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活动、超声指数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2019-08-24张德勤黎敬锋郑志燕
张德勤,黎敬锋,郑志燕
心力衰竭属老年群体多发心血管病变之一,是指由不同因素所致心脏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足的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少尿、心悸、咯血、呼吸困难等[1-3]。若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对疾病转归及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4]。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及系统性评价患者疗效与预后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血浆标志物脑钠肽、CT、X线等方法诊断心力衰竭,但上述检测方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或属侵入性检查,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心脏功能,临床诊断效能较低。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属心血管疾病重要诊疗手段,能准确提供心脏相关信息,其中超声心动图优点为非侵入性、检查费用低、可重复操作;心电图优点为能准确反映心脏电生理变化,利于辅助诊断[5-6]。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异常活动程度、超声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男107例,女93例,年龄60~87(70.26±3.48)岁;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9例,Ⅲ级78例,Ⅳ级63例。20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分分为重度组(LVEF≤30%)45例、中度组(LVEF 31%~40%)69例、轻度组(LVEF 41%~49%)86例。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7]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年龄≥60岁;(4)LVEF<50%。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合并肾肝功能不全患者;(4)既往有大型手术史患者;(5)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精神病史及意识障碍者;(7)临床资料不全或不能配合完成本次检查者。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参照病情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批通过,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飞利浦公司生产,IU22型),探头频率设置为3 MHz;在患者胸骨旁左室取标准切面,扫描乳头肌水平短轴、心尖部短轴、心底大血管短轴、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左室长轴,且与M型超声测量相结合,采用Simpson法测量LVEF,重复测量3次且取平均值。
1.2.2 心电图检测:应用十二导联心电仪[动态心电图机(迪姆,DMS300-4A型)],患者平卧且保持安静状态,纸速设置为25 mm/s,于基线稳定状态下记录24 h心电图,应用电子书显卡尺记录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其中QTc间期离散度为QTc间期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值,连续测量3个间期取其平均值,QRS时限值为心电图中全部QRS平均值,QRS电压值为十二导联心电仪中QRS电压总和。心电图异常类型主要包括左前支阻滞、Q波异常、心房颤动、QT间期延长、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室早搏及窦性心动过速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病情恶化;死亡:患者经治疗后死亡。以显效和有效为疗效良好,以无效和死亡为疗效较差。
1.4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记录 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MACE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
2 结 果
2.1 不同LVEF水平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不同LVEF水平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QTc间期、QRS时限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QRS电压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同疗效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经治疗3个月,172例患者心力衰竭疗效良好,28例患者疗效较差,2组比较,疗效良好组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均显著低于疗效较差组,QRS电压值高于疗效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经随访3个月,发生MACE患者31例,未发生MACE患者169例,未发生MACE组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低于发生MACE组,QRS电压值低高发生MACE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超声指数及心电图指标与LVEF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 -0.646、-0.779、-0.650,P<0.01),QRS电压值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708,P<0.01)。
3 讨 论
近年全球心力衰竭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之一[8]。目前,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成像、中心静脉压测定、容积分数测定等方法,但上述方法检测费用较为昂贵、操作复杂,对检测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9-11]。
心电图操作方便且检测费用较低,近年来越来越受心脏疾病患者青睐[12]。心电图可反映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包括:(1)心率变异性,主要指心率快慢差异。(2)左室低电压,由于心力衰竭所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局部心肌缺血。(3)心室肥大,主要反映心室负荷过重。(4)Q-T间期离散程度异常,主要指同一心电图中各导联Q-T间期差异程度异常,反映心电不稳及心室复极紊乱,且异常程度越大,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13-14]。(5)PtfV1异常,PtfV1指V1导联P波终末电压振幅和时间乘积,主要反映心房除极过程[15]。相关研究发现,67%~89%的心力衰竭患者均会出现PtfV1异常[16]。原因可能在于:左心功能障碍导致左房排血不畅,加之左室除极时间延长、电势增大,从而造成PtfV1绝对值增大。但心电图并不能直观反映心力衰竭的存在,仅可作为心力衰竭辅助诊断手段,临床上还需联合其他检测技术[17-18]。
超声心动图属临床重要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临床诊断,均取得良好效果[19-21]。与非心力衰竭患者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有如下异常表现:(1)室壁运动评分增高。室壁运动评分可通过目测半定量评价心肌各节段运动情况,优点为简单方便,能客观反映局部心肌收缩力,避免周围心肌代偿所致总体心肌收缩功能正常的假象所引起的漏诊。缺点为易受观察者主观影响,仅可作为半定量分析。(2)心脏指数降低。主要指每分钟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比值下降。有研究报道,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指数大多低于2.2 L/m2[22-23]。(3)每搏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射血分数为每搏输出量与左心舒张末期容积比值。每搏输出量虽然直观,但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如在体型较小患者中每搏输出量降低则不能准确反映心功能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能有效弥补每搏输出量这一缺陷,因此一度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诊断心脏功能指标[24]。(4)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下降。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主要用来评估左室等容收缩期收缩功能,能反映心肌收缩能力变化情况,且不易受后负荷干扰,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下降可提示左室收缩能力减弱[25]。(5)左心室质量增加。无论压力超负荷引起左室肥厚,还是容量超负荷引起左室扩张,均可导致左心室质量增加。(6)左心室球形改变。主要指左心室呈球形扩大,且球形指数越大,发生心力衰竭几率越大。
表1 不同LVEF水平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表2 不同疗效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表3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本研究显示,重度组患者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高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QRS电压值低于中度组、轻度组(P<0.01),且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QRS电压值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见心力衰竭患者随病情加重,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增高,QRS电压值降低。原因可能在于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伴有心肌重塑,从而导致心室电传导障碍,使QRS时限延长,因此临床上可通过监测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本研究表明,疗效良好者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低于疗效较差者,QRS电压值高于疗效较差者(P<0.01),且发生MACE者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高于未发生MACE者,QRS电压值低于未发生MACE者(P<0.01)。可见临床亦可依据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变化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关性好,心电图能间接提示病变程度,同时能反映心电紊乱情况,而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反映心功能减弱情况。另外,联合检测能降低超声心动图所致高假阳性率,进而有效减少不必要临床干预,节省医疗费用,亦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且2种检测手段费用低廉,利于作为常规检测手段,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综上,超声指数评分、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与LVEF关系密切,心力衰竭患者随病情加重,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增高,QRS电压值降低,临床上可依据超声指数评分及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值变化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张德勤: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黎敬锋: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郑志燕: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