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8-20王西耀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阅读培养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会扩充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析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从多角度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能力   培养   策略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而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理应采取先进的授课理念,创新教法,从而深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科学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会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自由讨论学习环节中学生可能会谈论一些与阅读无关的话题,导致小组学习效果不佳;另外,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在讲授阅读时,通常只讲一些修辞手法、主旨思想和答题模式等,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还会出现抵制情绪。

(二)课堂缺少互动

由于部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忽视了他们课堂主体性的地位,课堂全程由教師主导,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时间过少,这就致使他们无法对阅读材料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概括,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阅读拓展性内容少

当前小学生在校学习内容较多,课后又要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这样学生就少有时间进行课下阅读,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0分钟,很难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外扩展内容的缺失,降低了学习自主性[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其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能提升他们汉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通常将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辅助学生理解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从而就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以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为基础目标,才能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教学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和小组讨论法,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浓烈的学习热情。以《万里长城》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长城的图片,随后问学生:“都谁去过长城?”,邀请登过长城的同学,讲一下他们心目中的长城,利用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讨论如下几个问题“长城有多长?它都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并保证学生讨论的话题是与本课有关的,杜绝闲聊。上述环节中图片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万里长城》的热情,小组讨论的探究式学习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内心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发出内心的疑虑,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与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契合,从而产生内心的共鸣。其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阅读,并让学生准备好摘抄记录本,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誊写到笔记本上,利用课间时间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将学到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再者,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字词,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进而掌握更多的生字词,还形成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先将文章标题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们大胆想象作者描写的内容,学生可能会说:“从标题上看,文章可能会写广西桂林的山和水”。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进一步验证课前的猜想,看一看作者究竟用了哪些方法描绘桂林山水的景色,又表达了哪些情感。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设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客观条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各种学习平台,如:开展阅读“心得分享会”,让学生们将摘抄的好词好句读给大家听,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讲述出来,还可以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市图书馆借阅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资料。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熏陶。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单纯依靠40分钟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识字量和阅读水平还不足以完成较长篇目的阅读,因此教师应培养他们查找工具书的能力,让他们灵活应用泛读、精读、朗读、略读、背诵和脉络分析等阅读方法。以《小马过河》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致地浏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查找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再进行精读,了解全文的描述手法和文章结构,通过略读和精读后,学生对文章有力一定了解,随后让学生找出描写小马的句子,并说出它过河时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在学生梳理好文章脉络和总结出主旨后,教师带领他们大声朗读《小马过河》,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加深对细小之处的理解,为其日后学习奠定扎实基础[2]。

(四)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的课外读物,但是并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小学生阅读,也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此,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情况,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资料,让他们自主择取感兴趣的课外读本,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用拼音标注的读物,内容可涵盖寓言、童话、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对于中高年的学生,教师可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白话文读本,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推荐《三只小猪》《城南旧事》等。在尊重学生认知、年龄和心理特征基础上,教师给孩子们提供参考的对象,不仅保证了材料的可读性,还促进了学生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讲授完《祖父的园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呼兰河传》,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连接,感受汉语文化的蕴意。除此之外,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资料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独立选择课外阅读资料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根据自己近期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扩展了知识来源渠道,以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五)引导学生分享阅读见解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讲授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的大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生在讲述过后,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弥补自己看待问题的不足,进而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他们就可以自如地将头脑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因而就会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提升。以《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在讲授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安排一节阅读分享课。学生会说他们在学习后,了解了狐狸和老虎是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上述两种性格的人,自己会主动拆穿狐狸的虚伪面目,让老虎认识到狐狸才是它该消灭的。学生在分享完自己的内心体会后,会意识到在阅读学习中分享的深远意义,不仅能加深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还提高了阅读水平,进而完善了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小学教师只有加大力度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才能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小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荣艳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6,(47):52-52.

[2]陶四兰.浅谈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71.

[3]王玉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44-45.

(作者简介:王西耀,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二级教师,单位:新泰市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阅读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