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风流第一帖
——张芝《冠军帖》解读

2019-08-23/唐

艺术品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帖传世大观

文 /唐 昆

张芝及《冠军帖》

张芝字伯英,东汉敦煌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卒于汉献帝时期。书法上以崔瑗、杜度为本,后变其法并省减章草中之波磔,使得字势上下连贯创“一笔书”。《宣和书谱》称:“(张芝)于草书尤工,世所宝藏,寸纸不弃”,并被后世尊为“草圣”。一代“书圣”王羲之更是有:“钟(钟繇)、张(张芝)之外其余不足观”的赞叹。张芝幼年不仅天赋过人,对于书法的学习也极其勤奋,书法史上“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讲的就是张芝学习书法的过程,后来“临池”也泛指书法的学习过程。虽朝廷也曾征其为官,但他却辞之不仕,后世也多评价张芝有高尚的情操。

张芝的传世作品均为刻本,有《八月帖》《秋凉帖》《冠军帖》《今欲归帖》传世,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冠军帖》,有“天下第一草书”的美誉。

对于《冠军帖》书写内容的分段,历代都有不同意见。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对于《冠军帖》的分段参考了米芾、黄伯思、姜夔等人之说,认为最后章草《秋凉帖》应为独立一帖。但刘次庄在《〈法帖〉释文》中却将顾从义所分前三帖为一帖,清代王澍《〈淳化阁帖法帖〉考证》则在刘次庄的基础上认为:“自‘知汝殊愁’至此二十二行总是一帖”。对于“二王”碑帖的临习,清代书法家王铎可以说是“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在王铎传世的临摹《冠军帖》数种中,均为从“知汝殊愁”临至“弥若论听故也”,在这段的书写中风格最为统一,笔势连贯,可证相传的“一笔书”风格,故笔者在研究《冠军帖》时沿用王铎所选取临写部分并录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释文如下: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

终年缠此,当复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竟不竟,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一昨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其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冠军帖 《淳化阁帖》懋勤殿本 故宫博物院藏

《冠军帖》传世版本及作者汇考

《冠军帖》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但却没有墨迹本传世,我们唯一能看到的仅为流传的拓本,这就难免会涉及到版本的问题。《冠军帖》在宋代被收录于《淳化秘阁法帖》,也称《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将所藏历代法帖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十卷并刻录于枣木板上的法帖,为的是奖励、赏赐有政绩的大臣。虽然皇帝本意是用来赏赐大臣,但《淳化阁帖》却开法帖之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法帖,后世常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冠军帖》收录于《淳化阁帖》,对于《冠军帖》版本的研究很大一部分要依托于《淳化阁帖》的版本流传,在传世的宋拓善本中有上海博物馆所藏最善本、上海图书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袁氏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故宫博物院藏《淳化阁帖》(懋勤殿本)均有收入《冠军帖》。

传世法帖中,除《淳化阁帖》之外,《大观帖》《绛帖》也均有收入《冠军帖》不同版本。

《大观帖》是在《淳化阁帖》的基础上摹刻的,《淳化阁帖》为枣木板,不能耐久,加上因为是初次组织编辑丛帖,难免错误。故由龙大渊主持、蔡京书写法帖名称的一部官刻丛帖应运而生,此帖刻成时间为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并置于太清楼下,所以又被称为《大观帖》《太清楼帖》或《大观太清楼帖》。《大观帖》第二卷、第十卷均有收入《冠军帖》,传世较为完整的的版本有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临川李氏本),其他各地均有《大观帖》残本收藏,但鲜见《冠军帖》收入。

北宋潘师旦摹刻的《绛帖》也收录历代名臣法帖,《冠军帖》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法帖,国家图书馆藏《绛帖》宋拓本残册、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十二卷本都有收录。除此之外,元明清法帖琳琅满目,诸多私家法帖也都收录《冠军帖》摹本。但对于版本而言,《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版本较为可信,且刊刻精美,为临习、研究《冠军帖》的首选资料。

对于《冠军帖》而言,最为让人们关注的就是《冠军帖》的作者之谜了。历代研究者乃至今人的研究中对《冠军帖》的作者也多有考证,兹概述汇总如下:

冠军帖 《大观帖》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藏

冠军帖 《绛帖》宋拓本残册 国家图书馆藏

张芝说

北宋宫廷编纂的《宣和书谱》中记载:“今御府所藏二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帖》”。《淳化阁帖》中也将《冠军帖》定为张芝所作,这是我们至今一直延续的主要观点。马世晓更是在《张芝“一笔书”辨及〈冠军帖〉审美新探》一文中对此观点深信不疑。

王献之说

对于《冠军帖》是王献之所书的观点,明代的孙鑛在《书画跋》中就有很详细的考证:“此卷书多佳,伯英《知汝殊愁》下三帖并第十卷大令《桓江州》下八帖,米谓俱系伯高,黄则谓此系伯高,大令帖乃伯高、藏真等伪作。然《知汝》及大令诸帖,虽过纵肆,却俱是晋人笔法,秀媚有姿,若长史则惟是苍劲,或兼有纠绕,如《今欲归》《二月八日》两帖乃的是伯高笔,‘内忧’字作长势,尤是发濡真态。伯英妙迹既绝,此帖有‘祖希’等语,当并十卷八帖,俱子敬书耳。子敬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其逸气超迈,应得于伯英者多,故《书断》论伯英书谓惟子敬明其深指。”孙鑛从《大观帖》第十卷为王献之合辑与《冠军帖》书写用笔出发,认为《冠军帖》“是晋人笔法”,与张芝本应有的“苍劲,或兼有纠绕”有别,故有此说。

张旭说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认为 :“《知汝殊愁》以下五帖,‘祖希’米云皆张长史书,信然。但帖中有云‘数往虎丘’‘祖希时面’,‘祖希’,张玄之字也,玄之与大令同时,虎丘地在江左,当是长史书‘二王’帖辞耳。”清乾隆时期《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中也将《冠军帖》归到张旭的名下,今人邱振中、沈乐平等都从作品笔法本身出发,也都将《冠军帖》归为张旭所书。

张芝作为草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年代的久远和作品传世的不确定性更加增添了其本人的神秘色彩,对于我们临习而言,《冠军帖》不仅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一笔书”的标准样式,也为草书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参考资料,正如沈乐平在《古典名作解析—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冠军帖〉》中谈到:“《肚痛帖》《冠军帖》均为张旭草书法帖。真迹久佚,但都有刻本流传。《冠军贴》笔势雄伟奔放,虽态肆而不逾法度,千状万态,一气呵成,是研习草书名范本。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猜你喜欢

法帖传世大观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烟云尽态
——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展
《宝贤堂集古法帖》研究综述
豆腐是怎么来的?
江山如此多娇——天才少年的传世名画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书法教育中的碑帖选取
人与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