因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有较强的固定力度,能够牢固的固定患者脱位的锁骨,这种固定方法可以保障患者术后做肩关节活动时不会影响软组织和脱节部位韧带的愈合,更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11-12]。治疗安全性高体现在术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主要是由于锁骨钩钢板与肩锁关节的贴合度相对较高,且有较高的灵活度,因此,能够避免因钢板长时间固定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恢复有积极作用,预后佳。
综上,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显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切口更小,更符合患者对美观度的要求,术后并发症少,预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