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囊虫病的检疫与防治措施实践探究

2019-08-21张志川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检疫防治措施

张志川

摘 要 猪囊虫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该病具有地方散发性、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时常被忽视,发病后会对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致使肉品质量不断下降。同时,人也会感染该病,相应的会影响公共卫生。基于此,做好猪肉的卫生检疫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 猪囊虫病;检疫;防治措施;实践探究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猪囊虫病也被称之为钩绦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发展中国家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发达国家。现如今,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开展,该病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猪囊虫在人与猪体内寄生后会间歇性的经粪便向体外将卵虫节片、虫卵排出,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有效,则患病期可长达20年;该病的产生与不能正确、科学的管理人畜粪便有关,由此造成交叉感染[1]。

1 宰前检疫

因现代猪可实现快速育肥,具有较短的生长期,虫体通常并未长大,因此为增加宰前判定的难度,母猪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后感染,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对于触摸刺激 ,病猪会出现明显反应,由于寄生在病猪肌肉中的虫体会对肌肉与神经产生强烈压迫,因此触痛感觉明显,病猪不想接触圈墙。具体在开展宰前检疫工作时可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

1.1 体征变化

对于轻度感染者,症状不明显;反之感染严重、存在较多囊虫寄生的猪,肩胛部增宽、增厚情况较为明显,臀部与肩胛部的肌肉会出现明显的隆起与突出情况,形状为“葫芦”形。

1.2 临床症状

对于病猪而言,被毛主要表现为粗乱、无光泽 ,且眼睛发红、喜卧、不愿走动,睡觉时打鼾、咳嗽声短促。症状因寄生部位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如在脑部寄生则诱发癫痫的可能性较大,在咽喉肌肉寄生则会表现出呼吸加快、咳嗽和叫声嘶哑的情况,在四肢肌肉寄生则会造成跛行,在舌与咬肌寄生则时常会造成咀嚼困难与舌肌麻痹的情况[2]。

1.3 活體检查虫体

临床上关于活体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可对眼睑与舌部进行检查,对囊虫所造成的豆状肿胀进行仔细查看,舌部可触摸到稍硬的豆状结节,对于眼睑米粒状隆起可经手感检查,以此可作为诊断时的重要依据。

2 宰后检疫

2.1 现场剖检

对于病猪而言,其酮体的肉色一般较为暗淡,关于米粒状囊包极有可能出现在瘦肉、肥肉、五脏器官上。在进行剖检的过程中需侧重于检查猪酮体咬肌、膈肌、深腰肌等,控制切割厚度在1cm左右,每刀之间间隔1cm,4-5刀后认真观察切面,一旦发现呈石榴籽大小的水泡状物出现在肌肉上则可判定为囊包虫。在剖检内脏时可见肾脏与输尿管周围存在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且存在如黄豆大小的乳白色包囊,形状以椭圆形或圆形为主,且囊内具有大量无色透明液体,囊壁内层与一个悬垂状头节相连,为白色球形,以此同样可以诊断为囊虫[3]。

2.2 虫体微观检查

经镜检发现虫体的形状主要是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米粒、豆粒大小,半透明、乳白色,但是钙化后会造成黄白色或黄色虫体,里面所含有的液体为透明色,一个米粒状的乳白色圆形头节会出现在囊壁上。取头节开展压片镜检,由此可见顶突1个、圆形吸盘4个,几十个角质小钩出现在顶突上,排列形状为圆环形,直径在5-8mm之间。

3 防治措施

3.1 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养殖从家庭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过渡,在具体养殖过程中需要对猪囊虫病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首先,对猪粪便进行定期、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猪粪便接触人的粪便,切断粪便感染的途径;其次,定期消毒、清洁猪舍,定期投放丙硫咪唑来杀虫,致力于病虫数量的显著降低;另外,致力于养殖人员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保证患病猪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切断感染猪肉的流通渠道[4]。

3.2 定期开展疫情普查工作

定期普查猪囊虫病和人绦虫病,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提前做好,防止经粪便的方式来传播疾病,最大限度的控制疫情。

3.2 预防性杀虫

猪舍需要定期开展杀毒与驱虫处理。从仔猪开始,每个季度至少安排一次驱虫,保证猪在生长过程中免受猪囊虫的危害;定期投放丙硫咪唑进行杀虫。

3.4 严格检疫

对于屠宰过后的猪肉,在开展检疫处理时需严格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重点检验咬肌、膈肌、深腰肌等,疑似患病猪需要检查其他部门,如股骨内侧肌和心肌等。猪囊虫多在猪肌肉中寄生,囊体呈黄豆状、乳白色、半透明,平均囊包直径为8mm。按照患病时间,在猪体内囊虫的发育阶段会存在显著差异,病猪患病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囊虫发育不成熟,但是同样为危害到人体健康。在检验时,如果发现囊虫位于肌肉的横截面,则不能直接售卖猪肉,在40cm3内发现的囊虫数量不足3个,售卖前可采用煮熟或其他无害加工的方式,若大于3个则不可开展食用销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类病猪一旦发现,必须开展无害化处理,即焚烧后深埋,且严格的对病猪饲养场进行消毒与检疫,避免患病猪肉流通到市场上,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猪[5]。

3.5 科学的食用猪肉

猪肉买卖双方必须有国家的检疫,且合格允许售卖,反之则禁止买卖且需要及时连续相关单位进行举报;检疫合格的猪肉可生食,但是最好在煮熟、杀菌好的情况下食用。。

4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的养猪模式日渐集约化、规模化,由此极大的降低了猪囊虫病的发生率,偶尔猪只可见。关于该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即确保饲养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生产养殖乐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规范化饲养,做好定期杀虫、清洁、消毒与饲喂等一系列工作,在注重生产的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检疫流程,如此可避免患病猪流通到市场上,保证猪肉只有经过检疫才能销售到市场上。

参考文献:

[1]白凤辉.猪囊虫病的宰前、宰后检疫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04):144-145.

[2]张国薇.猪囊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02):98.

[3]金祥伟.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和检疫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05):72.

[4]黄超,林家辉,何金麟.猪囊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7):47-48.

[5]罗齐英.猪囊虫病的检疫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5(35):84-85.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检疫防治措施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