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设备盒式电源模块MOS 管的散热优化设计

2019-08-23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电源模块导通散热器

沈 悦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1 MOS的基本结构及损耗

常用的功率MOS管从主要工艺结构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平面型和垂直型两种。随着设计及工艺的不断革新,MOS结构已由早期的平面型逐渐演变到垂直型,如图1所示。特别是近年来的U型垂直沟道结构,由于采用U型栅,形成的纵向沟道截流面积相比平面工艺更大,有效减小了导通电阻,因其更优的FOM参数而被大量应用于主功率开关变换拓扑。一般开关变换应用中,MOS管的损耗主要由导通状态损耗、开关交叠损耗以及栅极驱动损耗构成。由于驱动损耗一般占比较小,因此MOS损耗一般为导通损耗+开关损耗。

图1 垂直沟道MOS管

导通状态下,MOS管的主要损耗来自于工作电流在导通电阻上产生的热耗,即:

其中,Rdson为MOS管的导通电阻,Kth为归一化温度系数。从MOS管沟道导通后工作电流的路径来看,MOS管单个元胞的Rdson主要由S极n+重掺杂区电阻、沟道电阻、n-外延层电阻和衬底电阻组成。对于通信应用的80 V、100 V MOS管,沟道电阻和外延层电阻是构成MOS管导通电阻的主要部分。因此,导通损耗主要集中在沟道附近,该温度即Tj节温。

开关状态下MOS管的主要损耗来自于漏极电压与工作电流交叠部分产生的热耗。而MOS管实际的开关交叠过程中,因为负载和寄生参数的影响,电压与电流的交叠部分比较复杂,这部分损耗很难准确计算。为了简化前期计算过程,可以考虑最差情况与理想情况,实际损耗则介于两者之间。

(1)最差情况下,MOS管电压电流不同时变化,即Vds电压下降前,Imos负载电流逐渐增加到负载电流Id,随后Id电流不变,Vds电压逐渐减掉到最小值。这种情况下的交叠损耗最大,可以按照Psw=1/2×Vds×Id×t×f来估算,其中t为交叠时间。

(2)理想情况下,认为Vds与Imos同时变化,即MOS管开启后Vds电压开始逐渐减小,Cgd开始变大,在米勒平台过程中Imos逐步增大。这种情况下的开关损耗为 Psw=(1/2)×∫Vds×Id×dt≈ 1/6×Vds×Id×t×f。

在高温环境应用时,来自周围器件的热辐射和通过PCB传导来的热量,会使MOS管本身温度升高。节温的升高、电气参数的漂移等因素,最终会影响器件的应用可靠性及寿命。因此,设计初期结合系统实际情况,根据系统热仿结果,选择合适的PCB布局、PCB板材、覆铜、过孔以及合适的散热方式等,对于MOS管的散热至关重要。

2 基于实际场景下的系统降温措施

产品实际全桥应用中,原边单颗MOS的损耗为1.3~1.4 W(36 V输入时导通损耗0.67 W、开关损耗0.56 W、驱动损耗0.06 W;57 V输入时导通损耗0.41 W、开关损耗0.94 W、驱动损耗0.06 W),副边单颗MOS的损耗为1.1~1.2 W(36 V输入时导通损耗0.82 W、体二极管损耗0.14 W、驱动损耗0.24 W;57 V输入时导通损耗0.7 W、体二极管损耗0.14 W、驱动损耗0.24 W)。由于电源模块位于系统风道下游,前级的热量经过层层累积,最终到达电源模块时,经实测环境温度已高达95 ℃,高出仿真值10 ℃,而原副边MOS管的温度更是超过130 ℃,严重超出温度降额要求。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有2个:(1)系统风阻过大,导致风量不足,且过高的环境温度导致MOS管损耗进一步增加;(2)变压器作为第二个热源,通过互连的铜皮烘烤四周临近的MOS管。

针对第一个原因,首先从系统方面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尝试:

(1)在满足寿命及室内机房噪声标准的前提下,提高风扇转速和系统风量;

(2)调整机框钣金结构竖梁位置、风道内前后对齐、结构面增加开窗面积、机壳增加开孔面积以及横隔板进行表面处理等,减少系统风阻;

(3)机框内部分位置增加堵片,防止系统入风气流短路及回流,减少风量损失;

(4)其他方面,如高度优化基带板和电源模块散热器、调整高器件位置等。

经过实际测试,风扇提速收益最明显,转速及风量同比例提高10%后电源模块环境温度可减少5 ℃,但实际受限于噪声标准限制,实际风扇提速有限。

3 基于实际场景下的单点降温措施

针对谈到的第二个原因,关于单点热源方面的散热优化,首先要保证器件与PCB之间的高效热导,其次对PCB进行直接散热来达到对高温器件的间接散热效果。对于单面表贴、单面散热的MOS管(如主流SO8封装),散热主要有2种途径:(1)通过MOS内部的金属连线将DIE温度纵向传导至PCB焊盘,再通过PCB焊盘下侧的热过孔分散到PCB每一层相连的铜皮中,以PCB为载体横向传导温度,最终通过机壳耗散至空气中;(2)通过DIE向上传导到MOS表面外壳上,再向空中辐射。由于SO8单面散热MOS管外壳一般为树脂材质,热阻大,因此热耗中一般超过90%的部分通过第一条路径传递,只有不到10%的部分通过第二条路径传递,如图2所示。可见,MOS散热的关键是降低周围PCB的温度,即在功率MOS选型明确后,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PCB的热交换率,无论是对流或是传导方式。

图2 SO8 MOS散热路径

3.1 PCB焊盘、热过孔优化

单纯从热传导方面考虑,增加热过孔数量或增大热过孔孔径,对有利于散热。但是,受限于工艺约束,过多的过孔数量会导致MOS管有效焊接面积下降,反而恶化了接触面热阻,从而导致散热效果变差。此外,过大的孔径也会导致回流焊时PCB底层发生透锡情况而产生安规绝缘问题。受限于PCB面积及布局,通过焊盘本身尺寸优化来加强散热非常有限。最终,在满足工艺焊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折中处理,从表层3×3 VIA10优化到4×4 VIA12,并在内层每层进行铜连接,最终实测MOS管温度收益2~3 ℃。

3.2 PCB走线及亮铜优化

基于PCB通流仿真结果,优化变压器原副边MOS管的走线宽度及回流路径,使MOS并管之间尽可能均流,同时在主回路的表层铜皮进行亮铜处理,通过近板位置的对流提升表层铜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实测热点PCB温度(MOS焊盘附近)收益在2 ℃。

3.3 PCB增加整体式散热器

MOS管上方增加一体式散热器,通过导热垫直接与MOS管及周围PCB亮铜区域接触,可以降低不同位置处PCB的温差,起到较好的均温效果,同时可以给焊盘进行辅助散热。实测原边MOS管高温点降低7 ℃,低温点升高3 ℃,收益明显。但是,散热器安装需要牺牲较大的空间,同时产线结构装配需要增加工序,实现代价较大。

3.4 PCB增加单点散热器

一般变压器和MOS管热耗都较大,两者布局也会相互靠近以减小环路面积,因此两者会通过互联的铜皮相互烘烤,取决于热点是变压器或是MOS。该产品中变压器为平面表贴式,铜损占大头约15 W,通过表贴散热器进行散热。但是,内芯线圈绕组因无法直接接触散热器,因此热量最终通过引脚传导至PCB,加热了PCB及相连的MOS管,使MOS管温度更高。通过在热点铜皮处表贴小铜柱,类似于给PCB安装了微型散热器,增加了PCB的散热面积,在铜柱周围形成的紊流能够实现更好的热量交换,相当于间接为变压器进行散热。但是,该方案也变相增加了动点面积,在MOS开关边沿高频谐波会恶化,因此需要考虑对RE的影响。实测由此带来的MOS管温度收益原边约2 ℃,副边 4 ℃。

3.5 PCB底板结构件优化

该产品PCB底部设计有铝基板结构件,作用为:(1)减少热点冷点间温差,实现整板均温;(2)提供低热阻路径,将PCB热量传导至机框。但是,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仍有以下几点影响了实际的导热效果:(1)基板表面未抛光处理,导致与PCB有效接触面积减小;(2)与PCB固定的几个铆钉位置间距过大,导致锁紧后仍有较大的气隙,增大了热阻;(3)关键MOS下方有铆钉,导致MOS下方PCB背面无法紧贴铝基板。经过这几点优化,最终实测MOS温度收益4 ℃左右。

3.6 其他方面

去除电源模块屏蔽罩、变压器下沉夹心等,均对MOS温度有一定收益,但从生产角度讲实现代价高,不便于海量产品化。最终,通过系统侧及模块单点侧的若干优化措施,做到了原副边MOS管温度在全输入范围及全负载范围内保持在120 ℃以下,达到了器件降额要求,满足产品可靠性应用要求,并成功投放市场。

4 结 论

对于高温应用场景的电源模块,需要保证环境拉偏、边缘场景条件下的温度降额,以达到产品可靠性的设计要求。最佳的散热优化是尽可能提升效率,减小器件自身的热耗,即从热源角度进行优化。但是,很多情况下受限于各种条件,当器件选型受限或器件无法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可以从散热路径上继续优化,并结合系统自身散热方案特点进行整体或者单点优化。另外,散热方案受结构、工艺以及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有一步到位的效果,尤其在后期可接受的范围内的调整非常微小,但是多个微小的优化同样可以满足最终的系统散热要求。

猜你喜欢

电源模块导通散热器
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热仿真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分析策略分析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DC-DC电源模块通用测试方法设计*
地铁车辆客室照明驱动电源模块故障处置分析
广州果丰散热器有限公司
串联晶闸管同步导通设计研究
汽车线束生产中导通测试设备的应用
热管理技术在散热器年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