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成本效益分析
2019-08-23郑建军唐全华
郑建军 唐全华
摘要 调查了宁乡市种粮大户的发展現状,并从种植面积、收支情况、成本和经营类型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制约种粮大户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的因素,即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资金周转困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风险规避办法、种粮技术水平偏低和种粮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不统一等,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大户抗灾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和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等建议,以期为加快种粮大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种粮大户;现状;对策;湖南宁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22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了解宁乡市种粮大户情况、研究扶持种粮大户的措施、促进农民发展规模种植、提高种粮效益,宁乡市农业局对东湖塘、枫木桥、双江口等26个乡镇种植规模在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开展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制约种粮大户经营效益的因素,并提出对策。
1 种粮大户调查情况分析
近年来,在各项惠农、强农及奖励政策的支持下,宁乡市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种粮大户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统计,2018年全市2 hm2以上种粮大户有6 344家,承包面积2.2万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5.6%,其中种植面积2.00~6.60 hm2的有6 190户,6.67~33.27 hm2的有134户,33.33~66.60 hm2的有8户,66.67 hm2以上的有12户。本文的分析基于对宁乡35户种粮大户的实地调研展开。
1.1 种粮大户生产情况分析
35户种粮大户种植面积情况见表1。35户种粮大户分布如下:2.00~6.60 hm2的有10户,6.67~33.27 hm2的有10户,33.33~66.60 hm2的有8户,66.67 hm2以上的有7户,承包面积共计1 285 hm2,其中早稻生产面积925.07 hm2、平均产量5 782.5 kg/hm2、中稻生产面积457.33 hm2、中稻平均产量为6 510 kg/hm2,晚稻生产面积869 hm2,平均产量6 397.5 kg/hm2。种粮大户主要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少数种植一季稻。
1.2 种粮大户收支情况分析
35户种粮大户的效益具体见表2。按照承包面积算平均总收入为 27 675元/hm2,平均生产费用为17 970元/hm2,平均利润为9 705元/hm2。其中2.00~6.60 hm2大户的收入最高,为30 150元/hm2,成本最低,达到16 935元/hm2;6.67~33.27 hm2大户的利润为12 105元/hm2;66.67 hm2以上大户利润为7 710元/hm2;33.33~66.60 hm2大户的利润最低,达到了1 590元/hm2,部分种粮大户出现亏损,如大成桥乡的涂永伟亏300元/hm2,蔡国林亏损4 860元/hm2,扣去除亏损大户,33.33~66.60 hm2大户利润为8 685元/hm2。
种粮大户种植面积越多收益越低,呈规模不经济的反常现象,究其原因如下:①2.00~6.60 hm2大户利润最高。由于面积小,管理容易,土地承包费低,平均2 370元/hm2,比6.67 hm2大户少1 500~3 000元/hm2,家庭式经营,用工少,节约雇工费用,排灌费用也很少。②33.33~66.60 hm2大户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大户土地复种指数低。部分大户仅种一季稻,如金洲镇的朱建军,大成桥乡的涂永伟、蔡国林。二是经营管理不善,如夏铎铺镇的何斗牛承包39.73 hm2,因管理未跟上、技术不到位,造成粮食产量低;三是土地平整不及时。如大成桥乡种粮大户蔡国林承包面积达56.67 hm2,实际耕种面积有44.67 hm2,有12 hm2土地未及时平整,严重影响生产;四是粮食成本太高。与2.00~6.60 hm2种植户不同,种植规模较大,家庭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雇工费用较高。
1.3 种粮大户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总生产成本分析。按承包面积计算生产费用高达17 970元/hm2,粮食生产成本构成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机械、土地承包费、雇工费及排灌、除草等其他费用(图1)。其中肥料和农药费用占到生产成本的26%,土地承包费为23%,机械为29%,雇工费为10%。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等农资和人工工资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了大户生产的负担。
第二,土地流转价格趋势分析(图2)。目前存在土地流转机制不畅、流转价格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大户土地承包费仅为975元/hm2,而有的大户高达8 250元/hm2。从35户分析来看,土地承包费用呈现上升趋势,2.00~6.60 hm2最低,为2 370元/hm2,而66.67 hm2以上大户达5 550元/hm2。
1.4 种粮大户经营类型分析
一是本地专业户经营。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经营形式,规模大小不等,以种田为主,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二是外来专业户承包经营。受各级强粮惠粮政策的引导而从事粮食生产,承包面积比较大,如来自江西上饶涂永伟、蔡国林分别在大成桥乡承包56.67 hm2和63.33 hm2,但因本人种粮技术不强,经营管理未跟上,粮食生产效益低,出现亏损。三是企业运作经营。企业承包土地,参与生产经营,如灰汤镇雪皇粮油有限公司实施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租种98.07 hm2,订单种植逾333.33 hm2,效益可观。
2 制约种粮大户规模化生产的因素
2.1 土地流转机制不畅
一是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1]。有些农户之间仅有口头协议,未能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土地流转手续,进一步导致土地使用、租赁关系混乱。二是流转价格不统一。有的费用高达8 250元/hm2,有的甚至不要租金,承包合同的期限短,一般为3~5年,有的甚至一年一签,具有不稳定性,大户难有长远打算,短期行为明显;三是地块不集中。大户种植的承包田块难以集中成片,不便于管理和机械化操作。
2.2 种粮大户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周转不畅、生产投入缺乏是制约种粮大户继续扩大农作物生产面积的重要原因[2]。在调查中了解到种粮大户存在季节性资金紧张问题,每年3—4月、9—10月是他们流动资金最紧张的时间段,由于融资渠道少、贷款困难、贷款实际发放金额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此外,虽然国家的涉粮补贴涉及面广,但基本上是土地原承包农户享受粮食直补等补贴,而不是实际种粮大户。
2.3 部分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少部分乡镇的农田基础薄弱,存在机耕道不通、沟渠不畅等现象,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日常耕种作业,降低了种粮大户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如朱良桥乡、南田坪乡部分种粮大户反映此类问题。二是部分大户土地未及时平整到位,给生产造成了影响,如大成桥乡种粮大户蔡国林有12 hm2土地未得到及时平整。三是缺乏烘干、仓储设施等条件,受天气、人工、晒场等因素制约,无法长时间保存粮食;一般会将收割的稻谷立即出售,否则极易造成霉变,给农户造成损失。
2.4 缺乏风险规避办法
一是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的影响,风险较大。如沙田乡石梅村的姜利文承包面积有9.33 hm2,平均产量仅有3 750 kg/hm2,由于大田积水,无法机收,早稻来不及收割,导致掉粒、鸟害等。二是粮食生产成本高。化肥、农药、汽油、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以及人工费用逐年提高,预期效益难以确定,投资风险较大。三是当前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当前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巨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缺失、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诸多问题[3]。
2.5 种粮技术水平偏低
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掌握较少,普遍缺少会经营、懂管理、能生产、通市场的人才,可扶持为种粮大户的人才基础薄弱,一些种粮大户在肥料施用上还存在问题,例如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氮肥施用量过大、农药用量也过大等,危害了农业生产安全,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种粮大户,各级农业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农技服务与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帮助、技术培训、政策倾斜、政府扶持、防病治虫、统一供种、配方施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技术,把服务延伸到田头。
2.6 种粮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不统一
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从对35户的调查结果分析看,种粮大户平均总收入27 675元/hm2,生产费用高达17 970元/hm2。粮食价格不统一,有的能卖到2.96元/kg,而有的仅卖到2.16元/kg,这反应了农户种植水平不高及选择种植品种的盲目性。
3 对加快发展种粮大户的建议
3.1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
要尽快切实提高耕地的有效利用率,健全耕地流转和保护的长效机制,做好耕地流转经营,引导和鼓励农户在不改变耕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转包等方式流转土地。同时,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使土地流转健康有序、顺利地进行[1]。
3.2 继续加大资金支持,转变补贴方式
政府应协调农村信用社通过小额贷款帮助种粮大户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基金,缓解种粮大户贷款压力。加大对种粮大户的奖励力度,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三合一)、贷款贴息的增量資金向种粮大户倾斜,按“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发放给种粮大户,以调动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3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一是要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范围,集中投入,实施路、田、水、渠、林综合改造。二是鼓励种粮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普及机械化耕作、播种、栽插、收获、烘干等节本增效技术与机械化秸秆还田、化肥深施等增强土壤肥力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提高劳动效率,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三是鼓励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机械烘干等农机产业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按政策予以支持。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机具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四是积极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参与粮食规模化生产,采取订单生产、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基地等形式,充分利用资金、仓储、设备、信息以及运输优势,解决种粮大户的品种、烘干、仓储、收购等难题。
3.4 进一步完善保险政策,增强大户抗灾能力
一是要大力宣传,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在种粮大户中普及农业保险意识,提高他们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大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做到“种粮有保险,风险不用愁”。二是要完善和规范投保与理赔制度。加快推进再保险和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推动和规范现有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增强种粮大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他们收入稳定,实现“自愿投保、政府买单”“谁投保谁受益”“花小钱保大险”,有效化解种粮大户种植风险[4]。
3.5 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抓好技術培训。重点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二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各乡镇要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导品种基础上,大力选育和引进、试种优质粮食新品种,对重点推广品种给予供种补贴,对选育和引进优质高产良种予以奖励。三是推广重大适用新技术。按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原则,在示范片内全面推广大孔盘育抛秧技术、秸秆还田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湿润灌溉为主的控苗壮秆重穗技术、以植保专业化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全程农业机械化技术、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七大技术。四是大力加强农资市场整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调控和管理,平抑农资价格过快增长。
3.6 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
一是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创新服务方式,采取“一分、六统”社会化服务方式,即分户归仓;统一耕田、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组织收割,统一购优良种子、统一栽插;订单生产、在基地建设、产品贮运加工、农资连锁、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种粮大户提供加、销、产一体化服务。二是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龙头企业发展。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拓展利润空间,提高龙头企业产加销能力,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4 参考文献
[1] 秦广才.多措施加快发展湘潭市粮食规模化生产[J].中国农业信息,2012(8):32-36.
[2] 郭素霞.阳城县种粮大户发展探索与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8):57-59.
[3] 郑良芳.建立支农长效机制[J].中国金融家,2009(6):184-186.
[4] 黄志海,胡红强.东阳市种粮大户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