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2019-08-22李芳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李芳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形势与新动态提出了严谨缜密、科学合理、逻辑清晰的新论断,为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彰显中国化、充满时代感、富含科学性的新见解。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重心应着力于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强化意识、坚定信念,在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国情世情、聚焦高校场域的基础上构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之新思维、教育模式与话语平台之新路径、言行相依与实践笃行之新要求、思想信念与理想信仰之新展望。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2.009

习近平总书记将意识形态话语权视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就此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并且特别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并全面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进行社会主义高校的创办。其思想精髓在于不仅对我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也为新时代有效加强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根本指针,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指明了具体遵循,为高校更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重要保证。

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之新思维:优化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聚焦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工作要依势而行、顺势而为、据势而动的战略启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重心之首任是着力于富含深厚理论的话语体系优化与彰显宣传实效的表达方式创新。

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印刻中国标识、彰显大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3]并具体指示要在立足国情世情、汲取历史经验、反思未来趋向的新思维下,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与话语体系;要拓展话语体系的高度、深度、宽度,构建融通内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提升,亦需在此指针下立足时代进程、聚焦中国国情、落实中央精神、直击现实问题、把握青年特征,对话语体系进行创新与优化。

因此,新时代的话语体系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确定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指针与路径,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层面切实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须以人为本位,针对高校青年的人生发展阶段,建立学生群体容易理解、接受、认同且通俗易懂的话语范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标识、中国气派的主流话语体系;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品质的重要前提下,针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实课题与重大挑战,不断创新、丰富、优化话语体系,全面把控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角力的主动权。

创新富含思想深度、内涵情感温度、彰显品质高度的话语表达方式。要着力推出富含思想、内涵温度、彰显品质的新表述,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是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感召力的必然出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概念、范畴、表述要围绕国内外的新形势与新发展与时俱进、顺应世情、接轨对焦,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思想的表达效果与宣传能力。因此,要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循之路与彰显时代特色的必由之径中变革话语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使之井然有序、掷地有声,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宣传的实效性。

高校场域下,则需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话语空场、话语空虚、话语空洞等程序化、形式化、教条化做法,要摒弃陈旧的理论宣传与说教模式,在强调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同时,注重更加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课外生活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模式,在提升表达实效中争取主动、抢占主导;要针对新时代的高校发展要求与学生身心特点,着力打造能够“赢取听众、声入人心”的新表述、新概念与新范式,善于运用对话式、沟通式与引导式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与话语产生兴趣,引发情感共鸣与话语互动;要巧妙地用好、用对官方渠道,建好政府、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对一些共性问题、政治立场、解决对策进行充分阐释,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呼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力量与感染效果得到充分彰显,在呼与应、扬与弃、立与破的生动格局下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因得法而得效。

教育模式与话语平台之新路径:丰富与拓展

感知、分析、应对新时代复杂态势,需立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细致科学的教学工作,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核心,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为前提,丰富教育模式进行思想争鸣,拓展话语平台进行话语交锋,在务到实处、落到细处、攀登高处中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建立具有亲和力、号召力、感染力的课上课下教育模式。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材读本是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不可缺的重要载体,要对其内容在传承优秀文化、立足时代前沿、彰显政治权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更新、调整与丰富。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路人,要以身作则,全面把握、深层领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将其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体系融于课堂教学、课下实践与师生互动中。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严谨性与学术底蕴性,要在阐释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全过程。其四,要着力于变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善于运用活跃互动的课上课下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有序推进的教育与引导过程中,使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其五,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相关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发挥引领、指导、教育的作用,体现更多鼓舞、关心、服务等方面的价值,真正贴近高校学生群体的现实生活、内心世界與真正诉求,是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信服感的上优之路。

打造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新时代课堂课外话语平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梦、宣扬主旋律等离不开课堂教学与课外引导。因此,话语平台的规范、维护、拓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成为话语交锋、交流、交融的主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全媒体时代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与话语方式等层面发生着时代性嬗变,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等新动向与新特点。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全媒体平台的竞争较传统媒体更加激烈、复杂、难控,多形式的交锋与较量给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对高校青年学子而言,其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层层面面都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青年一代处于三观逐步稳定的特殊时期,面对全媒体平台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与价值观念,需要给予其正确的、及时的辨析与指引。因此,高校亟需采取措施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必须针对学生群体建立成熟健全、完备细致、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体系与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管控与信息引导;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媒体平台进行主流思想的渗透、主旋律文化的宣扬、正能量话语的传播,使学生在课堂课外都能够时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主流文化的思想厚度、主旋律文化的情感温度。

言行相依与实践笃行之新要求:自觉与自洽

言行相依与实践笃行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主义科学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要求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根脉,并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统一过程中做到因时而进、顺势而新,以实践中的自洽确保话语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需要强硬的理论底气,更需要有融会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最新成果的实践觉悟。

在言行相依的自觉中续写“大文章”的华彩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5]在理论基础层面,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与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结合,持续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不断丰富、创新、完善,全力建设、建强、建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学科,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强调相关学科的意识形态价值;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自觉贯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牢固的理想信念,善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积极引导、全面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合理安排、全力创造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做到以言促行、言行相依,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经验中进一步创新、丰富理论体系,使知行相依成为筑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阵地的垒土之台。

在实践笃行的自洽中深入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实践层面,必须保有与理论层面一样的坚定信念,要注重发挥实践育人的认知升华功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内化于深层认知,并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新理论、新体系,在实践的感知、深化、升华的具体进程中,在身体力行、实践笃行的自觉自洽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让实践笃行成为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能量的动力之源。

思想信念与理想信仰之新展望:自知与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6]在凝聚思想共识、共筑理想之翼的自知自信中不断提炼新生力量、汲取能量精髓,是铺设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光芒前路的新展望。

在固本守魂中抵御“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思想信念自知。思想信念是抵御敌对思潮渗透的防护板,是保证根基稳固的压舱石。缺乏思想信念的自知自信,将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消解话语权的权威性。面对新时代的杂音乱象,我们必须要清醒认知、明确辨析、及时破除西方所散布的谣言,在别有用心的蛊惑与谣言中时刻保持坚定的话语立场与中国自信。尤其高校这一重要领域,是滋养青年一代成长的沃土,更需给予全面关注,指引青年学子明辨是非对错、坚定思想信念,固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阵地。

在牢铸根基中保持“飞云乱渡仍从容”的理想信仰自信。理想信仰的自信需要建立在理论的自知和自觉之上,要用清楚的思想认知与深厚的学识积淀来造就强大的内在支撑。因此,建构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在党的具体方针指引下,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与文化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课下讲座、校园活动等,极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紧跟中国的发展进程与时代需求,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时代主题下,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明晰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相互关系,将其深刻内化于心,在理想信念与以知促行的自知自信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而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同奋斗。

综上,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重心,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具有思想厚度、发展高度、战略深度的纲领性与科学性论断指示。在深刻领悟、深入解读、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在明确定位变革方向、全面把握巩固重心、有效推进建构指向的进程中,有重点、有目标、有策略、有步骤地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全成员、全方位、全要素的建构工作。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中苏意识形态大论战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YJC770027)

注释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4]习近平:《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第1版。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5月4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4/c_1122783997.htm。

[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業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

责 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