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8-22马永清
◆马永清
(甘肃临夏康乐县高集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学生提高能力之后,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所提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够更加轻松。
一、以画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画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具有显著的功效,尤其是对于解决一些图形问题。当学生将数学中的问题用图形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就呈现在了图画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做出的辅助图形,就能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当学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对于一些组合起来的图形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其中的面积,所以我教授学生用画图的形式将题目中描写的图形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将题目中的信息显现得一目了然。其中,有一道数学题目是:一个靠墙边围成的花坛,类似梯形,墙是倾斜的,现在墙周围围上了篱笆,篱笆的周长是46米,已知其墙对面篱笆的边长是20米,问:围成花坛的面积是多少?仅从这一题目的描述中,学生对于题目中花坛的形状是没有什么具体的认识的,这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画出相应的图形,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上了解题目中的信息,由此才能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让学生先画出一个倾斜的线条,作为墙,之后再在其周围画出篱笆的三个面,这样就形成了类似梯形的图像,再标上墙对面的长度20,这时,就可以看出题目中给出了梯形的高,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上底加下底的和,而篱笆的周长是46米,所以将46-20所得的结果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26。之后就可以计算其面积了:26×20÷2=260平方米。学生在掌握了画图的技巧之后,也可以将这一方式运用于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中,由此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目,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二、以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就需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当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
三、以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学生就能够了解更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学习不同的解决方式,这就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时,就让学生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了解这一问题中的解决方式。首先,我为学生演示了一个小魔术,将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抽出来,让5个学生为一组,从剩余的扑克牌中抽取扑克牌,之后,我对学生说,他们每组人手中至少有2张牌是同种花色的扑克牌。学生将自己手中扑克牌翻出来观看,果然如我所说的一样,非常惊奇。于是,我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了解其中的奥秘。每组成员共有5人,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时,有的学生将我手中的扑克牌拿到自己手里,想从中看看有没有什么窍门,结果没有发现。但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看到,这些扑克牌中共有4种花色,所以大家开始对这些不同的花色进行分析。同学们试着将这些花色中的每一种花色都抽出一张来,之后再从中随意抽出一张扑克牌,一看,果然是与其中的一张相同。学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由于5张牌中有4种花色,所以多出来的那张扑克牌无论是什么花色都会与其中牌面的花色相同。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由此可见,用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
四、以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还会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方式解决多种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进行讨论。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就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学习这一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只?”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我们知道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个进行带入,这样就能够试出与题目相符的信息了。”也有学生说:“这样计算太慢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假设鸡和兔,都将自己的两只脚抬起来了,这样剩余的脚就是兔子的脚,再用兔子的脚的数量除以2,就是兔子的数量,之后再用35减去兔子的数量,就是鸡的数量。”还有学生说:“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根据题目列出公式来,兔+鸡=35,所以鸡=35-兔,而我们又知道鸡和兔的脚共有94只,所以可以列出:4×兔+2×鸡=94,再将35-兔带入到第二个公式中,就可以算出兔的数量了。”经过学生的讨论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学生算出了结果,鸡有23只,兔有12只。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彼此的身上学习到了许多解答问题的方式,由此,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画图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任务分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可以运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也会更加主动,从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