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方见市场“硬核”
2019-08-22高之良
高之良
近日聚会,有位朋友带来一个珠海老板,说是专做桶装水桶盖子的,听着不起眼,就那么一个小小的玩艺儿,但他做得早,现在每年生产十几亿只,加上其他种类的瓶子盖,产值两亿多元。
都说2018年市场不好做,许多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转折;然而,恰恰是在这种时候,却是另外一些人逆袭的机会。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有哪些不起眼,但是很赚钱的行业?排名第一的回答超过一万个赞,说是作者在厦门中山路观察到一个生意很火爆卖烤鱿鱼的小店,长时间地保持20人排队,源源不断,走了一波又新来一波。她发现,这家店平均1分钟可以卖出2份烤鱿鱼,按一天工作8小时算,算上流量低的时候,平均每天也有1万元的销售额,也就是说,1个月销售额30万,粗算一年利润至少有100-150万元。
无独有偶,笔者知道在北京三里屯有一家“简装”日本料理店,由于相对正宗些的日料店便宜很多,吸引了无数年轻“吃货”,据说每张桌子一天要“翻台”十几次,生意十分火爆。
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关于餐饮行业,可能不太有代表性。但口味就是餐饮的主要质量标准,因此也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市场清淡的当下,有人就能抓住消费者?在人们需求的细微之处着手。
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说到细微之处的质量,人们总喜欢谈论日本人或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还真是那么回事。日本有个家族企业,专做非常细的工业用筛子,几十年来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网上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你能从一根吸管中看到什么机会?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根吸管平均售价8厘钱,扣去各方成本,利润大约10%,折算到最后,每根吸管大约能赚0.0008元。
和现在众多的互联网产品相比,这利润实在太薄了,几乎没人愿意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有一个人叫楼仲平,现在是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1995年,他进入日用品行业,一开始只是想赚点小钱,和很多义乌小老板一样,什么都卖,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锅碗瓢盆等等。
后来他发现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太多人卖了,赚不了几个钱。同时他捕捉到一个机会:吸管这个东西,天天有人用,但没看到几个厂家大批量生产,因为这东西生产起来很费劲(那时还需要半人工生产),而且利润极低。
于是他决定开个工厂,专门生产吸管,因为对手不多,少数的几个因为不够专注,竞争力也有限,楼仲平的工厂很快就做了起来,而且越做越大,如今已经年产7000多吨,产值近2亿元。楼仲平从一个普通的义乌小商品老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吸管大王”。
成功之后,有记者问他当初怎么想到做吸管的?
他没有说太多具体的原因,只是从更高的维度上给了一个建议:“人_辈子有无限可能,一切基于你思路的转变。”
这句话听起来很“虚”,但它的确是每个正在寻找机会的人,需要深刻理解的。我们很多人可能习惯了高举高打的思维,认为“做大生意和做小生意都要花力气,所以何不直接弄大的?”瞧不起小生意,总想跟着“风口”快速起飞,殊不知却忘记了:在一条路上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你的路。
判断力和硬本事
很多人已普遍意识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商品,哪怕只是“小众市场”,也是一个足够大的“大众市场”,因为你的产品可能是面对的是全世界的消费者。如果你选做的产品是先天的大众产品,那么,其潜力就更不可限量了。
国内著名指甲钳品牌“非常小器”的创始人梁伯强,曾谈起过自己一個有趣的经历:
当年他选择投身指甲钳行业,是因为在翻阅旧报纸时,不经意间看到当年的朱镕基总理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当时中国生产的东西普遍质量都偏差,比如指甲钳,用几天就剪不动了。
不同的人,听到这句话,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把它当做一句抱怨,而有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梁伯强就是看到机会的那个人。
当然,只有判断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硬本事。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到机会,却没办法抓住机会,同样也是无效的。
前两年区块链行业突然爆火,平时打麻将、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开始买比特币等各种虚拟货币。
我有一个朋友,觉得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来了。于是火速辞职,找了一份区块链项目的运营工作。
然而,工作3个月后,他难过地发现,其实收获到的东西和之前没什么两样。那些进入区块链行业后迅速脱颖而出的人,要么之前就是资深媒体人,要么就是技术大拿。像他这样一穷二白进入一个新行业的人,最后就是炮灰。
所以,正如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所说:问题并不在有几成机会,而在于你能否把握机会。若是真的能完全把握机会,一成机会也已足够。
生意无贵贱之分
真正聪明的人,眼里只有市场需求,而不在乎行业是否光鲜耀眼。
前些年我们在新闻里经常会见到“北大高材生卖猪肉”、“某某白领放弃高薪回家乡养鸡”,甚至还有博士生辞职卖煎饼的新闻。可能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浪费,其实,从经商的角度看,这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进步,说明人家勇于认清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这是这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可能也意味着当事人经过分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忘记是哪个哲学家说过的: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经常看见别人赚钱成功,会不由自主地学习跟随,但是,往往会走弯路,因为那是别人的经验,时空转换,你的条件与别人存在差异,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盲目跟风,只能说明你对自己不了解。
另一方面,许多人也知道跟风不行,但是又不能充分地认清自己,只好四面出击,到处押宝,指望着“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这种赌博心理更是有害,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更容易错失市场良机。
当然,第三种情况就是好面子,或者说放不下架子,总认为自己从前如何如何,现在如果真变成“斤斤计较”的生意人会让人笑话,要经商也要做有轰动效应的大事情,于是乎,动辄就要贷巨款依靠杠杆撬动多大的市场,眼高手低,虚张声势,可市场是认真的,虚头巴脑搞到最后,泡沫破灭一场空。所以,经商还是实实在在。实体经济更应脚踏实地。
所以,很多时候创业或经营失败,真的不是我们太笨,而是太聪明了;不是没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了;不是我们没有眼光,而是是我们把眼光放得太高了,以致于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自己身边的机会。这个情况归纳起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一开始就出现了选择方向上的错误。
跟风永远抓不到机会;不了解自己就容易跟风;而好高骛远,只会让自己错失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验积累,我们在选择发展方向上,应当有充分的理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一切,都首先有赖于我们认清自我,胸怀壮志,也要从小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