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解读及应用

2019-08-21谷亚华陈启鑫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3期

谷亚华 陈启鑫

摘要:基于特朗普教学组织法的“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172-02

“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是在特朗普教学组织法与分析其他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的最优结合,目的是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本文以S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为例,对这一模式内涵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具体应用于高校各门公共课教学中。

一、“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内涵解读

“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在于教师在公共课基础理论专题分工的基础上,以大班讲座和讲授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自由合作,在知网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以小班形式集中讨论,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最后让学生分组对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专题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完整把握公共课理论和技能。

1.“教师合作”。教师合作贯穿于这种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合作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相互配合、分工负责与共同协商。首先,教师要相互配合,彼此沟通,共同备课,共同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其次,教师要分工负责,每人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最熟练、研究最透彻的专题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再次,教师要对小班讨论的主题共同协商,一起出题,根据每个人熟悉的选题去组织和监督学生进行小班讨论活动;另外,在组织和评价学生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師之间也要相互合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2.“大班讲授”。大班讲授中的“大班”,是由几个来自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的自然班组成的大额班级,在一个容纳100多人到2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上课。大班讲授这一环节,改变传统上由一个教师在一个大班讲完全部公共教育学教材内容的教学形式,由两个到三个教师合作讲解这一门课,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特长,选择不同的专题,非常熟练和有深度地给学生讲解其容易出现疑惑、理解较有难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这种教学形式,由于教师都是在讲自己多年研究的方向,内容比较熟悉,理解比较深刻,讲起来语言就比较流畅,讲解也比较清晰,达到通俗易懂,让学生极易接受。

3.“小班讨论”。小班讨论,是由负责大班讲授的教师分别指导和监督,由班委和学委负责组织的专题讨论活动。进行小班讨论的小班,是以构成大班的来自各专业的自然班为单位。每个大班一学期要进行5—6次小班讨论,每次是2课时共90分钟,由负责大班讲授的教师每人承担2—3个小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小班讨论的主题,由负责大班讲授的教师一起讨论确定,选题一定是给学生讲过的基础理论与教育事实和实践相结合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每讲完一个专题后,教师就要及时把小班讨论选题给学生布置下去。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分组选出自己小组讨论的2—3个主题,然后分头搜集资料,汇总,小组先讨论,列出讨论提纲,在小班讨论时每个小组由1—2名学生代表在小班讨论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相关问题,由发言小组的非代表人员回答。这里还要提出的是,小班讨论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不要过于干预学生讨论,而是负责协调、控制大局,并分别对参与讨论的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小班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4.“分组实践”。分组实践,是构成大班的每个自然班的全体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自己选择内容,在宿舍或自习教室进行讲课与说课的实践活动。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将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大班授课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在学生集中训练讲课、说课期间要进入学生宿舍进行专门指导,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讲课或说课内容、教学设计。在分组实践过程中,宿舍的其中一个学生讲课时,其他学生都作为听课者,并对讲课学生所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宿舍每一个成员都要轮流讲课和说课,互相提出改进意见,使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二、“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我们分别在S师范大学2个大班的公共教育学进行一学期的“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接受实验的学生254人,包括7个小班(来自各个专业的自然班)。但有1个自然班由于特殊情况没有发放问卷,其余6个自然班,共204人填写并提交了问卷。通过数据分析,赞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占64%,非常赞成的占23%,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占10%,完全反对的占3%。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调查,42%的学生认为对他们很有帮助,50%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有点帮助,只有8%的人认为没有帮助。另外,关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需要满足程度从五个维度调查显示,认为能够满足他们基本学习需要的占85%,认为提高了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占89%,认为提高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占91%,认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占79%,认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基本理论的占91.3%。因此,通过结果分析,“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公共教育学在高师院校设置的价值。

三、实施建议

1.为了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提高公共学教学质量,调动教改教师的积极性,就需要学校制定相应政策给予配套支持,对参与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的工作量应合理核算。除大班讲授课时计入工作量之外,其他的工作量如指导小班讨论和学生小组实践的工作量也都要计入,作为教师学年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2.承担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任务的院系领导要支持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不要固守传统,循规蹈矩。公共教育学对于师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是师范生接受教师教育,提高自己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课程。学生在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能否更好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好学生,有赖于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把握和理解深度。因此,院系领导要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来。

3.参与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要勤于付出,善于合作,富有激情。教师要牺牲更多休息时间,查阅文献,了解国家政策、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要掌握大量案例,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公共课理论的难点和重点,自己首先要吃透和深刻理解基本知识点,才能熟能生巧,深入浅出,充满激情地给学生进行大班精准讲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重点与难点知识;才能在小班讨论时引导学生积极、热烈地参与讨论和互动活动。教师还要有耐心和爱心,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讲课与说课的实践活动,并且要顾全大局,围绕教学改革的总目标,积极与其他教师合作。

参考文献:

[1]朱红,马莉,熊煜.“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