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

2019-08-23寇瑾李峰山柴宝义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8期

寇瑾 李峰山 柴宝义

[摘要]目的:探究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錯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均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软硬组织得到显著改善,便于纠正牙性、骨性关系。

[关键词]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直丝弓矫治技术;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头颅定位侧位片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8-0129-03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矫治难度较大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其发生往往与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前突有关[1]。生长发育期间,随着下颌骨向前持续增长,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常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应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矫治[2]。借助前方牵引能够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并使下颌向后旋转,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从而显著改善Ⅲ类错牙合畸形[3-4]。本研究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7年6月河北省文安县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例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1~13岁,平均年龄为(12.25±1.05)岁。

纳入标准:①选择的患者通过骨龄评价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②患者前牙反牙合,上下尖牙和第一磨牙近中关系,下颌不可退至对刃;③头影测量显示SNA角、颌突角明显减少,ANB角-4°~0°,下颌平面角(SN/MP)32°~39°;④有家族遗传倾向;⑤无鼻咽部疾病及吐舌等不良习惯;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选取上颌石膏模型制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的口内装置并佩戴,佩戴期间慢速扩弓,每2日加力1次,每次转动1/4圈,每周大约加力1.0mm,扩弓同时在上颌前方佩戴牵引面具,牵引力位于尖牙-前磨牙区域的牙合平面上方,使牵引力的方向靠近上颌骨的阻抗中心,防止上颌骨旋转。12例患者中6例为低角,5例均角,1例高角,低角和均角患者牵引方向大约为牙合平面前下方30°,高角患者牵引方向与牙合平面平行。牵引力设置在每侧350~450mg,每日戴用14~16h,牵引持续6~10个月。持续牵引后拆除扩弓器,并将MBT直丝弓矫治托槽正确粘接到相应牙位,弓丝更换顺序遵循“从细到粗,从圆到方”的原则,上下颌均更换至(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在上下颌摇椅弓的配合下,Ⅲ类牵引对上、下牙弓颌进行位置调整。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头颅定位仪拍摄两组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据此进行头颅测量和分析。

头影测量项目角度: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构成的夹角)、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构成的夹角)、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夹角)、SU1/SN角、SN/MP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OP/FH(颌平面与眼耳平面交角)、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U1C-PP(上中切牙切缘最下点至腭平面PP的距离)、L1C-MP(下中切牙切缘最上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一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

软组织测量角度:鼻唇角、上唇突角、下唇颏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和上唇至审美平面距离对两组患者的软组织变化进行评价,以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侧貌。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选择SPSS 20.0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进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头影测量项目角度变化:治疗后,Ⅲ类错牙合患者的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均明显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治疗前后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软组织变化:治疗后,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明显小于治疗前,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主要临床表现在前牙反牙合、反覆盖,磨牙近中关系,软组织侧貌凹面型。如果上颌骨过小或位置靠后,其结果显而易见;如果上颌骨垂直向的发育不足,将会对下颌产生间接的影响,即下颌骨将向上和向前旋转,使下颌显得前突,其原因主要是下颌骨位置异常,而不是下颌骨大小问题[5]。其中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多与前后发育不足共存,宽度发育不足则也常与前后发育不足共存,因此Ⅲ类错牙合畸形通常需要进行三维方向控制[6]。

本研究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年龄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想要进行生长改良,患者必须处于生长发育期,生长改良必须在青春迸发期结束之前进行,否则效果极其轻微[5]。本研究通过骨龄评价选择的病例为恒牙早期尚有生长潜力的患者,患者通过上颌骨扩弓前方牵引进行生长改良,佩戴期间慢速扩弓,每2天加力1次,每次转动1/4圈,每周大约加1.0mm,扩弓同时在上颌前方佩戴牵引面具,牵引力设置在每侧350~450mg,每日戴用14~16h,牵引持续6~10个月。上颌骨扩弓牵引结束后,SNA角增大、上齿槽座点前移,促进了上颌骨向前发育;SNB角减小、ANB角增大、SN/MP角增大,限制了下颌骨向前生长,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生长方向发生改变,颌骨相对位置得以改善;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上小于治疗前,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大于治疗前,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但咬合关系欠佳,持续牵引后拆除扩弓器,并将MBT直丝弓矫治托槽正确粘接到相应牙位,弓丝更换顺序遵循“从细到粗,从圆到方”的原则,上下颌均更换至(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在上下颌摇椅弓的配合下,Ⅲ类牵引对上、下牙弓颌进行位置调整。结果显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的基础上加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Ⅲ类错牙合能够有效改善上下颌骨、上下颌牙槽基骨,有效保障了上颌磨牙及下颌前牙的高度,同时还可促使牙合远中直立,牙覆牙合覆盖及紧密的后牙咬合关系得以有效恢复。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对患者牙性及骨性变化较为明显,能够促使上齿槽座点向前位移[7],限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同时下颌向后下方旋转,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得以改善。在形成更多骨改建变化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减少牙变化。借助上颌扩弓器进行矫治,可使上颌后牙形成整体,同时借助不锈钢弓丝、连续结扎以及末端回弯等进一步加强支抗,减少Ⅲ类颌间牵引水平向作用力对上前牙唇倾和下前牙的舌倾作用而使其面部侧貌得以改善。完成上颌扩弓前方牵引后再加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磨牙关系及咬合关系得以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其骨面型得以显著改善[8-9]。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应用于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能够进一步调整上下牙弓Ⅲ类关系,避免正畸技术疗效被不良咬合习惯干扰[10]。由此可见,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的基础上加用直丝弓对Ⅲ类错牙合进行矫治,能够有效改善上下颌骨、上下颌牙槽基骨[11],有效保障了上颌磨牙及下颌前牙的高度,同时还可促使牙合远中直立,牙覆牙合覆盖及紧密的后牙咬合关系得以有效恢复[12]。

综上所述,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矫治效果,其牙性和骨性变化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乔青芳,王旭霞,马丹,等.双颌正颌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8,38(10):908-911.

[2]崔聪聪,张祎,胡敏.骨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矫形效果长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4):875-879.

[3]李雷,王春萌,颜冬,等.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方法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3):689-692.

[4]Batwa W,Alzain I.Association between ectopic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canines[J].Angle Orthod,2018, 153(5):730-740.

[5]William R,Proffit Henry W,Fields David M,Sarver.當代口腔正畸学[M].王林译.5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455-465.

[6]晋磊,杜世民,张新民.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8,8(7):60-62.

[7]楚建强,阎燕,冯光耀.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92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1):55-56.

[8]徐建华,王玲,刘怀勤,等.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801-804.

[9]姜洪涛,原工杰,于维娟,等.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2):80-84+88.

[10]陈敏,阮土耿.正畸治疗对错牙合畸形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1):5352-5354.

[11]王聪聪,孙婷婷,邵玶.应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9):93-96.

[12]陈周焕,南小思,张玲.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螺旋扩弓器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5):131-133.

[收稿日期]2019-01-22

本文引用格式:寇瑾.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