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视角下的儿童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19-08-24赵晓慧汤箬梅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赵晓慧 汤箬梅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儿童群体的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美观的前提下,安全与心理满足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儿童户外景观设计根据儿童实际心理与审美需求,需要创造出轻松愉快、合理宜人的景观场所,给孩子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玩耍和探索户外空间,这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和情绪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年龄尚小,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较为特殊,呈现出以下特质:
1.同龄聚集性。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更愿意和同龄人进行交流玩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他们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交流越少。
2.自主性。儿童作为儿童景观的主体,在游戏中,他们会自动忽略周围事物,沉浸在游戏中,这就需要考虑到儿童景观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3.探索冒险性。儿童正是好奇心、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尝试与众不同的事物,所以在儿童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儿童这一心理,创造多元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4.亲自然性。比如,儿童喜欢接近草地,在草地上追逐奔跑;喜欢接近水,几个小伙伴在水中嬉戏打闹,喜欢研究昆虫,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喜欢亲近自然的表现。
二、户外儿童活动景观现状分析
户外空间对人的身心健康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儿童。户外空间的丰富层次与参与度都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作用。目前,我国景观设计产业蓬勃兴起,无论是居住区、商业空间还是公共广场,景观设施成为一个城市与地方的重要文明标志,设计水平相对较高。但也不难发现在这些景观设计中,真正从儿童心理与安全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还略有不足,相关案例相对较少,未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需求。
1.存在儿童的活动场地,但是由于设计中细节的忽略,造成开阔的场地较少,后期管理不足,久而久之废弃后沦为“停车场”。
2.儿童活动场地中的游乐设施单一,没有考虑儿童年龄段情况,仅仅为了美观而缺乏娱乐性。
3.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与配套,仅仅生硬地摆放成品的活动设施,没有意识到植物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多有利影响,对于周边的植物配置没有做出考虑。
4.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安全与成人的看护问题,没有预留与设计监护人休憩、看护儿童的区域。
三、儿童景观设计原则
鉴于目前儿童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营造适合儿童心理、满足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加强安全守护等需求的儿童景观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设置一片能够打开他们心灵的、属于他们的景观。
1.增强儿童的操控感
儿童对于事物的操控感的缺失,会加大儿童的焦躁感、沮丧感等消极情绪,产生这样的心理是与我们的设计想法相背离的,所以,增强儿童对景观设施的操纵感,变得十分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多考虑留守儿童的感官体验,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是增加儿童的操纵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2.广泛的运用绿色材料和植被
有学者提出“如果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25%则能消除眼睛与心理疲劳,对人的精神和心理罪适宜”,自然景观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因此,景观设计应该以自然景观为主,“软质景观”(植物)与“硬质景观”(铺设的路面、台阶、墙体)的比例,大约为7:3。
3.鼓励锻炼活动
景观设计应该具有便捷性和独立性,景观中游玩的景致,应该分散设计到各个地方,如此一来,儿童走到哪都有可以玩耍的器材,不单单是一些专供娱乐的器材,对于儿童来说,一个小型的不可移动的岩石意味着可以攀爬、坐骑、依靠、触摸或者绕着石头跑。而沙子在他们的眼中被看成可以躺、可以挖、还可以去装到小玩具推车里或者从指缝中漏出来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只有器材可以让他们娱乐活动。
4.减少干扰
景观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城市噪音、人工照明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提倡自然采光和自然声音。能够给人们带来多种感官体验,比如设置水景,水景可以有效地将噪音掩盖,还可以增加听觉体验:种植芳香且颜色艳丽的植物,也可以带给儿童视觉享受等等。
5.增加儿童的安全感
儿童的心理都十分脆弱,孤独、没有安全感,因此,应该多给予儿童足够的安全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景观中加入足够的灯光设置,可以设置一些提升儿童安全感的设施和设计元素,还可以通过空间的设置,给人封闭的感觉但不是压抑的感觉,来增加儿童的安全感。
四、儿童景观设计策略
1.空间策略
第一,满足儿童在景观中可能发生的行为。
儿童的活动有静有动,比如下棋、交谈、游戏、追逐奔跑,在空间设计中要注重动静空间布局。体育锻炼的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对于儿童心理压力的释放也很有利,可以配置跑道或者锻炼器械。社交类的活动需要有较大一点的场地,可以供相关志愿者和他们聚会、玩耍、做游戏。
第二,注意空间领地性与个性化的塑造。
领地性的塑造,首先,考虑到景观的可见性,使儿童在入口处就可以知道景观大概形态及规划。其次,要创造有秩序性的空间,使儿童可以感受到稳定和安全感,使得儿童可以更加安心的在这里嬉戏玩耍。
个性化的塑造,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有利于游览者按照不同身份去很好的适应环境。要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归属感以及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按照他们心理及情绪特征设计场地,同时,还可以考虑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等因素,使得儿童没有陌生感。
第三,要注意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的合理搭配。
公共活动场地的设计,需要满足公共活动和私密性多种需求。对于公共空间来说,设置的空间应该稍微大一些,视野较为开敞。对于私密性空间来说,可以用绿植作为围合,既没有给人很压抑的感觉,又可以起到很好的私密效果。
2.色彩策略
人类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丰富的色彩能够诱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设计需要结合儿童对于色彩的偏爱以及感知程度,场地设计时可以使用鲜艳、亮丽的颜色,可以给儿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带给孩子更加丰富视觉体验及更强的心理感受,使他们心情更加明朗。为了更好地为儿童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更换不同的色彩搭配。虽然说,颜色搭配要鲜艳,但是不可过于花哨,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3.安全策略
儿童安全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水池、娱乐器材、地面铺装材料。比如说水池的深度、是否需要护栏以及护栏的高度都需要从儿童身体特征的角度出发,防止儿童不慎掉入水中。娱乐器材部件之间的缝隙也是一个需要细心考虑的因素,很多娱乐设施没有考虑到儿童的特征,很容易使儿童受伤。对于儿童来说,铺装的材质也需要考虑,儿童经常嬉戏奔跑打闹,很容易摔倒,有缓冲性的材料会减轻对儿童的伤害。
4.种植策略
昏暗的森林环境比较压抑,因此应该修建一些宽敞的道路,与此同时,道路两侧不但有助于野花的生长,而且可以提升感官体验。根据季节的生长搭配植物,使得观赏者在一年四季中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芬香以及色彩鲜艳的花卉也必不可少。根据调查,嗅觉及视觉对儿童的情绪及记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很好地刺激大脑,进而改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因为设计中需要注重儿童的安全问题,花园应该避免种植有害或者带刺的植物,还有避免种植一些果实较大的植物,防止果实掉落对人们造成伤害。为了保证人们视野的开阔性,还要避免种植低矮灌木以及茂盛的蔓生植物。
5.铺装策略
道路铺装要采用防滑程度高的材料,保证儿童不会轻易滑倒;采用缓冲性的弹性材料,比如橡胶垫、橡皮砖、人造草皮等等,除了需要考虑儿童的安全问题,儿童的视觉体验也要考虑:铺装的色彩也可以丰富一点。也可以采用一些铺装图案,比如一些童话书中的卡通人物或者一些有利于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图案。不仅可以使儿童转移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五、结语
通过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站在儿童角度,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对他们心理特征的分析,提出一些设计要点和设计策略,使得设计出来的景观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