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应用
2019-08-21柯永春
柯永春
摘要目的:探讨CT及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的特征及价值。方法:2000-2019年收治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20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接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异位胰腺9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7例,壶腹周围区异位胰腺1例,小肠异位胰腺3例;其中合并肠套叠与肠梗阻1例。结论:CT及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 异位胰腺;X线钡餐;CT;胃肠道
异位胰腺是一种发生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完全分离孤立的胰腺组织,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畸形,又称为迷路胰腺"。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仅约40%的患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常易误诊为间质瘤、平滑肌瘤等疾病吧。异位胰腺中大多数患者发生在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肠、近段空肠,还有发生在胆囊、肠系膜、网膜或纵隔等消化道外的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20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的CT与X线钡餐造影特征,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00-2019年收治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20例,其中女8例,男12例,年龄25~62岁,平均(41.3±5.8)岁;其中出现间歇性上腹部胀痛11例,恶心呕吐7例,黑便9例,肠梗阻症状5例,无明显症状6例。
方法:20例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9例接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①CT检查:在GE、联影多排螺旋CT上完成检查,行上中腹进行平扫,管电压140kV与80kV在0.5s内瞬时切换,管电流为550mA,螺距為1.375,层厚为5mm,层间隔为5mm;其中13例患者进行增强检查,流率为3~5mU/s,层厚和层距均为5mm,螺距为1.0,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5mA。②X线钡餐造影检查:采用旋转式全自动数字胃肠机,额定电压DC24V,电流3.2A,观察钡剂显影情况。
影像学分析:由2名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放射科医生对患者胃肠透视图像进行观察,分别从侧、仰、俯卧等方位的病发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等,以及相邻消化道管璧的柔软度以及钡剂能否顺利通过等进行观察。将胃肠道异位胰腺分为以下几类:①黏膜下型:病发部位位于黏膜下方,导致了黏膜局部隆起等症状的发生。②梗阻型:病发部位位于幽门或壶腹周围区,导致了幽门梗阻或胆管梗阻等症状的发生。③憩室型:病发部位在憩室,从而致使憩室炎的发生。④溃疡型:病发部位位于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从而导致了溃疡的发生。
结果
病发部位: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部9例,位于胃窦区5例、胃小弯3例、胃大弯1例;黏膜下型5例,梗阻型3例,溃疡型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7例,壶腹周围区1例,小肠异位胰腺3例。
病灶特征:①胃部:病灶直径0.8~2.6cm,平均1.7cm。5例黏膜下型患者中,CT边界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病灶大小均匀,胃壁变厚,无恶变病例。梗阻型3例患者异位胰腺均位于幽门管,直径为3~3.2cm,溃疡型1例患者脐凹征深约4.8mm。②十二指肠异位胰腺7例患者中,黏膜下型3例,溃疡型2例,CT显示病变部位位于球部,有溃疡症状。梗阻性1例,病变部位位于壶腹周围区,直径为0.8cm。憩室型1例,位于十二指肠乳突部,并引起胆总管轻度扩张。③小肠异位胰腺:3例小肠异位胰腺患者中,梗阻型1例,直径>3.0cm,合并肠套叠与肠梗阻;憩室型2例,直径>3.0cm,有憩室炎症状,有囊腔病变。
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见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以胰腺实质密度相近,大多密度均匀,但2例密度不均匀,有片状低密度,向胃肠道管腔内延伸。增强扫描均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持续,延迟期与动脉期有相仿的强化,10例患者有脐凹现象。
X线钡餐造影:9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显示病变部位圆形或类圆形缺损,边缘齐整,钡剂可以顺利通过,有脐凹现象,质地松软,周围消化道管壁柔软。
讨论
异位胰腺又称为迷路胰腺、副胰腺和胰腺剩余,可以发生在全身各脏器,但大多位于胃肠道。研究表明,异位胰腺病发生于十二指肠者约30%,胃约27%,空肠约16%,回肠约6%,大多为单发病灶,少有多发。病发部位为十二指肠的异位胰腺同样是多发部位,大多为十二指肠球部比较常见。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是具有“脐样征”和“导管征”同。CT扫描结果显示,异位胰腺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多密度均匀,边缘清晰或呈锯齿状,胃肠璧变厚、隆起或向胃肠腔凸出,与正常的胰腺组织检查结果比较相似。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为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与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持续强化更为明显,具有“导管征”和“脐样征”的特征性影像学结果间。本组20例异位胰腺患者中,于术前通过CT增强扫描确诊9例,检出率较低,诊断率为45%。部分患者通过X线钡餐造影检查确诊,X线钡餐造影结果显示其充盈缺损,尤其对于异位胰腺病发部位于胃部幽门前区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患者,诊断率格外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T扫描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可以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或结合2种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若患者同时具有肠套叠与肠梗阻,或病灶直径.<0.5em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异位胰腺就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用多种检查方式来确诊。
通过CT扫描难以对胃肠道异位胰腺作出准确的诊断,因此CT扫描检查对异位胰腺的诊断是否有确切帮助存有争议"。但不同病发部位的异位胰腺具有不同的CT特征,同时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尤其针对无恶变的异位胰腺患者,CT增强扫描对诊断该疾病是有帮助的,再通过结合X线钡餐造影与病理临床表现,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率。因此,CT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异位胰腺的正确诊断有所帮助,尤其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红,王成林,邱立城,等.腹部异位胰腺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73-75.
[2]张群群,刘灵芝,马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18-220.
[3]翁隽挺,傅智芳,扶春金.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6(5):374-377.
[4]魏赞,邹海华,余静,等.CT对胃肠道异位胰腺和间质瘤的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2):246-250.
[5]窦丽娜,徐青.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I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2):1752-1754.
[6]许亚春,宋琦,刘向东,等.MDCT对胃部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1):42-45.
[7]郭志军,陈艳芳,张玉环,等.MS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0):73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