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头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2019-08-21李林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8期

李林峰

摘要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活血方与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单独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联合组采用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8周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活血方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可以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疗效稳定。

关键词 疏肝利胆活血方;熊去氧胆酸;胆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导致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缺陷。临床多应用熊去氧胆酸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程,改善胆汁性肝硬化的症状1-21。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患者属于肝胆湿热之症,以疏肝利胆活血方为辅助药物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以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现对该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作如下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联合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27~62岁,平均(45.9±2.8)岁;病程0.7~10年,平均(5.3±0.6)年。单独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26~62岁,平均(46.1±2.3)岁;病程0.8~13年,平均(5.6±1.2)年。研究对象均无其他脏器的功能损伤,无重大系统性疾病;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见胆管正常,肝功能重要指标(ALP、GGT)升高,免疫蛋白水平异常提高;均有乏力、皮肤瘙痒和骨质疏松症状;中医学符合肝胆湿热证,即小便色黄,乏力,不喜油腻,舌苔发黄且厚,身目俱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①单独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口服3粒,250mg粒,3次d。②联合组在服用熊去氧胆酸的同时加用疏肝利胆活血方。处方如下:茵陈30g,炒白芍20g,生黄芪20g,郁金15g,厚朴15g,丹参15g,泽泻15g,车前草15g,桃仁15g,当归12g,红花10g,龙胆草9g,柴胡8g,陈皮8g,甘草6g,制大黄6g,栀子6g。根据患者中医表证可调整处方,阴虚患者可加入麦冬9g,玄参9g;黄疸严重的患者可补加金钱草30g;胃胀患者处方中加鸡内金15g;瘀血患者处方内加莪术15g和三棱10g;便秘患者处方中加瓜蒌15g1剂d,加水煎煮,分3次服用。两组药物治疗期以8周为限。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TBil)和总体有效率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8周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下降超过50%;②有效:肝功能指标下降30%~50%;③无效:肝功能指标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1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8周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联合组显效17例(60.71%),有效10例(35.71%),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单独组显效12例(42.86%),有效10例(35.71%),无效6例(21.43%),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种,目前临床上尚难找出明确的病因,分析其可能与遗传、免疫力、周围环境等因素相关。中药以疏肝利胆,祛除湿热为主。活血方中龙胆草用于祛除湿热,泄肝火;郁金去黄疸;柴胡疏肝行气;制大黄活血化瘀;栀子护肝清热;当归活血;车前草利水消肿;生黄芪补气血等。多种药材配伍达到活气血、祛湿热和护肝利胆之功效。临床上已经证实该药的护肝利胆作用,效果稳定。将疏肝利胆活血方与西药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取得一定成效,该治疗方案可以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疗效稳定。

参考文献

[1]王萍,曹生有,宁晓琴,等.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7.49(6);:53-55.

[2]廖娇,杨帆罗欣拉等益气活血利胆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