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刀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21余倩如梁任隆田德清
余倩如,肖 桦,梁任隆,李 倩,田德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0 引言
宫颈病变是妇科多发病,主要包括宫颈炎、宫颈肥大、宫颈囊肿以及宫颈糜烂。何其凤[1]的研究指出,约5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若不及时发现、治疗,随着病情的拖延、反复及加重,可能进展为宫颈癌,将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获得病理标本是有效治疗宫颈病变及改善其预后的关键。而利普(LEEP)刀技术在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可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组织学依据,还可以结合内镜进行LEEP刀宫颈环状切除术,为众多慢性宫颈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对LEEP刀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1 LEEP刀在宫颈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
1.1 研究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癌症死亡分类第四位[2]。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伴放化疗,包括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化疗,但其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Siegel等[3]报道指出,2018年美国预计有13 240例女性确诊为宫颈癌,其中约4 170例患者死亡,发病率趋向年轻化。随着宫颈筛查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普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减低[4]。但由于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伴有长期宫颈炎症的临床症状,致使未引起患者重视,一般发现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其治疗与预后效果不佳[5]。
1.2 阴道镜对宫颈癌的诊断存在漏诊风险
目前,阴道镜是筛查和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是一种内窥镜,可放大宫颈管局部数十倍,从而获得清晰的病变部位图像。虽然阴道镜能直观地观察病灶并取可疑部位活检,但由于阴道镜无法充分观察宫颈管内的病变,尤其是腺上皮病变[6][如同一患者穿孔活检和宫颈刮除的病理检查均显示宫颈炎,而LEEP刀活检显示微小偏离型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如图 1 所示] ,故仍存在漏检的风险。而LEEP刀不仅可显著降低漏检风险,还能将病变部位切除[7]。
1.3 LEEP刀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LEEP刀是经由电极尖端产生3.8 MHz的高频电波,与身体接触后,由于组织本身阻抗,吸收此高频电波而瞬间产生高热,达到将病变组织切除的目的。LEEP刀术后不仅出血较少,还便于宫颈癌的进一步筛查,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微创性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8-9]。
图1 同一患者不同方式活检病理结果对比[6]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其能充分反映宫颈癌在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连续过程。李小宁等[10]研究表明,对于轻、中度的CIN,停止相关刺激性因素则能使宫颈上皮组织逆转,但若刺激继续存在,则易进展为浸润型宫颈癌。CINⅠ级、Ⅱ级、Ⅲ级进展为宫颈癌的概率分别为15%、30%和45%,且CINⅠ级、Ⅱ级可直接进展为宫颈癌,因此准确诊断CIN分级对宫颈癌的防治意义重大[10]。目前,阴道镜是筛查和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能直观地观察病灶并取可疑部位活检,但是阴道镜多点活检对于CIN的诊断准确率仅为67%~88%[11],说明其仍存在漏检的风险。此外,由于阴道镜无法获取宫颈管内部的病变组织,因此为获得满意的结果、避免发生漏诊,则需要进行多次颈管搔刮。而LEEP刀能将全部宫颈移行带组织切除送检,可显著降低该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6,12]。有研究报道,LEEP刀术后病理CIN分级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比较,诊断一致病例占74.53%,术后病理分级较术前分级上升例数占5.66%,提示LEEP刀可弥补阴道镜诊断不足的缺陷[13]。Mitchell等[14]在20 a前对130例CIN患者行LEEP刀后发现了浸润癌,表明LEEP刀在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多项研究均指出,LEEP刀对CIN患者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显著相符,不仅可诊断易于漏诊的宫颈管型的宫颈癌,还可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15-18]。
2 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的应用研究
目前,LEEP刀以操作的方便性、较高的治愈率、较少的术中出血量以及较低的复发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CIN、宫颈糜烂及宫颈炎的治疗。由于LEEP刀可锥切病变组织,降低阴道镜多点活检的漏诊率,故其同时也被用于指导宫颈组织送检以及隐匿性宫颈癌的诊断。此外,LEEP刀在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包括治疗早期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tiu,AIS)[19]、宫颈尖锐湿疣[20]、宫颈肌瘤[20]及因宫颈疾病导致的不孕症[21]等。
2.1 CIN
CIN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冷冻、激光、电凝、宫颈锥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等,但是上述方法均无法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不能有效诊断宫颈癌[22]。LEEP刀对于CIN患者不仅可以切除病灶组织、及时送检,还不会形成宫颈瘢痕,对妊娠没有明显影响[23-24]。将LEEP刀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发现在治疗CIN方面,LEEP刀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与治愈率均优于冷刀宫颈锥切术[17,25-26]。且CIN患者LEEP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92%,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38%[27]。对LEEP刀术后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发现,LEEP刀术后CIN复发率降低且不影响术后妊娠,但存在宫颈管外口粘连、宫颈管狭窄等问题[28]。若LEEP刀与冷冻治疗使用得当,在治疗CIN病变方面均会取得很好的疗效,然而对于严重病变,LEEP刀则更具优势(如图2所示)[29]。总之,LEEP刀在CIN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但要求医师全面掌握病灶切除的具体深度与宽度,同时还需要利用电凝进行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的并发症。
图2 冷冻治疗与LEEP刀治疗对比[29]
2.2 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宫颈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宫颈呈不同深度的糜烂样改变和宫颈息肉与肥大。对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病变组织面积过大、侵犯过深,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与医疗器械的发展,LEEP刀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主要趋势。张芬亚[30]的研究表明,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邢江娟[31]将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与微波治疗相对比,发现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大于微波治疗,且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比微波治疗短。临床报道中提示[32-34],LEEP刀在治疗慢性宫颈炎时能准确将病灶切除,有着显著的治愈率,且复发率低、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2.3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为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起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发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尿路感染及外阴瘙痒等病症,甚至有宫颈癌前病变风险。目前,针对宫颈糜烂的治疗主要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LEEP刀作为物理治疗的代表术式,相比于激光、微波、手术治疗等方式,其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治愈率高等优势,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相关研究显示[35-37],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率高于其他物理治疗方式,且阴道排液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LEEP刀在治疗宫颈糜烂方面有切实疗效,且相比于其他治疗方式而言,其出血量较少、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可作为治疗宫颈糜烂的首选治疗方案。
2.4 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
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前庭大腺感染而导致的开口处堵塞,无法排除分泌物使之在腺腔堆积而成的妇科常见病。前庭大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疼痛、行走困难等,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相关手术方案还未统一。临床研究显示[38-40],应用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及伤口肿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的挂线造口术。且应用LEEP刀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瘢痕率、疼痛程度以及随访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应用挂线造口术的患者。LEEP刀对于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治疗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其治疗效果明显,能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 结语
宫颈病变作为妇科的多发疾病,具有反复性、迁延性及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宫颈癌的防治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LEEP刀最早由英国学者Cartier报告用以获取宫颈活检,距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4]。LEEP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且在宫颈病变的治疗上与药物、微波、冷刀治疗相比,其在操作性、有效性、出血量、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治疗方面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方面,与阴道镜多点活检相比,其能锥切可疑宫颈组织并及时将病理送检,可显著提高诊断确诊率,减少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及使用。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LEEP刀可能会导致宫颈管外口粘连、宫颈管狭窄等不良事件[28]。而不良事件的出现是否与患者的病理分级以及个人因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如宫颈三阶梯诊断、锐扶刀、HPV高价疫苗等投入临床应用,这些治疗方式在反映宫颈组织、病理分型及宫颈癌的防治等方面均提供了具有极高价值的信息。与单一宫颈癌诊断方式相比,多种诊断方式的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因漏诊而产生的风险。如LEEP刀与阴道镜结合诊断能扬长避短,提高早期隐匿性宫颈癌的诊断准确性与可靠性。随着LEEP刀研究的深入,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将会给宫颈癌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拓展思路,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