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心,是基于明晰的内在诉求与自我认识的自觉

2019-08-22黄裕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投身于民族主义初心

黄裕生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过什么样生活,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初始想法,正是这个初始想法让一个人决定走上某一行业或者决定过某种生活。这个初始想法就是一个人的初心。不过,这样的初心有盲目与自觉之分。有的人决定投身于某个行业或某种事业,是根据潮流或时尚,什么行业更有利可图或更被看重,就选定它。我说这样的初心是盲目的,并不是因为这个初心不是这个人自己确定的,而是因为他确定这个初心更多是出于外在因素,而不是基于明晰的内在诉求与自我认识。初心之为自觉的,就在于你是根据明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诉求做出的。这里包括对这些方面的充分自觉:一是对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二是在自己心目中,对什么东西、什么事情更重要,有清楚的判定;三是在前面两个认识基础上选定自己的道路,并对这一道路可能的成就与风险、艰难有明确的意识。

按这个区分,我选择哲学这一思想事业作为自己志业的初心属于后者。由于受近代史的“被伤害叙述”的教育,中学时代就渴望中国富国强兵,觉得自己应该为此做点什么。但是,对世界史的了解又让我发现,一個国家或民族的真正强大,不仅在于经济与军事,更在于思想-文化。这一认识让我很顺利地从所在中学最好的理科生转为文科生,并在高考第一志愿栏填了哲学系。记得在报考研究生时,给我后来的硕士导师贾泽林教授写过一封信,主要表达一个想法:中国要成为经济、军事大国也许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但要成为思想-文化大国则有更多工作要做。以此表达自己希望投身于思想事业的决心。当然那时我也知道,哲学从来都不是热门专业,更没有丰厚回报的未来,甚至你投入了一生努力,却很可能一无所成,终生只是在哲学门外徘徊。我后来也经常跟学生说:哲学是一门需要冒大风险的科学。虽然选择哲学作为志业最初有民族主义动机,但是哲学却把我带向了脱民族主义道路,因为哲学在本性上要深究的恰是那些超越民族的普遍性问题。不过,这与我的初心仍是一致的,因为唯当一个人的哲学事业能够承担起人类那些大根大本的问题,也才真正能够有大贡献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否则不仅无益于世人,还可能蔽障一个民族。

猜你喜欢

投身于民族主义初心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漫漫关爱路,浓浓晚霞情
永远的初心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论“不忘初心”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航海童梦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让活动促进感性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