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19-08-21宋晓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痛风安全性疗效

宋晓华

【摘要】目的:对非布司他与别嘌醇进行痛风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進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治疗4周、12周与24周的血尿酸达标率分别为15/40.5%、24/64.9%、30/81.1%,对照组分别为7/18.9%、14/37.8%、19/51.4%,两组对比,观察组血尿酸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痛风发作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24周血尿酸水平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12周、24周血尿酸水平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进行痛风患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痛风;疗效;安全性

临床中,痛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性疾病,其病症影响因素较多,并且根据其病症原因不同可以分为原发性痛风与继发性痛风,其中,以继发性痛风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关节刺痛、心悸以及发热、恶心、肾脏病变、关节变形等病症反应,且其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健康危害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对通风的治疗予以高度的重视。目前,治疗通风的主要方法为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布司他和别嘌呤,但是实践发现单独使用非布司他或者单独使用别嘌呤疗效并不明显。相关研究认为联合使用非布司他和别嘌呤更具疗效。下文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痛风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痛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4l至78岁之间,平均为(62.4±2.8)岁,病程为(7.2±2.1)年,BMI为(24.1±3.2)kg/m2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0至78岁之间,平均为(62.5±2.7)岁,病程为(7.1±2.2)年,BMI为(24.2±3.2)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符合痛风疾病诊断标准,存在痛风发作史。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情况患者;排除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症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H20130058)服用治疗,治疗方式为一次40至80mg,一天1次;对照组采用别嘌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H44021368)口服治疗,服用方式为按照初始剂量50mg/次,一天1至2次方法进行口服治疗,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血尿酸检测结果,按照每周递增50至lOOmg,至一日200至300mg、一天2至3次的方法合理增加剂量治疗,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

1.4观察分析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与24周的血尿酸值进行检测分析,其中,将血尿酸值检测结果在6mg/dL以下判断为达标,统计患者的血尿酸值达标率;同时对患者治疗期间急性通风发作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以进行疗效评价。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血尿酸检测达标率与急性痛风发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4周、12周与24周的血尿酸达标率分别为15/40.5%、24/64.9%、30/81.1%,对照组分别为7/18.9%、14/37.8%、19/51.4%,两组对比,观察组血尿酸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痛风发作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检测水平变化对比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24周血尿酸水平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12周、24周血尿酸水平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临床中,对痛风患者主要通过尿酸控制以及急性痛风发作控制、尿酸石形成与肾功能损害预防等方法实现疾病控制与改善治疗。由于痛风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期治疗进行疾病变化与病症改善控制,因此,临床中,对痛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从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改善等方面促进疾病改善和治疗,以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对高嘌呤类食物的摄入,控制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进食,同时坚持大量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并注意减少对阿司匹林、环孢素以及噻嗪类利尿药物的使用,以减少对肾脏功能损害,加强血尿酸水平检测,促进疾病治疗和改善。

别嘌醇作为临床进行痛风患者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它属于抑制尿酸合成类药物,主要结构物为嘌呤类似物,在患者疾病治疗应用中能够通过对嘌呤与嘧啶代谢酶活性的调节和影响,实现机体内部尿酸含量调节与控制,达到较好的尿酸水平控制与改善治疗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别嘌醇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引起肝肾毒性以及皮疹、严重的多系统别嘌醇超敏反应等,导致其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选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进行痛风患者高血尿酸长期控制与改善治疗应用,且进行尿酸水平控制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74例痛风患者分别采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痛风发作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非布司他进行痛风患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尿酸水平,减少急性痛风发作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总之,非布司他进行痛风患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痛风安全性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