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湖的筑梦人
2019-08-23徐曼丽
本刊记者/徐曼丽
感悟:用政治站位的标尺,当好红船护旗手;用高质量发展的标尺,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用为民情怀的标尺,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7月最后一天,从燥热的杭州,切换到平湖,忽然觉得空气多了份湿润,蓝天多了份柔和。这座背靠上海、面向大海,“两海”优势得天独厚的城市,201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强,两年多来已有18个世界500强和超亿美元项目落户在此,还有总投资110亿元的长城汽车、128亿元的中意直升机两个项目,让金平湖实现了“整车梦”“通航梦”。
为什么平湖如此受青睐?见到祁海龙之后,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采访之前无数次“脑补”过祁海龙形象:主政平湖两年多,实施经济创新、环境整治、民生共享、铁军打造“四大工程”,设立四个指挥部,以项目化为抓手,三年共排出工作任务969项;坚持“以破难实绩论英雄”为导向,完善铁军打造“十个一”机制,尤其是建立市领导领衔破难、部门领导驻点破难、镇街道干部一线破难的三级破难机制……在他的带领下,平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嘉兴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两连冠”。能交出这样一份精彩答卷,无疑是“雷厉风行”的人设。
然而,眼前的祁海龙,笑容温和,不骄不躁,无论获得多少夸奖,直言自己是“幸运的普通人”;书卷气质,由内而外,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他有问必答,点滴之间流露着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金平湖新崛起的信心和远虑。
平湖,于祁海龙,是至纯的赤子情怀:12岁时,与小伙伴从嘉兴南湖出发走了一天到平湖,见到人生当中的第一座山和第一片海;青年时,又曾在平湖造海防林,以青春名义种下一片绿荫。
人到中年,与平湖再续前缘,祁海龙履新之时说过一句话要“学习平湖、融入平湖、服务平湖”。他到平湖做的第一件事情——走遍平湖所有的乡镇。从“金平湖”的历史美誉思考,提出“全面推进金平湖新崛起”的设想,并赋予“又好又快、特富美安、走在前列”的内涵,祁海龙为平湖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跑道。随后两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市所有村,为8个镇街道一一把脉开出发展良方。
从让平湖水面再现红蜻蜓和萤火虫的环境整治,到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农民住房改善、老旧小区标准化改造等初心行动,从《了凡四训》中悟出“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的抓整改之法,到金山平湖“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跨界故事”,从三年多援疆一生胡杨情的经历,到培养女儿独立自主、勤奋正直,做最优秀的自己的家庭教育观……祁海龙和我们侃侃而谈,有时会特意放慢语速,等大家写好笔记,再接下去聊。正是这份超于别人的细致周到,才将繁琐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简历祁海龙,男,汉族,1965年3月生,浙江绍兴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嘉兴市郊区团区委书记,大桥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嘉兴市郊区(秀洲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嘉兴市秀洲区副区长,省经贸委企业处副处长(挂职),嘉兴市秀洲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嘉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沙雅县委副书记(援疆),嘉兴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兼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党委书记,嘉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等职。现任平湖市委书记。
记者:嘉兴市委正式确立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平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路径在哪里?
祁海龙:从平湖发展的潜力和优势着眼,我们坚持“全市域融入、全要素接轨、全方位提升”理念,用好接轨上海的“2758”密码(27公里黄金海岸线、58公里与沪毗邻交界线),以实际行动争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先锋。现在58公里交界线上,平湖与上海方面共建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浙沪新材料产业园、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正如火如荼推进,与金山区建立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开创全国先河,与闵行区也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接轨正多点突破、全面开花。
接下来,平湖将通过共推浙沪融合平台合作带、共建区域协同产业共同体、共筑融沪连杭交通大动脉、共塑环沪地区现代城市群、共造江南水乡生态大花园、共创毗邻一体善治样本区等举措,先行先试,善做善成,全力建设产业高端、城市现代、开放融合、绿色崛起的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先行区,全力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典范。
其中,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要进一步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试验田”;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化工管廊项目建设,深化产业链上的合作共赢,高质量打造杭州湾北岸重要增长极,加强与上海方面对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高标准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与上海嘉定等地共建“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形成以长城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平湖是怎样当好“乡村振兴战略领跑者”的?
祁海龙:推动产乡融合是平湖找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由乡到城”的要素输出多,“由城到乡”的资源导入少,这是带来城乡差距、造成“三农”欠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让更多资金、人才、服务等各类要素资源回归农村、流向农业、造福农民。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唤醒一批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推动农业跨界融合蓬勃发展,平湖就此创下三个“全省第一”:全省第一个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全省第一个举办县级农业经济洽谈会,全省第一个在上海外滩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农村建设。平湖不仅连续两年获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省优秀,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列全省第9位,创建成为省森林城市、省基本无违建市,还高品质建成了全国首条跨省市乡村马拉松赛道、全省首个乡村青少年棒球基地,还有平湖广陈南山塘与上海金山北山塘联手打造的“明月山塘”景区等一批精品项目。“农业+体育”“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平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