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08-21王凤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凤杰

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10月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5例,以随机排列法分为治疗组13例与参照组12例。治疗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参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化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在于造血细胞克隆扩增,患病后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化疗改善病情,但疗效较差。有学者发现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18年3-10月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5例,用随机排列法分为治疗组13例与参照组12例。治疗组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6.3±4.9)岁;平均病程(7.9+2.2)年。参照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5.9±4.7)岁;平均病程(7.4±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医学检查后确诊,依从性高,能够配合本次研究,并在医务人员的辅助下,配合治疗工作,并完成相关的诊疗项目。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患者在1个月内因同一原因>2次人院接受治疗;聋哑人和文盲;外地无法随访者;依从性欠佳者叫。

治疗方法:①参照组:所用药物为羟基脲和干扰素,急变期及加速期使用强的松、6-巯基嘌呤、长春新碱。②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慢性期4片次,1次/d;急变期加速期4片/次,1次/d,如无不良反应,增加至6片。两组均治疗0.5年为1个疗程。

观察项目和指标:(1)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各种不良症状完全消失,骨髓中无Ph+细胞;②有效:不良症状有部分缓解,骨髓中Ph+细胞<35%;③无效:不良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骨髓中Ph+细胞在>35%。(2)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1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50岁的人群最为常见,患者体内出现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目前无根治药物,用药治疗主要为了缓解病情。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无显著的效果。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原理在于白细胞病毒癌基因激酶ATP的结合被阻断,酪氨酸激酶活性被抑制,粒细胞增殖。同时该药物不影响正常细胞功能,用药安全性更高。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的一项重要发现,该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发现的可以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分子效应的药物,许多学者经过试验证实了该药物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不同时期的疾病治疗效果逐渐递减,为保证疗效,治疗时用药量应保证充足。I期最低有效量为300mg/d,II期需增加至400mg/d,如发现疗效较差时,需增加药量至600~800mg/d。但最高≤1000mg/d,因为用药量在1000mg/d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患者难以耐受。

在用药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每月检查肝功能。在开始用药的2年内,每3个月检查1次骨髓形态,分析染色体核型。如后期患者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每项指标的检测时间。监测各项指标的目的在于确认治疗效果,发现导致疗效较差的原因,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随时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进行后续治疗”。

治疗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发生耐药,临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发生耐药的诊断标准在于,用药量>300mg/d3个月后,无完全血液学缓解;用药量>400mg/d3个月后,Ph+细胞<65%,用药量>400mg/d6个月后,Ph+细胞<35%,用药量>400mg/d12个月后,Ph+细胞为0。上述标准为原发性耐药;继发耐药标准在于,血液学复发,Ph染色体重现,间隔在≥3个月及,复查Ph染色体增加水平>30%,见到新的Ph阳性克隆异常。干预耐药性的措施主要有失效时加量或暂停用药,改用其他化疗药物,使用第二代激酶抑制剂。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显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研究基础样本较少,结论可能欠缺说服力。

综上所述,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参考文献

[1]魏蓉,郭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4):120-121.

[2]周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应用分析[D].医药前沿,2018,8(31):38-39.

[3]张睿.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8,38(5):446-447.

[4]姜义荣,何继祥,张丽仪,等.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18,27(7):422-424.

[5]顾丽丽,何涛,王涛.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15);:66-69.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