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不妨来点波折
2019-08-26余娟
余娟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曾言“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送出,最忌平坦。所以,同学们不妨转将写人和文看成一件趣事,给它适当来点波折,看看这样会给文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波折要怡到好处
我们看看下面这篇美文《散步》 (作者: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如果“母亲本不愿出来的”,那就不去了,这次散步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所以,作者在这里给这次散步活动安排了第一个小波折——母亲本不愿出来的,然而她最终在“我”的说服下出来了。这样一来,这次散步活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显得尤为珍贵,同时也为后文“分歧”中“我”的决定做了铺垫。.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余都笑了。
如果一家人一起散步,欣赏着美景一直走下去,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样读来也略显无趣。所以,怍者又安排了第二个波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这个波折就增加了这次散步活动的趣味性和深层含义,把“我”对母亲的孝敬和重视体现出来。但是如果顺着“我”说的走大路,可能大家读着还是觉得内容略显平淡。于是,作者又安排了另一个小波折——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因为这个小波折,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老人,也看到了母亲对“我”的信任。于是这次散步就能圆满了,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颇有担当的中年人“我”,多么和谐、幸福的一家,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所以同学们,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妨也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增加点波折。
来,小试牛刀!
咱们来试试写一篇“给妈妈买生日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的作文。若简单地叙述下去,那么这篇文章大体是这样的:
妈妈的生日到了,我想给妈妈买份生日礼物。于是,我拿着钱去商场买了份礼物,回来送给妈妈。
如果我们给这个内容加上波折,在哪里加合适呢?增加波折自然能让文章有趣,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趣味性而不考虑文章中心的表达,波折要加在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的地方。
所以给妈妈买礼物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考虑一下:
我拿着钱给妈妈买礼物,如果钱不够呢?添加“钱不够,我千方百计终于攒够了钱”这个波折,是不是更能体现我对妈妈的爱呢9另外,给妈妈买礼物的时候,添加“我买好了,觉得不满意,又去换了一次”这个波折,是不是也能表达我对妈妈生日的重视,从而更进一步表达我对妈妈的爱呢?
总之,我们写文章可以给它适当来点波折,并加在能帮助文章中心表达的地方,那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