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类型与空间特征研究
2019-08-22翟思宇李晓东
翟思宇 李晓东
城市化的发展激发了新时期人们对养生的强烈需求,养生旅游借此逐渐发展。运用计量数学方法中的基尼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衡量乌鲁木齐“七区一县”中可作为养生旅游的景点分布状况,并借助ArcGIS 10.3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进一步对该地37个养生旅游景点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的养生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总体可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人文活动类、旅游商品类4个主类和6个亚类,前两者的景点数量居多,具有养生旅游的开发潜力。景点类型和各级别的分布状况基本和当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布局特征相当,大致呈现中部密集、南部扩散、北部缺乏的空间特征。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走向了新时代,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人们更重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养生”成为热门话题。最早我国提到的“养生”即运用多样的手段来维护和保养生命。之后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也体现了对养生的思考。而国外于1961年最早提出养生(Wellness)概念的是美籍医生哈尔伯特邓恩,他认为“自我内部丰盈的满足状况为较高的养生境界”。至今,中国养生文化底蕴仍旧深厚,养生观念趋向年轻化。
虽然我国养生文化起源较早,界定养生旅游这一概念却始于外国。我国有学者将养生旅游(Ysntourism)看作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融养生文化和工业、生态旅游方式为一的参与式旅游。陈雪婷等认为养生旅游是一项以天然、文化和人文环境为基础,结合观光、休闲、康健、游玩等形式,以达到长寿、强体、修性、就医、复健等目的大众休闲旅游。周作明认为是到具有养生资源的,与居住地不同的目的地,开展健康活动,是专项旅游。叶春等研究了贵州省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结合上述,本文将养生旅游定义为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以参与体验为方式,以强体、修性、长寿、就医、复健为目的,自发离开原住地进行的活动和现象的总和。
养生旅游资源是地球和世界中能激励游客创造养生旅游活动的物质,并为旅游业所利用,为该目标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本文中的养生旅游资源是指符合养生旅游及其资源定义的,可作为养生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新疆所辖面积广大,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极具吸引力,但区位条件不理想,旅游业亟待发展。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也是游客集散地,积极响应全域旅游的号召,以合理配置乌鲁木齐旅游资源,从空间结构上布局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本文借鉴杨懿等人文章中的养生旅游资源类型,使用GIS技术,分析乌鲁木齐养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新疆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将乌鲁木齐旅游景点作为研究对象,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将乌鲁木齐分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和米东区共7个市辖区,以及1个乌鲁木齐县。根据《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0年)》和《乌鲁木齐县统计年鉴(2013年)》进行了该地景点数据的收集,乌鲁木齐共有73处各类景点,依据已有的养生旅游资源文献对景点分类,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最终可作为养生旅游资源的景点共37个。并借助百度地图收集坐标点,使用ArcGIS 10.3软件对其进行了空间可视化描绘,进而分析乌鲁木齐的养生旅游景点类型和空间特征。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基尼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景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学分析。基尼指数原用于分析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均衡程度,后来被学者引用到区域旅游发展均衡程度的分析中来。本文借此对乌鲁木齐各行政区的旅游景点发展均衡进行计算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原用于地理学来分析研究对象的集聚程度,现将其引入养生旅游景点的研究中,以此体现养生旅游景点在区域尺度上的集聚状况。
二、结果分析
(一)养生旅游景点的结构特征
本文参照杨懿等人对养生旅游景点的分类方法,结合实地状况,将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4个主类,相应的又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泉和天然湖泊、沼泽、艺术、民间习俗、地方旅游商品6个亚类。地文景观数量位居第一,共有22个;第二则是水域风光,且其中大多为天然湖泊和池沼类;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景点在所有养生旅游资源分类中拥有的景点数量最少。
就级别而言,乌鲁木齐有23个1A级及以上级别的景点。其中,5A级景点仅1个地文景观类;4A级景点中有5个地文景观类,旅游商品类和水域风光类各有2个;3A级有5个地文景观类,2个水域风光类,旅游商品及人文活动各1个;2A和1A级景点共有4个,均属于地文景观类;无级别的景点共有14个。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发现,乌鲁木齐低级别景点的数量相差不多,说明当地景点开发水平较为均衡,但景点的维护和开发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养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1.养生旅游景点的整体分布特征
以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样本数据为依据,借助百度地图和ArcGIS 10.3软件,将37个可作为养生旅游资源的景点按照类别输出可视化分布图(图1)。从图1可知,乌鲁木齐该类景点总体呈现中部分布密集,南部分布扩散,北部缺乏的分布特征。
乌鲁木齐统辖的“七区一县”中,沙依巴克区、天山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和新市区位于行政区划中心,米东区、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分别位于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大致构成等边三角形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地文景观类分布在中心和西南部,水域风光类经过中心部分,大体呈现西北-东南的分布状况(图2),而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基本集中于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居民聚集,是人文活动类和旅游商品类聚集在中心区域的原因。地文景观类归属于自然资源,具有天然的森林、山岳、草原等风光,较少受到人为的开采和破坏,养生旅游对高质量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有着特殊且不容忽略的要求,故该类景点主要集中在居民较少且自然资源丰富的乌鲁木齐县。水域风光类以线性分布,这与当地的水文特征有关。养生旅游景点的分布特征与乌鲁木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的分布呈现一致特征,是开发养生旅游的基础。
图1 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图
图2 乌鲁木齐4类养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图
2.养生旅游景点空间集聚特征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的基尼指数G=0.86,结果较高,接近于1,表明其集聚程度较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得出,地文景观约为55.67,水域风光为40,人文活动约为70.71,旅游商品为100。由此看出,乌鲁木齐四类养生旅游景点的集聚程度相差较大,其中旅游商品类集聚现象明显,三个景点均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水域风光类集聚程度最低,分布在五个行政区域内。地文景观类和人文活动类分布较分散、均匀。
使用ArcGIS软件对该地景点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结合景点的级别分类,从图3可看出,乌鲁木齐的养生旅游景点以“三核”特征分布,主核心位于该地的行政中心,另外两个副核心均位于乌鲁木齐县。除1A和5A,其他级别的景点在这三个核心区的分布较为均匀。
图3 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核密度分析及等级空间分布图
三、结论与讨论
发展养生旅游资源将为乌鲁木齐旅游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协调发展目标的可持续,要正确、深入地认识养生旅游景点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结合使用计量数学方法和地图学的GIS技术,对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类型划分、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乌鲁木齐养生旅游景点类型较多样化,包含了4个主类和6个亚类。地质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数量最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养生旅游发展的潜力较大。从空间维度来看,乌鲁木齐可作为养生旅游景点的区域分布为中部集聚、南部扩散、北部缺乏,区域间的景点开发程度和能力不均衡。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由一个主核和两个副核形成“三核心”特征,可将“三核心”作为养生旅游开发重点。养生作为一个目的地资源,具有四个推动者:价值、消费状况、市场和当地文化。在进一步开发时要考虑到该景点是否有作为养生旅游开发的价值、是否符合现在居民的消费能力、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和特色的当地文化。
对小区域的研究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资源高效的规划和开发。养生旅游为游客提供更长的停留时间,從而促进目的地的游客来自内部或外部所呈现规模经济增长。乌鲁木齐可借助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养生旅游项目,相应地对景点进行再开发和维护,结合不同区域的景点类型进行不同市场的引导,进而带动周边的经济、文化发展。在开发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强调游客的参与,以此宣传并实现养生旅游的目的和需求。
(作者单位:1.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新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