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后皖江地区血吸虫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工作的研究
2019-08-21黄文梅程敏郑萍萍高字晨陶小燕沈梓涵李朝品
黄文梅 程敏 郑萍萍 高字晨 陶小燕 沈梓涵 李朝品
摘要:安徽省因具有沿江地区水网密布,季风气候显著,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使其成为发病率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安徽省成为了血吸虫病重大防治的要地,而血吸虫病对人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做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是当下极为重要的事情。本篇文章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回顾、分析、研究和向有关专家咨詢、讨论,归纳总结发现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的发生率及血吸虫病的血检阳性率的上升产生的危害最大,并进一步分析洪涝灾害发生后的不同地形区域、不同社会、经济、人文因素等在这一时期对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上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安徽省血吸虫病发病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防控措施。为预防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的流行趋势做出指向性的分析,实现预见性的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生率,从源头把控住血吸虫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血吸虫病的传播阻断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安徽省 血吸虫病 洪灾
据2004年统计数据分析,全国仍有100多个疫情未控制县、市、区,其中就包含安徽省在内。血吸虫病是具有人畜共患特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并有地方局限性,大多数都是与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盛行的主要是其中间宿主是钉螺的日本血吸虫。洪涝灾害是血吸虫病发生率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据调查,洪涝灾害会导致圩堤溃破。如果发生特大级洪水,会导致的江水倒灌、从而使钉螺随着洪水或洪水漂浮物等其它途径向周边地区扩散,使钉螺面积扩大,导致接触疫水人数增加,而洪水的发生本来就会导致疫水接触率升高,所以人群感染机会也会增加,阳性检出率、发病率明显上升。本文章对洪灾后安徽省皖江地区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未来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一、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洪灾对钉螺产生的影响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的中间宿主,到目前为止我国钉螺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43亿m2降至38.46亿m2,其中位于长江流域湖沼地区的占90%以上。据调查,近年我国钉螺面积又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作为钉螺扩散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洪涝灾害受到了强烈关注。据资料显示,安徽省1998年的特大洪水造成受灾地区钉螺面积增加超过600hm2,受螺感染的环境增加了23.01%,新出现的受螺感染环境数上升了32.5%。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力度是极为广泛和剧烈的。据资料分析,洪灾频发年份湖泊地区,沿江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漫滩、堤坝溃决从而引起钉螺的迅速扩散蔓延,洪水引起的钉螺扩散不仅导致原有螺区钉螺复现,还造成无螺区新发钉螺,使钉螺数量和总面积双重扩大。
(二)洪灾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影响
洪涝灾害首先是对钉螺及其尾蚴分布产生极大的影响,再者影响人、畜的行为、产生活动,进而对血吸虫病发生率的变化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抗洪抢险救灾是洪灾年份感染血吸虫的最主要方式。其次为日常生活、生产、嬉水和游泳,而嬉水和游泳是未成年人的主要感染方式。据有关资料调查分析表明,洪水年份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较洪水前明显上升。
二、居民对血吸虫病认知水平现状
根据2016年皖江地区洪灾后受灾地区居民的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发现,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仅为47.92%,其中血吸虫病概念知晓率占68.67%,血吸虫病症状知晓率占61.97%,对于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知晓率仅为13.10%。并且在调查中发现,知识的知晓程度与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有亲属关系等因素存在着相关性。在对居民态度行为的调查中发现,会主动参与查螺的占48%,但仅有7.3%的居民表示接触水时会穿胶鞋,接触水前会使用保护性软膏的也仅占9.8%。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态度较高、认识程度尚可,但是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的运用程度普遍较低。从调查可以总结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不仅在于普及血防知识要点,更为重要的是让居民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中,建立正确的血防行为,有效的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
三、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洪涝灾害会导致钉螺加速扩散蔓延,加重血吸虫病病情,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并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做好洪灾前后的防治工作对血吸虫病的有效防治是极其重要的。
(一)做好灾情预测,积极应对
事实证明,有效的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皖江地区的位置地势决定了频发洪涝灾害的不可改变性,所以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及对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规律的分析制订出科学的防治措施。一方面,卫生部门、气象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密切联系,气象部门的任务是最大化的掌握洪灾的动态资料,为卫生防控相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地数据,使其提前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备战洪涝灾害的到来。卫生部门要根据灾情的预测,积极准备好各项医疗救援物资和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当发生洪灾时,迅速落实保障措施,使血吸虫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居民的健康。
另一方面,血防人员要开展钉螺分布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历史疫情分析,确定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地带并制订出科学的预和防控制方案。在洪灾发生后,在重点观察和预防地区尽早开展以药物灭螺为主的防控措施,减轻洪涝灾期对血吸虫病发生的影响。另外要做好对高危人群的保护工作。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感染的危险程度与血防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性。所以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居民对血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利于制定出该地区应对洪灾的最适宜的方法。根据资料数据显示,皖江地区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可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做不同方式的知识普及,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接受能力好的可以采取血防人员下乡宣传、书籍和宣传画,对于老人、小孩、文化程度低、接受慢的人群可以采取通过电视、动画、广播,播放一些钉螺实物标本和血防短片进行反复学习,使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达到全面普及的程度。
(三)不同人群的防护和预防服药
水是生命之源,居民生活离不开水的使用,这就造成洪灾期间,接触疫水的概率迅速提高,除参与抗洪抢险人员暴露于疫水之中,还有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儿童嬉水。因此,在洪灾期间应指导不同人群做好个人防护,涂抹防护油、防蚴灵等防护药品。其次,对频繁接触疫水的成年女性和青少年加强预防指导。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
洪灾期间要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工作。血防部门要做好周密的工作布置,在灾害严重地方重点开展防治、巡查工作,及时了解灾区人群有无发热、皮炎等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医院治疗,阻止血吸虫病的迅速蔓延,防止血吸虫病的爆发,并随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情况,指导工作中不足的地方。
(五)灾后环境治理
洪灾期间由于圩堤溃破、洪水倒灌等,造成环境卫生状况恶劣。控制血吸虫病发生率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就是粪便管理。因此,为了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生率,应加强对灾区居民进行人、畜粪便管理的宣教,做好家畜的处理.严禁家畜敝放。建立一个安全合理的收集粪便的地方,防止雨水冲刷外溢.造成水污染。决不能将粪便直接倒入洪水中,要加强对家畜粪便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