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防范意识分析
2019-08-22汪鸿
汪鸿
无论哪种旅游方式,均需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圆满完成轻松愉快的旅程,获得最佳的精神和物质收益。特别是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食物安全、观光安全、出境游的证件安全及钱物安全等方面均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依法理性维权。
引言
旅游本身是一种精神享受,放松压力,愉悦心情,以便焕发青春活力,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工作。如果忽视了旅游安全,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带来人身伤害,所以旅游安全是旅游中的重中之重。在旅游中安全第一,丝毫不能懈怠,对于旅游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如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火灾事故、溺水事故等,一定要事先做好把防范工作,清除一切安全隐患,一旦遇到要沉着应对,果断采取措施,合情、合理、合法地予以处理,严格按照旅游保险的规定进行赔偿,尽量让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旅游的准备期,如跟团游要考察好旅游团的资质,拒绝“另团费”等不切实际的旅游团。如是自助游要设计好路线,不要轻信他人。火车站和景点门口等场所,尤其需要提高警惕,随时保持手机通话畅通。
一、交通安全
(一)国际国内游交通安全
在乘坐飞机或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在飞机起飞后和降落前使用手机和相关电子用品,不要把头和手伸出旅游车外。在乘坐船、快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时,要穿戴救生衣。一发生交通事故,不要惊慌,要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速报告领队和警方。遇到严重的交通堵塞情况和突发的交通事故时,要妥善的解决相关问题,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首先要了解情况,分析判断,然后进行现场处理。
(二)自驾游交通安全
春天人容易犯困,开车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且春季天气变化多端,给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自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警惕“春困”驾车,驾驶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自驾游的安全。如果犯困,可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以此来避免疲劳驾驶。
1.天气多变注意路况
扬尘天气易导致人视线模糊,在这种天气出行时,因为周围能见度低,应视情况开启车辆大灯、雾灯及应急灯,及时降低车速,避免超车等危险举动。春季雨水多,出行路面较滑,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变小,制动距离延长,行车时应注意观察路面,减速行驶。
2.出发前做好車辆检查
准备自驾游,出发前要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车况良好,包括有无漏油漏水情况;测量胎压,轮胎的气压是否合适;检查机油状况(抽出机油尺,观察机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机油高度是否合适);检查备胎是否完好。
3.准备好出游必备物品
小型地图一张;参加山坡等活动时,山顶和山底通常会有温差,带件外套防止着凉;备些零食未雨绸繆;此外,要配备一些外伤药及丝巾,既防风又可在必要时做绷带使用。
二、注意出行中的安全
(一)在天然风景区旅游的安全
在天然风景区旅行时,尽量不要单独去人迹罕至或没有开发的区域,以防走失。需爬山时,不要穿皮鞋、高跟鞋,避免扭伤或摔伤,不要为了欣赏风景而攀爬山石、树木、房屋或涉水。不要随意进入深草丛,以防被野鼠、毒蛇或别的动物咬伤。不要食用品种不明的野果、菌类,以防中毒。
(二)野外露营中的安全
一些适用的物品一定要带齐,比如:防风打火机,既可点火取暖,又可当成应急的照明设备;充足的照明设备,电筒、头灯以及备用电池;准备一些防身器具,喷剂、高压电棍等;准备一些实用工具,绳子,小刀等;露营地一般信号不佳,为了避免与队友失去联系,对讲机也必不可少。要选择合适的搭建帐篷位置,要注意选在平坦、背风、近水、近村、远崖的位置。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的安全,同时适用于用火,要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近水不意味着将营地扎在河边上,因为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会有生命危险;近村是指一旦有急事可向村民求救,比如,可解决没有柴火、饮用水、粮食等紧急情况;远崖是指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危险。
(三)注意治安事故的安全
治安事故包括遇到坏人行凶、诈骗、偷窃、抢劫、恐布等活动。在旅游途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防止治安事故的发生。例如,在自由活动时间内发生抢劫,要立刻报警,要尽可能保护好现场,留存相关照片及视频。
三、食物安全
旅游中保证“食以安为先”。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出游,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身体不适或疾病,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吃海鲜时和刚刚吃了海鲜后,不要饮用冰啤、冰水、冷水,以防发生腹泻等疾病。
四、观光安全
如果是自由行,在观光过程中,更需要有敏锐的感觉,感知周围动向,以便随时改变行动及活动内容,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自由行中,有些自主安排的项目,更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勿懈怠。每年都有旅游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别是溺水事件。所以涉水活动需谨慎远离礁石等危险水域,不单独下水。
五、出境游安全
(一)证件安全
提前将护照、航班及酒店信息等告知家人或朋友。护照、签证、身份证、信用卡、机船车票及文件等是出国(境)旅游的身份证明,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在旅途中看管好护照及个人财物,防止意外发生。
(二)注意签证期限
天气原因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要预留充足时间,以免航班延误数天导致签证过期,无法入境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要转机的旅客应考虑天气因素,订联程机票时在航班间预留充足时间,以免因飞机误点导致联航延误,影响出行。
(三)钱物安全
出境期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不要让也不要帮不相识的人看管或托运行李。
(四)及时求助
熟记当地国报警电话、求救电话,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求助。从旅游安全角度考虑,要有合理的旅游线路。
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
需要智能行程安排,合理的行程安排会使旅途变得轻松愉悦,然而规划行程耗时又费神,最终难免出现纰漏。要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行程规划系统,将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缩短到短短十几分钟,能为人们定制更有效、高质量的旅游行程方案。此外,规划系统通过主题划分,可以不同策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当旅游者在遭遇意外事故后,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游客在出游前最好为自己购买一份旅游意外保险,并问清理赔范围,保存好相关单据。
七、依法理性维权
妥善处理旅游纠纷,通过正当途径理性维权。随着游客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旅游维权已成为常态。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均受法律保护,任何一方违约都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旅游合同是游客投诉时最重要的事实根据,游客出游前一定要和旅行社签订正式的旅游合同,妥善保管个人的旅游合同,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在调解旅游纠纷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旅游合同。
无论是何种安全问题,只要在旅游中遭遇人身损害,问题就很严重,必须要维权。人身损害类的旅游纠纷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游客自身责任造成的人身损失、旅游经营者直接责任造成的人身损失、旅游辅助服务者责任造成的人身損失、第三方责任造成的人身损失、多方责任造成的人身损失。
损害类的旅游纠纷涉及到的赔偿金额特别巨大,故而绝大部分人身损害类的旅游纠纷必须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如出现人身损害,应及时报警以便确定责任;要保留证据以作为理赔依据;《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为一年”,故需注意应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民事赔偿必须遵循补偿性原则,或者说是填平式原则。按照我国民法补偿性赔偿原则的要求,任何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受到损害,违法者都必须依法承担损害责任,但赔偿责任以受害方实际损害为限,否则就涉及不当得利。当然,任何诉求都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中给予回应和支持。游客也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
总之,无论何人,无论何种方式的旅游,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提醒人们把旅游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完成旅游行程目标的最基本要素,使旅游者愉快地走完旅游的整个行程,不至于造成惨重的人身损害。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