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2019-08-26刘春慧李彩霞王晓燕
■ 刘春慧 李彩霞 王晓燕
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校,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极少数具有教育部自设专业授权的学校作为目录外特设专业才能开设资产评估本科,直到2013年,16 所高校才有资格把资产评估作为目录内专业进行首次进行招生。因此,相对于资产评估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高校培养的学生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资产评估在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资产评估行业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17年底,全国资产评估机构有3 570 家,比上年增加了228 家,增长率为6.82%;其中,执业资产评估师34 553 人,比上年增加了682 人,增长率为2.01%;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约10 万余人。实际业务的需求程度超过了人员的增长速度,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在学历教育、执业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同市场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
(一)资产评估专业未来人才储备不足
2014~2017年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年龄构成及变化和发展状况(见表1) ,根据表1分析可以看出:
高年龄段:60 岁以上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平均占比为5.49%,从 2014年的1 398 人增长到2017年的2 392 人,增长幅度高达71.1%;51~60 岁的数量平均占比为18.93%,从 2014年的 4 464 人增长到2017年的8 366 人,增长幅度高达87.4%。
中老年段:处在41~50 岁的资产评估师是行业的主力军,其数量四年来平均占比为57.48%,从 2014年的19 278 人增长到2017年的19 313 人,基本稳定,变化不大。
中青年段:31~40 岁的资产评估师是行业的中坚力量,其数量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从 2014年的7 670 人减少到2017年的4 064 人,减少幅度为47%;四年间共减少了3 606 人,年均减少901 人,数量平均占比也仅为16.47%。30 岁以下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呈下降趋势,从 2014年的 768 人减少到2017年的418 人,减少幅度为41%;该年龄段资产评估师数量的平均占比只有1.63% 。
综合上述,以2014-2017年四年之间资产评估人员年龄构成及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来看,50 岁以上的老年龄段虽占比不大24.42%,但数量上增长幅度比较高;41~50 岁的行业的主力军,这部分人员还比较稳定;40 岁以下的中坚力量和30 岁以下的后备军,数量占全行业资产评估师的比例仅为18.10%,且四年来执业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整个行业资产评估师的年龄偏高,未来人才储备匮乏,后备力量不足,高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1 2014-2017年资产评估师不同年龄的数量及占比
(二)资产评估专业高端人才明显匮乏
2014年至2017年资产评估人员学历构成及变化和发展状况(见表2),根据表2分析可以看出:
较高学历段:博士学历学位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平均占比为0.36%,从 2014年到2017年数量基本维持在120 人左右,占比基本保持在0.36%左右,没什么变化;硕士学历学位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平均占比为4.70%,从 2014年到2017年数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至2017年已达1 788 人,占比首次超 过5%。
中等学历段:本科学历学位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平均占比为48.05%,从 2014年到2017年数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不是很大,占比前三年基本维持在47%左右,2017年比2016年长了不到1个百分点。大专学历的资产评估师数量平均占比为45.27%,从 2014年到2017年数量每年都稍有下降,但降的幅度不是很大,占比变化也不大。
较低学历段:四年间大专以下学历(依法认定的资产评估师)的资产评估师人数550 人左右,其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1.63%左右。
综合上述,从2014-2017年四年之间,资产评估人员学历构成及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来看,较高学历人才占比仅在5%左右;资产评估师的学历主要是本科和大专,两类平均占比合计93.35%,说明了作为为资产评估行业输送人才的高校,尤其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主力军本科专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伴随着我国资产评估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高校在培养和输送资产评估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新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和软件都有欠缺,与实践的需要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积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学科定位不精准,人才培养目标偏移
在我国,目前开设资产评估专业的不同院校、不同学历层次对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有不同的认识,从资产评估专业形成到现在,关于资产评估学科属性归属一直处于争议中,甚至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中,将资产评估专业分别归属在管理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中。但总体来说,对资产评估学科定位有三种观点:经济学学科、管理学学科和交叉性学科。其中,认为资产评估应归属于管理学学科的占大多数。比如,山西财经大学,将其定位于管理学学科,不论是本科专业还是MPAcc 都归属会计学院相应的独立专业。
表2 2014-2017年资产评估师不同学历、学位数量及占比
由于高校对资产评估学科属性认识不同,就会导致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上的偏移,包括在专业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布局、教学内容选择、师资培养调配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对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结果也产生不同。因此,作为输送专业高端人才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就存在差异,课程设置上缺乏异质化,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资产评估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自身供给能力,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以符合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 要求。
(二)课程安排不当,缺少系统及适用的教材
资产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且涉及的知识领域和课程专业跨度都比较大,再加上学科定位不精准,导致课程设置缺乏主次、没有标准化。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过度重视专业课,弱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忽视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互补性,同时,实践教学课又是明显软肋。如若基础课程开设不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不能恰当地整合知识,将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缺乏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又没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没有规范统一的教材。所使用教材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选用注协统编的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用书,另一类是各校自编或自选的资产评估专业用书。第一类是应试教材,这一类教材作为评估专业学生课堂教学用,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毕竟高校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学习后不仅能应试,更多的是要学以致用。仅使用这类教材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都是不利的;第二类自编或自选教材比较繁杂,版本也各不相同,又由于各高校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差异,所以相关的配套习题、案例和实训教材质量上更是有所不同。
(三)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就目前社会对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渴求程度来说,高校应届毕业生离符合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中软件具体应用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学校没有相关的评估教学软件,而且也忽略了与实务用软件的专用性匹配,导致应届毕业生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差、工作效率不高。另外,有些高校也没有真正建立相应实践培养基地,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建设完整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他同类专业实践证明,必要的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实操能力会起到很大作用;它能让学生提早接触到实务中将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高校真正从事资产评估专业教学的教师较少,而且只有少部分是真正具有评估师资格的教师,大多数教师缺少或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另外,高校现有的资产评估教师很多不是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的,且直接从高校毕业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很少有在行业的工作经验,更谈不上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更新知识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师资队伍难以驾驭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面向市场需求,紧紧围绕资产评估实践活动,依据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针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与完善,以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既定的目标。
(一)精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综观产生和发展历史,资产评估作为对资产价值的评定和估算,它与人类的交易行为密切相关,是服务于资产交易活动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它为人们日常经济生活和经济管理起到了不可或缺而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资产交易活动日趋繁多,交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在逐渐提高,资产评估行业在参与和作用于经济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将资产评估定位于管理学学科更为精准。
基于管理学学科的定位,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目标,总体上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求,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资产评估、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资产评估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为了准确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该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等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应做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并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比如,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本科专业实行“2+1+1”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二学年在坚持“宽口径”的原则下,强化学生对数学、英语、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公共选修课模块及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两个“1”,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在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下,依据本专业对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为学生搭建系统的资产评估学专业知识框架,并为学生提供了专业选修课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诚信品质、专业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个“1”是指第四学年在坚持“强实践”的原则下,强化课程实验和专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组织配套教材建设
关于课程体系构建,基础课的设置除突出基础教学体系外,还要考虑资产评估学科涉及知识领域广、专业跨度大的特点;专业课安排应重点突出专业性,注重课程精要简洁;选修课设置与专业课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专业课的基础上,配套设置相应的实践实验课程,最终形成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按需选择相应的课程,实现机动灵活的进行课程安排。
具体来讲,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尽可能实现标准化或基本标准化。比如对于本科专业,按照对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求,尽量考虑资产评估专业共性,设置思想政治、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体育等通修课程;设置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金融学、会计、财务管理等大类学科课程;设置资产评估学、建筑工程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专业发展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另外,也需要根据市场对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需求,设置“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和“税基评估”两个方向的相关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如:财务报表分析、纳税筹划等;考虑资产评估业务国际化趋势,开设一些必要的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教学,除了开设与主要专业课相对应的实验课外,应加强案例库工程建设,在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增加对案例成果的激励政策;也可参考MBA、MPAcc 案例库建设体系,建设资产评估综合标准的案例平台;加强评估教学软件与企业专业软件的适配性,培养学生的软件实操能力;与企业建立合作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课程体系,结合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要求,构建“课证融合”教材体系建设。组建教材编写小组,由奋斗在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拥有资产评估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著工作,形成一套适用高校教学及行业发展适用的统编教材。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传统教育观念重点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是教育必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于突出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不应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要注重培养具有实操能力、创新精神,且兼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高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及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来引导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优质高效、满足市场专业人才需要的师资队伍应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目前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师资队伍构成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和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一方面,学校鼓励现有授课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和实操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资产评估专业的“双高人才” 到校任教。但总体看来,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因此,构建“知识+实务技能+素养”师资队伍模型是现实必然选择,需要努力打造“理论知识扎实、实务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应提倡和要求教师将业务实践融入教学内容;将就业理念融入教学课堂;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环节。有的学校也在参照硕士生培养做法,对本科生也积极促成和实施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双导师制,通过双导师制的教学,对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大融合。
总之,顺应资产评估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亟待改进和完善。但要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除了高校专业教育培养外,还需要实施行业网络课堂的继续教育,鼓励执业人员在岗学习和进修,使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健康、顺利的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