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代码温暖的世界
2019-08-26胡春艳
胡春艳
那些在写字楼里加班敲代码的工程师,成了互联网世界里真正的“侠客”。
他们是来自中国互联网圈的顶尖技术高手,用手中熟稔的IT技术“行侠仗义”,向外界传递温暖。他们用各自擅长的“绝技”搭建起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码上公益”,广发“英雄帖”:凡是热衷公益的机构遇到任何技术难题都可以来找他们帮忙解决。
在今天,技术可以让很多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现实:AI学会下围棋,用代码写出的逻辑能够识别指纹和面孔……这群爱心极客,选择用代码让世界变得更有温度。
“码上公益”就是一个由民间发起、旨在撬动更庞大民间力量的技术志愿者公益平台。目前已有168家公益机构入驻。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的3265名“爱心极客”也在这里集结,包括开发、测试、产品、运营等多个领域的专家。
如今,爱心极客们已敲下10万行最美代码,为公益机构提供711条帮助建议,为73个公益项目直接提供技术支持,其中35个脱贫项目间接让1000万人受益。遇到技术难题找“码上公益”,成为公益机构寻求技术力量支持的首选。
许琴是阿里云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写代码、加班是她和同事们的日常。几年前,人们开始对空气质量格外关注,一个做空气和水污染的公益组织找到他们,说一下子有上百万人涌入该组织建立的App,瞬间造成瘫痪。
许琴和同事们很快帮他们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也在心里留下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公益组织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他们对公益组织寻访调研发现,我国目前约有1万家公益组织普遍存在信息化需要,急需IT人才,“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缺乏技术支持会遇到很多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有185万名工程师,很多人空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无用武之地。”许琴笑着说,身边很多技术大牛虽然不善言辞,但特别热心公益,“去老人院陪伴老人也不擅长,只能跑去西湖边捡垃圾。”
她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能不能建立一个平台,让爱心极客和公益组织在这里“牵手”,让程序员用技术的力量帮助公益组织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能找到做公益的最大价值。于是,许琴在公司内网论坛发起第一次志愿者招募。工程师李斯立刻在钉钉群里看到这个消息:一个叫做“码上公益”的技术+公益的民间项目急需技术支持!技术和公益的召唤让他心动,像是点亮了自己心懷已久的梦想。
许琴说:“本想着能找到两三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就不错了,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50多名工程师参与。”
团队的小伙伴们,平日都各有繁重的工作,只能趁着空闲时间各自开发,难得对上时间,找一个小会议室,讨论各自的进度和下一步的方案。
50多名工程师最终用1000多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完成了平台建设。6个月后,国内首个互联网技术志愿者平台——“码上公益”诞生。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很多人开玩笑说我们不务正业。”许琴说,他们倒是希望这个平台能让全国100多万名工程师都能有“不务正业”的机会,都能用自己的键盘和代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10万行最美代码背后的3000多名爱心极客,有科技公司的高管、性格腼腆的女工程师,也有青春洋溢的高校研究生、临近退休的老专家……大凉山山区远程支教项目、云上公益美术课、美丽环境行动者、爱心图书角借阅App开发、未来幼儿园……许多明星公益项目都诞生在他们的指尖。
2017年云栖大会上,“码上公益”被这样介绍:“科技+温度,是这个平台希望传导的态度;把爱心极客团结起来,通过众包的模式,能为公益发一份光热;科技+公益,会产生巨大能量和传递人间温暖。”
坐在台下来自温州的工程师肖温和被“码上公益”打动了,很快,他注册成为平台上的一名爱心极客。
在此之前,肖温和的公益之路已经走了很久,“工龄15年,做公益12年”。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公益方式,拜访福利院、养老院、义卖助学、支教,等等,“总觉得不解渴,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第一次用技术助力公益,是在2013年雅安地震发生后。肖温和在朋友的启发下,从晚上到第二天凌晨5时,紧急制作了一个在线祈福网页。随后,他便一发不可收,因为他技术强又热心公益,成为身边公益圈子里不可多得的能人,总有公益组织找他帮忙解决技术困难。
肖温和成为公益机构的幕后力量,也发现一些问题,“很多人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这正是公益组织与技术人才之间面临的问题——信息不对称。
“码上公益”在互联网上架起一座桥,试着填平信息鸿沟。令肖温和惊喜的是,他在平台上发现不少好创意、好点子,技术和公益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他认为自己最适合申请做项目经理的角色,“我的公益经历比较丰富,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
一个叫“宝贝爱蓝天精准捐衣平台”的项目,让他发现一种新的公益模式。在此之前,他参与过一些捐衣项目,也曾跟一些把捐来的衣服拿去变卖的人对峙。
他清楚地记得,一个冬天,他在活动现场参与收衣活动时,一位路过的老人认真看了项目介绍后,把身上穿着的大衣脱下捐出来。这对肖温和触动很大,“很多人并不是随随便便捐掉一件衣服,而是拿出一份份真心。”这让他坚定信念——一定不能让人借公益来牟利。
技术破解公益的困境,让爱心能更高效精准地传递,这让肖温和眼前一亮。捐衣平台可以了解每一位受助人对衣物的需求(包括受助人身高、性别、对衣服需求的季节性和数量),验证当地需求的真实性,保证每件衣物捐得其所。爱心志愿者团队对每一件捐衣做严格质检,标准是“如果这件捐衣您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穿,那么它才是合格的”。最后,还对捐衣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包括衣物的发出证明,受助当地收货的情况和图文反馈。
为做好技术支持,肖温和专门跑到上海,和公益组织相关负责人多次头脑风暴,并拿出自己全部的空余时间。他欣喜地看到,技术可以让公益更透明,也能帮助人们消除不信任和质疑,让公益能走得更远。
如今,肖温和已经帮助了21个公益项目,他的举动在公司引起不小的爱心涟漪,公司领导为鼓励员工投身公益,还给他专门安排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做公益助理。
在上海,爱心极客戚俊为第一家社区食物银行开发了一套智能系统,实现公益食品分发、公益地图、志愿者线路调度等功能,更好地管理爱心志愿者从超市、企业收集的“余量食物”,并最快、最精准地提供给需要的人。
武汉大学电信学院研究生游炬峰,在“码上公益”平台看到爱心图书角项目,决定加入。这个项目计划建立一个乡村儿童图书借阅平台,从而实时采集借阅习惯、偏好、轨迹与学习成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儿童阅读大数据库,为更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推广提供精准的策略指引。
如何与天南地北的项目成员沟通,实现合理统筹与工作分配,如何与需求方沟通,确认每个环节的问题与交付时间,这一切对游炬峰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现在的他,已经从一个普通学生变为公益达人。据统计,游炬峰参与开发的爱心图书角借阅平台已在全国3000多所乡村小学普及,约有100万名乡村学子与5万名乡村教师受益。
游炬峰表示:“只需要一台能写代码的笔记本,一个小程序就能帮助上百万人,连我自己都很惊讶。”
2019年情人节,这群身居幕后的IT工程师用自己的方式向公益组织发出“告白”。全国37个城市300多名工程师站成整齐的方阵,齐刷刷地手捧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上写着大大的“爱,码上爱”的字样。这场全国范围的“极客式告白”迅速引发关注。
他们自嘲说,“这样确实略有点尬”,但他们依旧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用技术助力公益”的行动中来,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毕晓畅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