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2019-08-23陆登义石菁车卓席旭东
陆登义 石菁 车卓 席旭东
摘要 金穗701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JS28M为母本、JS16F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抗旱抗病性好,稳产,品质好,生育期96 d,属极早熟品种,适宜在甘肃及周边青海、宁夏的部分极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本文阐述了金穗701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旱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0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多种农作物制种的区域,“天干而地不干”的自然条件使这一区域被国内外种子生产者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种子仓库”。通过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甘肃省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1-2]。近年来,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10.67万hm2以上,产种量近6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9%和40%,均居全国第1位[3-4]。甘肃省中东部高海拔玉米种植区的突出问题是干旱、积温低[5-6],需要极早熟抗旱玉米品种,但极早熟优良品种很少,限制了高海拔区玉米生产的发展。金穗701的突出特点是极早熟、抗旱、抗病、耐密、产量高、活秆成熟,适宜在高海拔玉米区种植,对发展极早熟玉米有重要意义。
1 品种选育过程
金穗701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JS28M为母本、JS16F62为父本于2014年配置组合,2015—2016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2017—2018年开展联合体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2019年1月经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予以推广。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金穗701生育期(白銀)为96 d左右,与德米亚2号熟期相同,所需≥10 ℃活动积温2 000~2 050 ℃。
2.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平展型,株高270 cm,穗位高100 cm,成株叶片数16片,茎基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7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20 g,容重711 g/L,出籽率88.5%;平均倒伏(折)率0。抗青枯病、粒腐病、大斑病、锈病,高抗丝黑穗病,活秆成熟。
2.3 适宜种植区域
金穗701为高产极早熟玉米品种,在金穗3号种植的上限海拔区及德米亚2号、龙源三号和垦玉10号等种植区域可正常成熟。一是河西灌区。靠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山丹、永昌、古浪、天祝、永登等玉米冷凉种植区域。二是中东部旱区。中东部旱区的榆中、永登、安定、渭源、通渭、临洮、平川区南部、会宁、静宁、环县等高海拔玉米区域。三是高寒阴湿区。临夏、和政、康乐、广河、东乡、积石山、永靖等极早熟、早熟玉米种植区域。四是机收区域。在河西灌区、中东部旱区、高寒阴湿区的中熟玉米区,作为机收粒玉米品种示范种植;在中晚熟种植区9月20日前后收获,该品种水分可降至15%,达到直接入仓标准。五是粮饲兼用区。在极早熟玉米区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六是玉米复种区。陇东油菜茬后玉米复种区域。七是轮作区。在种植马铃薯、糜谷的高海拔区域,可作为马铃薯、糜谷的轮作倒茬玉米品种。八是甘肃周边区。在甘肃周边青海的民和、乐都、平安、湟中以及宁夏的泾源、隆德等极早熟玉米种植区域辐射示范。
3 产量表现
从表1、2、3、4可以看出,在2017年高海拔联合体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产量10 155.00 kg/hm2,较对照德美亚2号增产6.93%,且与对照德美亚2号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在7个试点均增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水地耐密高产栽培条件下,具有15 t/hm2产量潜力。
2018年生产性试验显示,在6个点均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达10 996.75 kg/hm2,较对照德美亚2号增产幅度在2.14%~6.76%之间,平均增幅为3.86%(表5)。
4 栽培技术要点
金穗701具有优良的耐密性能,增加播种密度是取得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要求旱地种植7.50万~8.25万株/hm2,水地12.00万~12.75万株/hm2。旱区按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灌区按一般栽培技术种植。底肥施农家肥22.5~30.0 t/hm2、磷酸二铵300~375 kg/hm2;追肥于拔节前期结合灌水施尿素375~450 kg/hm2,散粉灌浆期结合灌水再施尿素225 kg/hm2。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保持品种种性
亲本原原种套袋自交,连续多代后可进行1次姊妹交。原种繁殖要严格控制隔离区500 m内不能种植玉米。制种要严格选择隔离区300 m内不能种植玉米。
5.2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一是父母本错期。先播母本后播父本,二者错期5~7 d。二是父母本比例。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6。三是父母本密度。母本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父本为1.5万株/hm2。四是母本去雄。“摸苞带叶”,田间母本雄穗小苞比例为1/3时及时带1~2片叶拔除雄穗。
6 参考文献
[1] 刘兴丽.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3(7):49-51.
[2] 彭银年,王兴师.甘肃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8):81-86.
[3] 吴自勤,刘素霞.甘肃省玉米制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3(3):11-15.
[4] 王红梅.甘肃河西制种区玉米杂交种种子获利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
[5] 路贵和,任冬莲,王小强,等.我国玉米杂交种耐旱性评价与分析[J].玉米科学,2010,18(3):20-24.
[6] 李新海,高根来,梁晓玲,等.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寒旱性差异及改良[J].作物学报,2002,28(5):5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