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诗歌和故事打造美丽的历史课堂

2019-08-26潘文杰

文理导航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故事诗歌历史

潘文杰

【摘 要】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不美丽、不生动,甚至死气沉沉,纯粹的理论、纯粹的制度、空洞的概念、没有任何感情的讲授,不要说学生,就连我们教师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美是教育的磁石,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慧、情感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要想让学生爱上我们的历史课,必须使历史课堂美起来。打造美丽的历史课堂,音乐、诗歌和历史小故事是最佳选择。

【关键词】历史;音乐;诗歌;故事

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之列;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遗憾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改变。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不美丽、不生动,甚至死气沉沉,纯粹的理论、纯粹的制度、空洞的概念、没有任何感情的讲授,不要说学生,我们教师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不美丽,怎能吸引学生?怎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美丽起来?

一、用音乐创设情境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普遍喜爱音乐,让音乐走进历史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其形象思维的强化,能为师生交往、互动构建平台。音乐是一条流淌的小河,时而湍急,时而温和,永远都被赋予生命的意义。历史是一座高山,巍峨挺拔。山水结合,生机盎然。用音乐为历史教学服务,能够为历史教学插上生命的翅膀,引导学生用关注生命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课,惊奇地发现历史课是美丽的,是鲜活的。用音乐为历史教学服务,会活跃学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从欣赏音乐的轻松中走进历史,从感受音乐的沉思中走进历史,从体验音乐的美妙中走向知识的殿堂,去汲取去思考去求索。音乐使我们的课堂也不再枯燥,告别沉闷,历史课堂在音乐声中美了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三天后则下降为40%;听视觉并用,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90%,三天后则下降为75%。可见,用声音、影像来传递信息,边欣赏边议论,比单纯的文字材料更生动、具体,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理所当然会更高一些。以抗日战争为例,虽然时间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只要一播放音乐,就能把我们带回到那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之中,使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后人体会到当时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历史氛围。歌曲《松花江上》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全曲贯穿了叹息性的音调,采用北方妇女在坟上哭诉亲人的哀婉哭声,集叙述、抒情、悲怆为一体。歌曲的第一乐段以第一人称抒情地诉说家乡故土的富饶和美丽。第二乐段表现反对侵略,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思想情感。“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情绪,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的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与直接让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影响的传统教法相比,效果大不相同,歌曲起到创设情境、烘托铺垫、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用诗歌提升课堂品味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反映历史的诗词占了不少篇幅,正如杜甫诗有“诗史”称号,黄遵宪诗有“史诗”之誉,据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统计,由唐至清共有4000余首咏史诗流传于世。这些诗歌针对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社会经济的繁荣凋敝、战争的连绵惨烈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安乐,用优美的语句使其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这些都是原始的、绝好的、很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工整富有乐感的格律,是我国古代诗歌形式上的重要特征。而说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有乐感又是青少年所钟爱的。优美的语句,情景交融的意境,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历史课堂的品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例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权威,是对西周奴隶制的绝好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讲秦王统一业绩和雄才大略时,引用李白的诗句,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秦王威武雄姿的印象。“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措,朝瞻尔庭有县貊兮……”,连用反问,回旋重叠,反复吟咏,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待到秋来九月八,残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激越、热烈的笔触讴歌了农民起义战士昂扬的斗争风貌和扭转乾坤的气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一直以来就是孩子的最爱,听故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历史小故事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生动、最丰富、最典型的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利用这些故事,让历史课魅力无限。在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讲述了明朝大臣钱宰的故事: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屁滚尿流,连忙磕头请罪。学生听得饶有兴趣,我乘兴而问: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因为故事激发了兴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我们不仅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演故事。我们可以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之处设置情景式历史故事,让学生去充当演员。如在讲《西周宗法制》这一目时,笔者让一位同学扮演周王,去驯服正在为王位争吵不休的嫡长子、二儿子、三女儿和小儿子。通过这样情景式的历史故事演绎,不但增强了学生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西周宗法制的情况。

在历史课堂中给学生有意无意地插讲一些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故事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把历史课变成纯粹的故事课。事实上,有一部分学生只喜欢听故事,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本身的掌握。在这点上,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对历史故事的兴趣转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来,不能本末倒置。

综上所述,美是教育的磁石,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慧、情感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需要美的推动。要想让学生爱上我们的历史课堂,必须使历史课堂美起来。打造美丽的历史课堂,音乐、诗歌和历史小故事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方来.高一学生入学前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历史教学,2008(7)

[2]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猜你喜欢

故事诗歌历史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新历史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