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河南省农业短板的对策研究
2019-08-24韩笑笑刘清娟
韩笑笑 刘清娟
[摘要]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将会有力促进农业的结构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施,农业短板日益显现。从供应的不合理、技术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农业生态环境、金融保险等方面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设。未来河南省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和人才及金融和环境作为创新驱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短板;产业结构;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A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有力促进农业的结构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目前,河南省粮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第二位,但在政府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生产存在着许多短板。以河南省统计年鉴为基础,从粮食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粮食供给、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农业生态环境和金融保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提供参考。
1 河南省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以粮食数据为例,从2004年到2016年河南省粮食种植总面积和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豆、薯类和水稻)种植的面积大部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见图1)。由此可看出2006~2016年的近十年小麦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37%以上,玉米的播种面积达到42.1%。薯类和大豆种植面积有减小趋势。而水稻的种植面积有增长的趋势。在小麦、玉米、薯类、水稻和大豆五大类粮食作物中,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极大部分。因此,要解决河南省农业结构中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就必须在处理小麦和玉米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如小麦玉米的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的生态和安全短板问题,秸秆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短板。同时,其他粮食作物或者经济作物在生产、加工和贸易过程中也会存在比如产业链短等短板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补齐河南省农业短板显得十分急迫。
2 河南省农业生产存在的短板问题分析
2.1 农产品供需不合理形成进口短板
目前,国内粮食供需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优质畅销品种规模小,市场份额小。粮食的供需不匹配使市场形成农产品的需求供不应求,从而对进口商品需求量增加,2017
全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达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据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达12839.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6.5%。我国粮食进口量巨大,一些专家学者建议运用“全球思维”来解决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小麦生产大省,国内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造成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种植生产造成影响。根据市场失灵价格误导和农业的落后闭塞的信息渠道,粮食生产供应和市场需求就会脱节,形成短板。
2.2 技术研发创新乏力形成产业链短板
河南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产业链过短,各个环节彼此脱节,农业附加值低,影响河南省实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主要表现在河南省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相关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和高校联合不太紧密,造成一些农作物废物利用率太低和资源的浪费,如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绿色環保处理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比如秸秆发酵制成沼气或将秸秆压缩成建筑材料等新型秸秆加工品,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肥料。农业产业链的长短和附加值的高低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补齐产业化短板的必然途径。
2.3 技术管理人才少造成人才匮乏短板
农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育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太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分布密度低,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过于老旧,多数是凭借经验耕作,对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方面不少都停留在感性阶段。农民技术管理相关理论教育不到位,知识普及力度小和开展的相关科普活动太少。高校培育的农业技术管理人才与农民接触的渠道太少,交流存在障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部分省份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太低。农业人才匮乏,导致农业改革阻碍很大。要补齐农村技术人才和农业管理人才和市场分析人才缺乏的短板。就必须在农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对症下药。同时要拓宽农村管理技术信息的传播渠道,使农民和高校人才交流无碍。
2.4 农业生态破坏较严重形成环境短板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运用绿色发展理念对解决河南农业生态环境短板问题十分重要。河南省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土壤出现板结,墒值降低。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生态环境恶化。此外,不少农村秸秆燃烧不但造成了土壤结构恶化,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流失。而且使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质增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十分关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物多样性,让农村再现绿水蓝天,鸟语花香处处在,要留得住乡愁。补全农业生态环境这块短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内涵。
2.5 金融保险缺失形成资金和风险短板
农业生产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要实现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十分困难。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鼓励农业保险的发展,发展再保险系统。降低农民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除了农村保险缺失外,涉农金融系统也亟待发展。涉农企业融资难是当前农业金融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风险大,风险多。一些不确定因素使金融机构不敢或不愿意给这些中小型涉农企业贷款。其外,相关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也不健全。导致某些地方的农村金融系统缺乏监管,业务也较为混乱。补齐涉农金融和保险短板,是发展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关键。发展涉农金融业务,通过相关金融机构制定合理的政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